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16中國電影市場:神話的破滅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2-17 01: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曹峻:2016年初,幾乎所有電影業內人都相信今年會是波瀾壯闊的神話,沒想到迎來的卻是諸多神話的一一破滅。

  

  2016年11月接近尾聲時,中國內地電影市場傳來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到11月13日,年度總票房突破400億大關,到年底很可能超越去年的440億;壞消息是,這個數字離年初展望的600億票房遙不可及。

  如果說2015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是個美妙的童話,那麼11個月以前,幾乎所有業內人都相信2016年會是篇波瀾壯闊的神話,兩個月後,狂卷30億的周星馳賀歲喜劇《美人魚》更驗證了這番願景。然而,《美人魚》是神話的開始,也是神話的結束。在接下來的11個月里,中國電影的諸多「神話」被逐一打破。

  保底神話光輝褪盡

  由於資本的迅速湧入,自2013年起,中國內地電影市場形成「無保底不發行」的怪異局面。所謂保底發行,就是發行公司向製片方承諾一個票房目標,沒有達到也按這個目標支付製片方分賬票房,超出了分賬比例則對自己更有利。新老公司爭相以這種承諾搶奪賣相上佳的影片:2013年華誼3億保底《西遊降魔篇》,博納4.5億保底《後會無期》,2014年中影等5億保底《心花路放》,這些影片無不大賣(排第三的《後會無期》也拿下近7億),使得今年的保底潮比往年來得更加猛烈,僅暑期檔就有5部國產片享受這份待遇。

  但在不斷變冷的市場面前,往日大超保底額的盛景不再重現,暑期票房冠軍《盜墓筆記》拼盡全力才突破10億,但保底也有10億!小鮮肉代表吳亦凡的兩出青春片《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和《夏有喬木 雅望天堂》都保底4億,但超人氣並沒轉化成相應的反饋,前者3.37億,後者僅1.52億。但這不算最慘的,昔日港片大亨向華強重出江湖,號令眾星力捧的《封神傳奇》被博納保底10億,最終只換來2.84億,還被冠以爛片之王,令王者臉面無存,博納經此一敗,火速把原定暑期上檔的爾冬陞新作《三少爺的劍》延後到12月。

  可以說,2016年徹底毀掉「保底發行」的光輝形象,露出難堪面目。

  IP神話原形畢露

  「保底」的慘敗,也讓被反覆炒作的「IP」原形畢露:上面提及的《盜墓筆記》,《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和《夏有喬木 雅望天堂》都有同名小說打底,《封神傳奇》更是建立在老少皆知的《封神榜》基礎上,它們都想蹭原作的強大熱度,把粉絲效應利用到最大化。

  《盜》企圖複製題材相近的《尋龍訣》,後者以16億完勝,《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希望和趙薇的《致青春》平起平坐,也能到手7個多億,《封神傳奇》的如意算盤是:既然打著《西遊記》名號的《西遊降魔篇》,《西遊記之大鬧天宮》都能橫掃票房,那我拿另一古典名著戲說神侃,應該也能討觀眾歡心。結果除了《盜墓筆記》勉強達標,其餘都沒贏得市場青睞。

  暑期檔另一部和期待值相差甚遠的IP電影是動畫片《大魚海棠》,這是一個足足醞釀了12年的IP,從2005年的7分鐘同名短片起就吊足大家胃口,千呼萬喚始出來,被認為是可以媲美去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重磅炸彈。可惜上映后並沒出現「自來水」推動口碑引爆票房的願景,反應呈兩極化,有說唯美之極催人淚下,有說空洞幼稚故事不通,雖然憑藉話題效應拿下5.6億,但遠遠比不過《大聖歸來》的轟動和激起的情懷。

  在編導演和製作水準普遍低劣的前提下,一味寄希望於用廣為人知的IP吸引觀眾,就算收一時之效,必然經不起考驗。在這點上,有另兩部作品雖然票房並不出挑,卻是成熟IP成功轉換為電影的典型:一部是根據安妮寶貝小說改編的《七月與安生》,細膩感人,憑上佳口碑贏下近1.7億票房,在文藝片中已算翹楚,馬思純和周冬雨以絲絲入扣的合作拿下金馬獎史無前例的雙影后,成為年度影壇佳話;另一部《驢得水》是「開心麻花」繼《夏洛特煩惱》后的又一次舞台劇IP電影化嘗試,和純粹搞笑的《夏》不同,《驢得水》的寓意深刻,充滿黑色幽默,雖然極其舞台劇的風格引發爭議,但逾1.7億成績證明,良心之作依然能獲得相當共鳴。

  名導神話戛然而止

  延續了3年的「郭敬明神話」,在2016年戛然而止。從2013年到2015年,這個跨界導演新秀以《小時代》系列拿下17.9億票房。儘管其作品的價值觀,表現手法引起強烈爭議,但資本市場和影業大佬都視其為點石成金的營銷神人,對其粉絲效應引發的巨大贏利空間深信不疑,國慶檔推出的《爵跡》被認定又將開啟一個不亞於《小時代》的系列IP。該片集合范冰冰,楊冪,吳亦凡等眾多當紅偶像,打出內地影史首部真人CG電影的噱頭,據說砸下2億重金,是郭敬明急欲擺脫膚淺標籤,打造漫威式電影宇宙的野心之作。但膨脹的心態,導致作品的世界觀過於龐大,角色關係複雜,難以消化,大力鼓吹的CG效果也令人失望,人物面目失真,表情獃滯,浪費了大好偶像資源。對《小時代》狂熱捧場的粉絲並沒有把相同的關注傾瀉在《爵跡》上,該片最終以3.8億草草收場,讓一貫傲嬌的郭敬明甚至說出「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罵《爵跡》」,其承受的壓力和沮喪可見一斑。

  另一個被冷嘲熱諷的昔日神話是馮小剛。3年前的《私人訂製》雖然再次證明他的賀歲喜劇號召力,卻也被許多人認為是他有史以來的最差作品,這次他捲土重來,想在自我突破和市場認可間取得最大平衡。玩圓形畫幅是自己高興,但用范冰冰是很明顯的商業考量,《我不是潘金蓮》最初定檔國慶,挾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影后威名和影評人一片叫好聲,本來前景大好,可惜檔期延遲后就像中了邪:定檔的11月18日被好萊塢猛片前後夾擊;遭遇范冰冰大學被趕風波;臨到上映前馮小剛頭腦發昏,以潘金蓮口吻「陰陽怪氣」地寫信炮轟王健林,指責萬達為報私仇壓低排片,居高臨下攪局的後果是導致網友強烈反感。《我》的最終票房估計4億左右,看起來不算丟人,但離保底的5億相差甚遠,和馮導期待中的「把11月燒燙了」更不符合。3年前,網民劣評尚不足以影響票房大局,3年後自媒體當道的今天,口碑和網路情緒會迅速聚集成強大力量,左右電影的後勁。馮小剛使出數十年如一日的「老炮兒」狠勁,這次被還以眼色,時代變了,他還沒有。

  巨頭攜手神話變成對斗

  年初《尋龍訣》大發神威,狂卷16億時,媒體還在為幕後三大推手萬達,華誼和光線的破天荒合作驚嘆,展望影業巨頭攜手共創影市繁華的前景,誰知僅僅半年後就「神話」破滅,上演其中兩大巨頭萬達和華誼勢不兩立的「悲劇」。這出大戲從暑期演到年尾,從《搖滾藏獒》演到《我是潘金蓮》,讓圈內外都知道了個中爭鬥。

  「悲劇」的中心人物是原萬達文化產業集團的副總裁葉寧,他正是促成《尋龍訣》三方聯手的推手之一。今年春節未過,他就宣布辭職,1個月後成了華誼的CEO,此舉令萬達陣腳大亂,據說王健林得知后在辦公室捶胸頓足,此後就傳出萬達院線對華誼電影一律「特殊對待」。搖滾老將鄭鈞找來好萊塢團隊製作的動畫片《搖滾藏獒》通過華誼發行時,黃金時段排片之少令他錯愕,公開稱自己是遊戲規則的受害者,該片的慘敗直接導致華誼發行高管被裁。到了《我不是潘金蓮》上映,馮小剛的信更將巨頭相爭的圈內事捅成了網路熱門話題。

  相當多的網友認為排片多少純屬公司商業決定,他人無權干涉,但也有專業人士對萬達同時擁有製片和放映大權深表擔憂,指出其可以利用院線打壓對手,形成不公平競爭。當年好萊塢幾大巨頭也是如此壟斷市場,後來被法院裁定放棄放映業務,如今內地市場也到了正視這個現象的時候。

  「神話」逐一破滅,爆款寥寥無幾(大破12億的《湄公河行動》堪稱樣板),去年盛行的票補熱潮(如去年幾乎每天都有的9.9元看大片)退去后,市場對影片的真正接受度暴露無遺,不但國產片屢走麥城,引進大片的魔力也不再神奇,就連史上進口片最擁擠的11月(足足11部),也沒有爆發出強大能量。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這個號稱「最慘烈」的賀歲檔:張藝謀的好萊塢巨制《長城》,金城武,梁朝偉等眾星雲集的《擺渡人》,章子怡和葛優聯手的《羅曼蒂克消亡史》,成龍新片《鐵道飛虎》……。在起了個驚艷的開頭后,2016年的內地電影市場,能否以一個爆髮式的收尾,來挽救中間漫長的平庸和失敗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3 11: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