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偏才大師與他們的伯樂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想飛的兔子 發表於 2016-11-25 10: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錢鍾書們」被破格推薦上清華
  
  在中華民族眾多的「脊樑」中,曾湧現了一大批大師級偏才。遠的不說,僅以民國以來的歷史為例,便可窺一斑。
  
  1917年,羅家倫想修外文,報考北京大學文科,恰逢胡適判閱其作文試卷。胡適毫不猶豫地打了滿分,並向學校招生委員會薦才。可校委們查看羅家倫的全部成績單后大吃一驚——羅家倫的數學成績竟是零分,其他各科分數也平平。在取還是棄的爭論之際,主持招生會議的蔡元培校長力排眾議,破格錄取羅家倫。
  
  羅家倫後來成為「五四」風雲人物,民主與科學「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傳誦一時的《五四宣言》,便是他的手筆。「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國亡了,同胞們起來呀……」的警句,曾激勵廣大有為青年奮起救國。
  
  碰巧的是,12年後,已是清華大學校長的羅家倫在招生中也遇到了偏才——錢鍾書。錢鍾書當時「國文特優,英文滿分,數學15分」,比羅家倫當年考北大的成績略勝一籌。於是,羅家倫在錢鍾書的名字上大筆一勾,破格錄取。
  
  在大膽破格錄用偏才方面,清華似乎比北大更果決。國學大師季羨林,從上小學開始,便文理偏科嚴重。報考清華大學時,百分制的數學考卷,他只考了4分,而他的第一志願,居然還是數學系。儘管如此,季羨林還是被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錄取。
  
  1912年,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在全國招生,學制8年,畢業后公派去美國留學,考試科目是國文和英文。聞一多報考,雖然英文考了零分,但因一篇效仿梁啟超風格的《多聞闕疑》,寫得洋洋洒洒、氣勢不凡,老師將他破格列為備取第一名。
  
  聞一多也是一位敢於破除學科偏見的教育家,著名文學家臧克家就是他發現和培養的。1930年,臧克家報考國立青島大學(1932年改為國立山東大學),但他數學也是得了個零分。可是,他的這句雜感——「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作幻光,誰便沉入了無底的苦海」,得到了時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主考老師聞一多的賞識,臧克家因此被破格錄取。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放眼當下,儘管通吃各科的「考霸」層出不窮,卻鮮見以專科專業見長的「偏才怪傑」。究其原委,一是圍繞高考指揮棒的學生,不敢拿自己的學習個性「賭」明天,二是標準化的招生制度扼殺了偏才。而缺乏偏才的社會往往缺少深度與活力,因為,有時偏才與大師僅一步之遙。
  
  世有胡適,然後有吳晗
  
  博學多聞、溫文爾雅的胡適,同樣是一位難得的敢於破格錄取偏才的伯樂。
  
  1937年之際,北大的招生不是採取全國統一高考的方式,而是幾所名校自己組織聯考。沈從文妻子張兆和的姐姐張允和報考,結果數學得零分,作文卻相當好,其他科目較平常。時任中文系主任的胡適看到張允和的作文,立刻大喊「這個學生我要了」。但北大的招生規則是「任何一科如果是零分,都不能被錄取」,胡適找到數學改卷老師,讓他無論如何在張允和的卷子上找出幾分。數學老師也很堅持原則,說「零分就是零分」,一分也不肯給。直到胡適找到校務委員會拍桌子罵人,北大才終於破格錄取了張允和。
  
  與張允和「順利」被北大破格錄取相比,著名歷史學家吳晗報考北大卻頗費周折。
  
  1931年初春,胡適應北大校長蔣夢麟的聘請,出任北大文學院院長,於是吳晗也準備報考北大史學系。之前,吳晗因著作《胡應麟年譜》得到胡適器重,並被收為弟子。他的考試成績卻讓人大跌眼鏡:文史、英語都是滿分,數學則是零分,按北大「一門得了零分不錄取」的規定,吳晗上北大不成,馬上轉報清華史學系。結果吳晗文史、英語都得滿分,而數學還是零分。
  
  當時,清華大學錄取新生的規定和北大相同,考生有一門得了零分,就不能錄取。不過與北大不同的是,他的文科成績如此之好,引起了校方的注意。胡適其後也寫信給清華校長翁文灝,請後者大力培養吳晗。最後,清華首開特例,破格錄取了吳晗。清華這個決定轟動了北大,胡適一再對人說:「北大的考試製度太不合理,像吳晗這樣有才華的學生,竟因數學不及格而未被錄取,太可惜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4: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