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麼中國「哲學家」無法理解西方哲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1-23 01: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西方哲學孕育出了一個燦爛的理性文明,一個極具創造力和行動力的強悍文明!這個文明追求公正和平等,具備勇氣和智慧,它已經登陸月球,並準備移居火星,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文明?它是這個地球上的文明嗎?我們如何才能理解這個文明,我們如何才能獲得它所提供的力量和快樂?

在中國,也有不少人致力於研究西方哲學,這些「研究者」應該是離西方理性文明最近的人,應該是最具有行動力和創造力的人,但實際結果令人遺憾!雖然很多「研究者」對西方哲學家的名字和理論爛熟於心,卻也僅僅是「爛熟於心」而已!「研究者」自己並沒有產生由內而外的那種澎湃的力量,完全沒有西方文化內涵的氣質和力量。

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一個研究「武學」的人,最終還是手無縛雞之力?為什麼學醫的人治不了自己的病?是醫術不好還是學的問題?這個問題非常值得深思,如果我們不知道這個答案,就會永遠是現代文明的看客!

中國的「研究者」往往將西方哲學看成一個思維工具,或者看成一個觀念體系,總想用自己的思維去「理解」和 「認知」西方哲學,這可能是最大的問題!

因為西方哲學實際上並不是一個思維工具而是一個鮮活的靈魂,如果一個學者他自己的靈魂都在沉睡,他將永遠不可能學到西方哲學;一個學者首先必須成為一個真實的、鮮活的人,然後才能成為一個學者!學習西方哲學的真正目的是激活自己的靈魂,打開自己的心靈,獲得自由和創造力!如果作為一個西方哲學的研究者自己都沒有獲得創造力,你如何證明你學到的是一種有價值的東西呢?中國的哲學家基本都沒有藝術創作的經驗、也缺乏數學的基礎、更缺乏宗教的體驗,在這樣的經驗基礎之上怎麼可能理解一個鮮活的靈魂呢?一個枯燥乏味的人,會將所有生命力和激情都「理解為」一種乏味的形式!

所以西方哲學有一個基本觀念:精通一門具體學科是學習哲學的基礎!

因為在精通一門具體學科的過程中,人能體驗到求知的樂趣,能夠積累豐富的思考和創作的體驗,如果沒有這個美好的體驗基礎,就難以理解「思考是如何可能的?」、「創作是如何可能的?」要知道哲學家的思考並不僅僅為了認知對象,而是進入思考本身!

當哲學的「研究者」以認知的方式研究各種哲學流派時,他的理性雖然很興奮,但是他的情感和創造力是在沉睡的!一個哲學家的理論體系是他「創造激情」迸發的結果,但是對哲學思考結論的「研究」並不會引發「創作激情」,創作激情是第一位的自由意志,它並不是在認知的時候產生。所以,哲學「研究者」長時間研究各種哲學流派的思想之後,他的自我意志可能會沉睡得更加厲害,從而愈發遠離了哲學本身的目的!

中國的哲學研究者最大的困難是無法將自己真正融入到任何一種哲學觀念之內,他自以為在俯視所有的哲學觀念,其實他是被所有的哲學觀念所俯視!任何哲學觀念體系的真正威力在於其背後那個鮮活的「創造激情」,理論體系只是「創造激情」的產品而已。這些「研究者」只能品嘗一下這些「創造激情」的產品,自己永遠都不能成為「創造激情」的主體!而且,他越是積極地進行認知,就越遠離了創造力和激情!因為所有的「創造激情」都來自內心絕對的「第一」,即完全主體的自由意志!

只有心靈的高度「純一」才會產生創造力,而達到純一最好的方式就是創作,不管是創作音樂、詩歌,還是繪畫、建築,甚至科學、數學、經濟學理論都可以,只要是創造就是一種自由意志「純一」以後的爆發!康德有一個概念叫做—「雜多」,就是用來定義觀念世界中充滿了「多前提」從而導致完美形式體系無法建構的情況!只要有過任何的創作經驗就會知道,你可以宣稱你相信或者知道很多「理論」,但是只要你進入創作狀態,你必然是「純一」的,「雜多」必然讓你無法創作!人類的天賦審美能力,都會對「雜多」觀念產生的作品產生排斥和煩躁!也就是說,藝術可能是比哲學更直接更快速的一種接近和評價真理的方式!我們這裡的很多哲學 「研究者」只是理解了很多理論,卻沒有通過創作經驗形成一種自我的「純一」,這樣就使得他們成為了理論的奴隸而不是理論的主人!他們最多可以理解理論,卻無法創建理論,更無法創建新的藝術作品和科學體系!

所以,中國人理解西方文明的困難在於,我們缺乏藝術和創作的直接體驗,也缺乏宗教形式的自我對話體驗;在生活中,人的自由意志和情感都是被宣傳為是「有害的」,所以我們非常缺乏理解西方哲學的體驗基礎!而在西方社會,其教育和信仰給人提供了豐富的自我體驗,打開了成為"體驗"的大門!所以,在西方環境中長大的人,思考、創作和激情就是他們的存在形式,而不是認識對象!而我們這兒"研究"西方哲學的人則一直徘徊於「體驗」大門之外,並沒有直接的體驗!西方哲學對他們來說永遠是「空中樓閣」,內心世界永遠無法與之直接契合;脫離了自己的直接經驗而學西方哲學,就是以「反西方哲學」的方式學西方哲學,越學越遠啊!

直到今天,我們的教育依然不提供藝術和審美體驗,而沒有這個基礎,中國人就很難與西方哲學產生共鳴。因為藝術與審美實踐是我們接近「心靈的自由」、成為自己的最重要的方式,情感與藝術比理性更接近「心靈的自由」本身,理解西方哲學,需要先獲得西方文明的情感體驗;缺乏藝術和審美體驗是我們走進理性文明的一個重要障礙!這些年美國大片進入中國,在中國人的情感體驗方面提供了很大的一個幫助。審美、創造和信仰等方式都獲得對「心靈的自由」的體驗,而這些都是中國所極度缺乏的!

西方哲學的核心,就是「窮盡所有的認知和理性,最終獲得心靈的自由!」,不管認知還是實踐,只要心靈還未獲得自由、創造力和勇氣沒有充分展開,思考就不會停止!如果哲學家自己都不能爆發創造力,他如何證明他的思考是可靠的呢?如果哲學家的思考連自己的心靈都不能夠解放,他如何還能解放人類的心靈?所以,幾乎所有的重要哲學流派都同時會在文學、建築、電影、政治、科學、政治、工業設計等方面產生相應的流派,產生大量的藝術作品和物質產品。很多哲學家也是直接參與創作,將自己的觀念直接以創作的形式呈現!這就是西方哲學孕育的可貴的求真的精神,哲學家首先就是自己思考的踐行者!哲學家必須以自己的行動回答其思考是否讓自己的心靈「獲得了自由、獲得創造力」 ?

來源 :哲學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0 05: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