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她把沾了火鍋味道的衣服掛到了浴室里,結果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6-11-25 01:24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為什麼吃完火鍋身上總是一股味?

  吃火鍋到底能不能喝湯?

  怎樣才能吃得爽又不上火?

  這些問題,就讓小編來給你解答吧!

  

  吃了火鍋為什麼滿身怪味道

  「這出來吃次火鍋,回家幾天味兒都散不了。」好多人在吃完火鍋后都有這樣的無奈。

  有人說,這股味道是食材混合導致的味道;也有人說,可能是化學調味料的原因……

  

  但據餐飲界業內人士透露,那股味道就是各種火鍋添加劑、增香劑和飄香劑造成的。

  現在此類添加劑在調味品市場公開發售,種類多達數百種。雖然這些添加劑也被些小餐館用在部分菜品中,好給菜肴增香,但由於菜品上桌後會迅速變冷,其味道揮發並不明顯。

  但這些添加劑用在火鍋中就會大不一樣,因為經火鍋反覆加熱沸騰后,各種添加劑會充分揮發到空氣之中,並黏附在人的頭髮、衣服上,所以在吃火鍋時,這股味道尤其明顯。

  與之相反,天然食材香味揮發相對比較慢,消失得比較快。

  添加劑對身體到底有沒有害

  業內人士表示,現在各種火鍋添加劑的成分太複雜,這些物質經反覆加熱後會不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按常理推測,畢竟是化學物質,進入人體后,如果代謝緩慢甚至無法排出體外,長期累積對身體多少還是會有傷害的。

  溫馨提醒:進店吃火鍋鼻子先聞味兒

  對分辨火鍋添加劑的問題,中國烹飪大師何培艷有個直觀的說法——人體本就有本能的分辨和排斥能力。就像速食麵,剛開始吃時感覺特別美味,吃多了聞到就反胃,那就是自己的身體在說「不」。

  

  如果一種食物的香氣,你聞到的反應不是食慾,而是不適甚至是反胃,那十有八九是用了化學調味品的後果。因此要格外注意,敬而遠之。

  如何分辨化學火鍋?只能靠鼻子聞,特別要注意剛進店時聞到的那股味道,如果感覺香氣過於濃郁刺激、而且老遠都能聞到味兒,那多半就是添加劑的味道了。因為進店時鼻子的感覺是最靈敏的,進去呆幾分鐘後幾乎就再也聞不出個所以然了。

  三個小妙招

  去除身上的火鍋味

  【方法一:用檸檬水噴灑衣服】

  

  為什麼檸檬水可有效去除衣服上的異味呢?原理是兩方面的,一方面,火鍋味、煙味其實是各種油脂揮發出來的小分子,吸附在衣服上面形成的,這種小分子難溶於水,但是對於檸檬汁中的檸檬酸這類有機物,是很容易溶解的,只要它們溶解了,水分揮發時就會把它們帶走,不會再有味道散發出來。另一方面,對於那些比較頑固的吸附分子,檸檬水本身的清香又會掩蓋它們的味道,所以效果最明顯。

  【方法二:水蒸氣幫忙】

  

  如果回家要洗熱水澡,就把有味兒的衣服掛在充滿蒸汽的浴室內,過個把鐘頭取出,掛在通風的地方吹吹就好了,混著沐浴液清香的水汽會把火鍋味帶走。

  【方法三:用吹風機等小家電】

  

  很多人會想不到,其實吹風機、帶有「高溫蒸汽」或「空氣洗」功能的洗衣機、蒸汽掛燙機等,也是可以去除衣服上的異味的。將有異味的圍巾掛在衣架上,將吹風機的風筒貼近圍巾,然後用熱風吹,不停地擺動吹風機。這樣連續吹上5分鐘,異味開始逐漸消失。接著一直吹,15分鐘后,衣服上的火鍋味就消失得差不多了。不過,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讓吹風機對著一個地方長時間地吹,這樣容易把衣服燙壞了。

  吃火鍋可以喝湯嗎?

  小編有個習慣,吃火鍋前先喝幾碗鍋底的湯,但是最近小編聽說,火鍋湯不能喝,對身體有害。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火鍋湯中的危險,除了讓痛風病人擔心的嘌呤類物質,還有亞硝酸鹽和亞硝胺類。

  

  此前有一項研究,研究人員測定了火鍋湯中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測定時共採集4個點的數據,即開始吃時,及涮各種食品后30分鐘、60分鐘和90分鐘時。

  測定結果發現,隨著測定時間的延長,涮鍋湯中的亞硝酸鹽含量的確是在不斷上升的。

  從亞硝酸鹽的含量來看,開始時的湯底濃度相差不大,在1.3~1.8毫克/升之間。但隨著涮鍋時間的延長,亞硝酸鹽含量差異越來越大。所以說,煮時間太長的涮鍋湯不利健康,這種說法是有依據的。

  如果喝這樣的湯,會發生亞硝酸鹽中毒嗎?

  按照實驗時測出的最高的15毫克/升來算,如果喝2小碗(400毫升)的湯,攝入的亞硝酸鹽為6毫克。加上所涮食物中的數值,應當也不會超過20毫克。這個數值還不足以令大多數人發生亞硝酸鹽中毒,但這並不意味著不會給人體帶來不良作用。在火鍋湯中,氨基酸和胺類物質的含量是比較高的,它們在加熱條件下可能與亞硝酸鹽合成亞硝胺等致癌物。雖然湯中的亞硝胺含量沒有測定數據,但它的存在仍然令人擔心。如果經常吃這樣的涮鍋,不能排除其促進消化道癌症發生的風險,所以久煮的火鍋湯還是少喝為宜。

  

  溫馨提醒

  1、酸菜和海鮮本身富含亞硝酸鹽,用它們做湯底時,亞硝酸鹽含量特別高。相比而言,清湯、骨頭湯、鴛鴦湯等比較安全。

  2、涮酸菜、海鮮類高亞硝酸鹽的食品后,喝湯時應更加小心。

  3、如果要喝湯,不宜在涮鍋結束的時候喝,煮過肉的火鍋湯含有很多嘌呤和脂肪,哪怕是用清水涮鍋,在煮過一些肉后,也會有相當一部分脂肪溶到湯里,如果是用白湯、骨湯做鍋底,本身的脂肪含量也會很高,而且涮過蔬菜的湯中還會有亞硝酸鹽、草酸等成分。喜歡喝湯,在涮鍋開始之後半小時內喝最放心。

  怎麼吃火鍋才健康?

  

  火鍋底料有門道

  

  各種麻辣鮮香的火鍋底料刺激著食客們的味蕾,但是過度吃辣會刺激胃黏膜與口腔,從而引起胃炎、口腔潰瘍等病症。但若在火鍋底料裡面放一些味甘、性涼等食材,如蓮子、胡蘿蔔等,此舉既能增加火鍋湯的清香又能助消化。當然,如果我們可以選擇味道清淡的底料,就能更好地保護身體了。

  

  看似豐富的湯底也並不是人人適合,比如以下5種湯底其實是有人群禁忌的——

  1、麻辣火鍋:口味濃重、刺激性大,患有口腔腸胃疾病、痔瘡的朋友和熱性體質(容易上火)的人最好避免。

  2、海鮮火鍋:嘌呤含量高,痛風患者、海鮮過敏、皮膚濕疹的朋友應繞行。

  3、羊肉涮鍋:暖熱補虛,熱性體質、素有痰火、急性咽炎、鼻炎及瘡癤的朋友要避免食用。

  4、菌類火鍋:對菌類過敏的人和痛風患者要避免此鍋。

  5、滋補鍋:一般使用黃芪、桂圓、枸杞、黨參等滋補類中藥做鍋底,對於感冒、發燒、熱性體質、痰濕重(肥胖、舌苔厚膩)、胃腸常感脹氣的人群以及小孩並不適合。

  

  食材葷素要合理

  

  

  ▶吃火鍋應注意葷素搭配,肉和蔬菜的比例以1∶2為適宜。蔬菜的種類儘可能多樣化,如選擇對身體益處較大的菠菜、西蘭花、生菜、油菜等;

  ▶選擇菌藻類食物時,可多選擇海帶、木耳,因為它們不僅可以清理消化道,而且還有助減肥;

  ▶另外,豆製品也是不錯的選擇,如豆腐、凍豆腐等都非常適合煮火鍋,豆腐中的石膏具有清熱瀉火的功效,所以吃火鍋時最好搭配適量的豆腐。但是因油豆腐的脂肪含量較高,所以不建議過多食用;

  ▶吃火鍋時有些人喜歡點紅薯、土豆、山藥等,這樣做很好,因為它們當主食的同時又增加了營養;選擇肉類時最好點一些脂肪含量較低的,如魚蝦、牛百葉、鴨血、雞肉等。

  ▶動物內臟要少食用,因為內臟是動物的代謝器官,往往成為有害物質的儲存器,含有較多的有害微生物。

  

  就餐方式有訣竅

  

  ▶食材要煮熟,很多人喜歡將肉片、蔬菜稍微涮一下就開吃,這樣很容易將食材中殘留的寄生蟲卵帶入體內,影響健康;

  ▶食量要適中,最好吃前喝一杯果汁,此舉既能促進腸胃蠕動,又能產生飽腹感,減少食量;

  ▶食材稍涼再入口,剛從火鍋中撈出的食材溫度較高,立即送入口會燙傷口腔和食道,所以不要吃太燙的食物。

  

  

  就餐方式有訣竅

  

  1)酸奶:

  喝包酸奶。由於火鍋不辣不好吃,很多人都喜歡吃辣一些的,這就刺激了腸胃,時間長了會引起腸胃不適,甚至胃病。因此吃完火鍋后喝包酸奶,能有效的保護胃腸粘膜,護理腸胃。

  

  酸奶適宜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腸燥便秘之人食用;

  適宜高膽固醇血症,動脈硬化,冠心病,脂肪肝患者食用;

  適宜癌症患者,尤其是消化道癌症病人食用;

  適宜皮膚乾燥之人食用,也可作為美容食品食用;

  婦女長期適量飲用酸牛奶,可使皮膚滋潤、細膩、有光澤。

  2)溫開水:

  吃完火鍋后喝杯溫開水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加強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也能壓壓身體攝入的鹽分。在日常生活里漸漸養成使用溫開水的習慣,對保障人體的健康,具有不可小看的作用。

  

  溫開水具有某些特殊的生理活性,是許多高級飲料無法取代的。溫開水容易透過人體細胞膜,具有特異的生物活性別有利於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功能並加速消除疲勞。經常飲用溫開水有助於預防感冒、咽喉炎、腦溢血、心肌梗塞和某些皮膚病。

  3)綠茶:

  飯後半小時喝杯綠茶。綠茶中富含天然營養成份,有殺菌、消炎等特殊效果,能消食化痰、去膩減肥、降火明目,非常適合吃完火鍋后飲用。

  

  人體的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高,血管內壁脂肪沉積,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后形成動脈粥樣化斑塊等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兒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產物茶黃素等,有助於使這種斑狀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強的纖維蛋白原降低,凝血變清,從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1: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