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為什麼旗幟鮮明的反對國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1-19 06: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年前有個聚會,一個朋友帶著我並不認識的朋友來,穿著黑色唐衫,登著白布鞋,很仙風道骨的樣子。

  聊天的時候先很自豪的說,我們家就是大家庭,不分家的。然後開始和一位教高中的朋友聊教育。

  他說現在學校教的東西都是扯淡,說以前古代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子都可以秒殺現在的大學生,現在的中國人都失去信仰了真是大悲哀。

  我那位教高中的朋友臉色非常難看,他完全沒注意到,繼續唾沫橫飛的大談他的教育。

  他不送他兩個女兒上正常的學校,去上私塾,稱「將來她的圈子裡就都是那樣的人,這樣對小孩比較好。」

  他的女兒從來都是學國學,學《弟子規》、學《三字經》、學《論語》。

  他的女兒每天早上六點就要起來「灑掃庭除」。

  他問我知不知道誰誰誰(某個他口中的國學大師),說是很知名,在山西開了個國學班。

  我這人有個臭毛病,叫「不拆穿會死症」,回答他說:《三字經》不是國學,是蒙學,相當於現在的掃盲讀本,你們學的國學主攻經學,還是小學? 文字、音韻、訓詁,比較看重哪一類?

  現在輪到仙風道骨的朋友臉色難看了,半天答不出話,然後大家表面哈哈一下,不歡而散了。

  我也經常看到過類似讀經運動,現代私塾之類的新聞,但這些新聞里的事情真實的出現在我身邊的時候,我還是很震驚。

  他的孩子真是太可憐了。

  開車還要駕照呢,一想到為人父母,都不用經過考試,我就不寒而慄啊。

  有時候也會看到一些城市裡齋菜館之類,灰撲撲的門面,裡邊擺著佛像,放著蒲團,放著《弟子規》,還有什麼《佛說療痔病經》,吃飯前,所有人還要站起來一起跟飯店員工感恩:感恩天地,感恩國家,感恩父母。

  後來才知道,齋菜館只是個幌子,他們的主營是是開國學班。

  還聽過一個朋友吐槽說,她認識一個有錢的老闆,是個狂熱的國學粉,碰到漂亮姑娘都說:姑娘長得不錯,給我生孩子吧。

  不是委婉的約炮,是真的邀請她們去生孩子,他的理想是有百子千孫。

  國學原先不叫國學,叫國故,是民國八年五月《新潮》雜誌針對國粹研究提出的主張,曰整理國故,有點文獻學的意味。

  現在所謂的國學呢,沒有讓你體會「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慷慨熱血,也不會讓你欣賞《滕王閣序》的華麗辭藻,更不會讓你感嘆《阿房宮賦》的借古諷今,只不過是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男尊女卑、三從四德(對,竟然還有專門教所謂女德的國學班!)這些早就扔進了歷史垃圾堆的糟粕再撿了回來。

  自己讀讀也就罷了,還總是一邊享受現代文明的便利,卻一邊反對科學、反對現代化。

  一邊毫無節操的牟利一邊教育孩子們要清苦。

  一邊自己燈紅酒綠紅塵滾滾一邊教育別人要田園牧歌清燈古佛。

  1994年,台灣的王財貴在台灣發起「兒童誦讀經典」運動。

  他的方法傳入大陸后,當時國學炙手可熱,剛好迎合了家長們對於教育大環境不滿的心理,所以一時間,各地私塾紛紛湧現,吸引了一些想脫離教育體制的家庭。

  入住書院后,孩子們誦讀經典,死記硬背,老師不去講解,甚至蓄意阻擋孩子們去理解。

  據新京報調查,那些崇尚國學的家長發現,十年寒窗后,孩子們並未不費吹灰之力成為聖賢,反而羨慕體制內學生。

  現在他們中很多人茫然無助,有的要靠自考去自救。

  無奈知識結構不健全,自救談何容易?

  比如在英語上,這些知識結構狹窄的學生,可能還不及小學一年級學生。

  這個結果並不讓人意外,這方面的教訓我們見的還少嗎?

  80年代末導致洛陽紙貴的扶忠漢雙向式英語速成學習法,《光明日報》專版介紹過,何等風光!現在還有誰記得?

  再後來李陽的瘋狂英語風靡多年,但也漸漸失去了一線城市的市場,開始轉向二三線城市和農村。

  瘋狂英語還掛羊頭賣狗肉,打包捆綁感恩教育、愛國教育呢。即便如此,也難挽頹勢。

  讀經運動,和這些野路子的教學法有什麼區別呢?

  從《新京報》的報道看到,一些書院老師攜帶私貨,竟然讓孩子背誦大量道教(太上感應篇)、佛教經典,就是過去冬烘先生教的私塾,也沒有現在這樣亂搞,儒家混的最慘的時候也沒敢把這種精神控制的東西充門面啊。

  我之所以旗幟鮮明的反對國學,就是因為「國」字已被現代人玩壞。什麼國師、國醫、國學、國嘴之類,最終都被證明是禁不起推敲的、偽的、假的、騙人的玩意兒!

  沒見過希臘人把他們的哲學叫「國學」,沒見法國人把盧梭、伏爾泰的思想叫「國學」,也沒見誰把牛頓、愛因斯坦的思想叫做他們的」國學「。得是有多自卑的民族,才會把《清代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兒歌版》當成寶貝,奉為國學呢?

  認為中國幾千年的傳統學術,可以用一個統一的「國學」概括,可以找出一個統一的宗旨,甚至認為可以找出一個中心,認為「國學」就是圍繞著「道」或者「氣」或者什麼類似東西,再籠統的造就一個西學,進行一個滑稽的二元對立,這才是對中國傳統學術最大的自我貶低。

  一代代學人的思考、辯論、砥礪、傳承、變革、書寫,就以這樣的方式,最後被縮水和偷換成「國學大師」的幾本暢銷書。

  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國學變成了一個框,裡邊裝的儘是些職業騙子,雞湯廚子,無恥神棍,邪教胚子。

  單純喜歡的附庸風雅,葉公好龍地裝逼,禍害倒是不大,可怕的是倒行逆施,復辟糟粕。

  瞧瞧那些女德班國學館都在幹什麼呀,三從四德(竟然還有公然倡導對丈夫的打罵要忍氣吞聲的!),跪拜父母,跪拜老師,甚至有跪拜官員的。

  倒是有些父母對國學也是半信半疑,但聽說那些東西能教孩子孝順聽話,就把孩子送過去了,這跟為了聽話送去網癮學校用電擊也沒多大區別了。

  現代文明有現代文明的價值體系和科學精神,什麼時候需要從頭到腳滲透出千年殭屍一樣的價值觀來越俎代庖了?

  王小波有一篇散文專門論述過國學現象,他說最可怕之處就在那個「國」字。頂著這個字,誰還敢有不同意見?

  它的誘人之處也在這個「國」字,搶到這個制高點,就可以壓制一切不同意見;所以它對一切想在思想領域裡巧取豪奪的不良分子都有莫大的誘惑力。

  我覺得還有一個是普遍的懷舊心態。

  現在中國社會普遍迷漫著的懷舊氣息真的讓我很費解,50年代出生的人迷戀文革,60年代的人迷戀80年代的艱苦樸素,80年代出生的人則直接迷民國去了。無例外的,他們都宣稱那些並不存在的美麗舊時代遠遠好過現實的當下。

  福柯說盲目的懷舊是種病,不過是精神上的返祖和鄉愁。

  這就回到公眾號的主題了,有病就要多讀書啊。

  比如我讀到了梁啟超寫的李鴻章傳記一段,就相當治癒。

  話說李鴻章被任命為兩廣總督,臨行前,照例要去晉見慈禧謝恩。

  談話間,慈禧拿出了一個奏摺,說有人彈劾他,說他是康有為的同黨,還把這個奏摺給他看看。

  這是天大的事兒啊,換作別人,早就跪下磕頭向老佛爺求饒了,可李鴻章接過來看看,相當鎮定,而且他說出的一番話更是令慈禧大為「驚駭」。

  李鴻章說:「若舊法能強國,吾國早已強矣,何待今日?即變法則為康黨,臣罪無可逃,臣實是康黨。」

  看到沒有,舊法若有用,還要十月一聲炮響,送來馬克思幹嘛?

  當然,馬克思能不能救中國也是值得商榷的,不過最要命的還是它的後遺症,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

0

主題

40

帖子

4000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000
沙發
yizo 發表於 2016-11-25 02:52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哈,迷濛的中國人到現在還找不準約炮的對象,這一點真是趕不上短小精悍的倭本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想飛的兔子 發表於 2016-11-25 10:12 | 只看該作者
跟風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209

帖子

3600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600
4
北極天翁 發表於 2016-11-25 11:39 | 只看該作者
談國學以前是欣賞和鄭重的事,結果教孩子三字經用了半個小時,教論語用了半天,教詩經用了不到一天,教易經用了一天半,看來大家對國學太過認真了,就那麼點東西,占現代科學知識的比例非常的低,不說是小學讀物也真的過不了中學水平,看來國學不過是認真返一下古,鄭重認一會祖宗,其後該怎麼生活就怎麼生活,國學時代沒有電沒有汽車沒有水泥房沒有公司沒有大學,如果說伏羲八卦和山海經以前是蠻荒部落時代,那麼伏羲之後到文革之後就是半蠻荒時代,用農業文明去指導工業文明生活肯定是削足適履,時代在進步,人們要探索工業文明,向前看更重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01: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