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真正的修養,是接納和自己不同的人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2-8 07: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一 |

  大學的時候,周末我都去培訓學校給學生上課。每周末,我六點起床,早早地開始備課,乘遠郊公交線路去市區。

  通常這時候,同宿舍的一個家境不太好的姑娘正懶洋洋地翻了個身,發出幾聲帶著睡意的噯氣聲,繼續睡。

  姑娘家貧,每年必申請助學貸款。偏偏我又在助學貸款的審核小組,每次都能看到她那如泣如訴的個人家庭情況。

  我很生氣:雖然不說我家財萬貫,但家庭條件再怎麼說也好過你,憑什麼我在外面累死累活地打工的時候,你不憑著自己的能力去賺一些錢,卻用這些時間窩在被窩裡休息、在教室宿舍里看書?

  就這樣誤會了許久,後來在一次聊天中我才了解到她的家庭情況。

  ◆◆◆

  家裡本來就不怎麼支持她讀書,復讀兩年就是已經是仁至義盡了,未來怎麼樣全靠自己去拼搏了。

  可在這個初來乍到的城市裡,能言巧辯這類的軟實力是個太虛幻的標準,她只能用力把績點提高,爭取考研究生,獲得誰也奪不走的硬實力。

  「我什麼背景都沒有,未來到職場上能給我加分的只有我的學歷了。」

  我只看到的那些賴床不起的早上,卻沒看到前一天挑燈夜戰的夜晚。

  我還能抱著「體驗生活」的觀念去打可能對未來並沒有太大意義的零工,她已經要在壓力之下開始謀划未來的生活。

  她一樣在努力,用的是和我不一樣的方式而已。

  她真的沒有辦法聽我談那些關於獨立的話題,那可能會在她未來的某天發生,但並不是現在。

  | 二 |

  真正的修養,是接納和自己不同的人。

  菲茨傑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曾說過一句話: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

  那就是「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年少輕狂時,愛打誑語:

  再說誰再說某某爛電影好,就拉黑他。

  你怎麼會看那麼膚淺的書、聽那種爛大街的音樂?

  道不同不相為謀,那麼若即若離就好,甚至老死不相往來也好。非要掛在嘴邊,就相當於把能力分出三六九等,言下之意是「你不配和我論長短」。

  ——你只知道斥責我的不同,但你不知道我經歷過了什麼。

  而所謂的三觀,沒有對不對,只有合不合。

  ◆◆◆

  有些人,喜歡嘴上說著接納,背後卻暗搓搓地戳人脊梁骨,遇到事情恨不得用這個標籤把對方徹底撇乾淨,和偽君子無異。

  曾經接觸過一個單親家庭的女孩子,從小到大她都要在家長信息那一欄寫兩個人的名字,身邊的人也從來不知道她成長於單親的家庭。

  問及原因,她說母親告訴她,別人嘴上說著同情你,甚至為此給了你很多好處,如果你是他們的結婚對象,他們就馬上猶豫了。

  未來婚姻美滿,別人會說,她就是太缺愛才會努力維持著這段婚姻。萬一婚姻不美滿,閑言碎語就更多了。

  本來只是一樁平凡事,卻在人言中成了缺陷。

  她說到這兒,我竟然有些慚愧。平時寫文章,有時也會標籤化某種人群。

  為了顯示自己的大度,假裝投入欣賞,卻在內心裡把他們划入另外一個陣營。

  

  

  | 三 |

  一個好的世界,是給你提供了充分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而一個好的自我,就是當你聽見別人和自己不同的意見的時候,能不慍不惱,不必強裝接受,而視作理所當然。

  小到對於一部電影一首歌的評價,大到他人性取向、價值觀,都能側耳傾聽別人的觀點而不去論斷錯誤。

  這世上只能用正反、黑白分清的事實在太少,大多都介乎於可左可右的中間線上。

  而大多數的「我認為對的」「我認為好的」,不過站在自我的角度上強行論斷。

  ◆◆◆

  我特別懷念我第一次從小城市到了北京的感覺。

  那時候我還是個小孩子,來北京參加一個書畫展覽,看到一個佝僂的女人,高度大概到我的胸下。

  她是個普通的看展人,穿著一身大紅,頸上掛著那時候看起來很昂貴的相機雲淡風輕地走過。

  沒有任何人給他投奇怪的目光——沒有人嘲笑她弓著背的樣子,也沒有人刻意誇獎她的身殘志堅。誰都不知道她是誰,也不好奇她是誰。

  所有人都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表情:不過是一個拿著相機的普通人啊!

  那時候還不太清楚「修養」的含義,但我覺得那一刻,在所有看展人臉上寫著的就是「修養」。

  真正的修養,是接納和自己不同的人。無論是外在容貌,還是內在觀念。而這種修養再說的具體,就是不用這種不同點作為劃分人群的標誌。

  每個站在我面前的人,他首先應該是個普通人。其次,他是一個有自我觀點的普通人,這就足夠了。

  至於觀點是什麼,實在是不用計較。若能遙相呼應自然極好,若有所分歧,衷心說一句:真感謝你,讓我的世界又大了一點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2: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