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紐約韋拉札諾海峽大橋修繕使用中國鋼鐵 曾遭民眾抵制(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6-11-17 03: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6-11-15 20:25:00

  關鍵字:紐約修橋被迫用中國鋼鐵紐約修橋用中國鋼鐵美國修橋用中國鋼鐵

  日前,美國大選塵埃落定,特朗普當選新一任美國總統。美國各地卻持續出現反特朗普抗議活動,美國人氣急敗壞,卻毫無辦法。小編不禁想到2013年發生在紐約的一件事,同樣讓紐約人氣急敗壞,卻沒有任何改善的方法,而起因還跟中國有關!

  事情是這樣的。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微博@國資小新 今日(15日)發布微博介紹,在美國紐約的兩大區,布魯克林和斯坦登島是由一座很長很優美的懸索橋連起來的,叫做「韋拉札諾海峽大橋」(Verrazano-Narrows Bridge。觀察者網注)。

  

  這個名字很長的大橋,是全美最長的懸索橋,每年的紐約市馬拉松賽是以這裡為起點,而且幾乎所有要進入紐約港的貨船或遊艇都必須經過這座橋。所以,這座橋對紐約人來說很重要的,它也是紐約的著名地標之一。

  

  地標代表著這個城市的顏值,對這個城市的人民來說很重要,對遊客自拍的效果來說更重要。所以2013年的時候,負責管理這個橋的紐約大都會交通局(MTA)就決定好好翻修一下。

  

  這麼重要的一個橋,預算當然不能少。當時MTA給出的預算是2.35億美元。然後開始競標!

  競標的時候,好多美國公司都去了。畢竟肥水不流外人田,好多外國公司也去了。畢竟,萬一就看上我了呢?結果最後經過重重選拔,MTA作出了決定,這項工程最終交給一家美國加州的企業。

  但是,紐約人看到了這個消息之後,卻激起軒然大波。因為他們發現,翻新工程最重要的部分,是將原混凝土結構上層橋面換成鋼板,大約需要花費3400萬美元,而這個最重要的部分外包給了一家中國的企業,將由鞍山鋼鐵集團公司生產1萬5000噸鋼板運到美國!

  這還了得?紐約人群情激憤:我們是沒有鋼鐵公司了嗎?各大媒體紛紛跟進,一時間各種頭條沸沸揚揚!

  我們要知道一下背景,美國的鋼鐵業早就產能過剩。在過去30多年間,聯邦商業部針對中國出口美國的鋼鐵製品,前後進行過幾十次反傾銷調查,多次向中國鋼鐵徵收反傾銷關稅。

  

  所以,美國的某鋼鐵大廠CEO第一個站了出來:

  我們無法和受政府補助、低於成本價的傾銷進行競爭。

  美國有關專家甚至說:

  如果放任中國廉價鋼鐵傾銷美國,一旦將美國本土競爭者逐出市場,中國鋼鐵企業將可「任意提高價格」,進一步損害美國就業和經濟。

  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主席也表示:

  由於製造業不景氣,目前美國鋼鐵工人面臨解僱、甚至失業的嚴峻形勢,MTA竟然將么大的項目,把這麼多美國納稅人的錢,拿去養中國公司!這是不合適的!

  美國的鋼鐵工人代表也說:

  美國鋼鐵企業和工人有技術、有能力在全世界最安全最環保的工廠中,為大橋生產最好的鋼材。

  與此同時,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旗下85萬會員向各級民意代表連署、施壓,聯合會主席還表示:

  我們要求國會出台措施對抗中國的「掠奪性行為」。

  大家義憤填膺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愛國之情,和與美國鋼鐵事業共存亡的決心。可想而知,在這一事件中負責這個項目的MTA,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於是他們很快發表了聲明,是這樣說的:

  我們也實在是沒辦法。這座弔橋的修繕需要使用一種orthotropic鋼來鋪在橋板上,這種特製的鋼鐵需要比一般的鋼更輕,更耐用。

  我們根本找不出一家美國企業有這樣的經驗和產量來生產滿足維修這座弔橋所需的鋼鐵,同時還保證工期不會延誤。

  

  他們曾經仔細考察過,在競標企業中唯一一家聲稱可以生產這種鋼的企業,事實上也達不到要求,更要命的是,他們的價格竟然是中國企業的兩倍,這麼高的造價誰來買單?橋樑更短的壽命誰負責?

  於是,項目按照原計劃開始執行。當最後一船鋼鐵從中國秦皇島,駛向紐約並對橋樑進行加固綁定,韋拉札諾海峽大橋項目正式宣告如期執行完成。從這一天開始,全美國最長的懸索橋刻上了「中國製造」的烙印!

  中國在輕工業方面的碾壓,已經不足為奇,但是製造大橋卻和做帽子、組裝iphone不一樣,這次我們做的不是沒有技術含量的低端活,而是重工業上的領先。而且,是別人做不出來,想方設法之後都不行,最後還是只能找我們做。

  早在2013年,環球網就曾刊文指出中國鋼鐵在美國非常受歡迎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中國鋼鐵價格相對便宜;二是,美國擅長於大橋這類專門項目的承包商也相對稀缺,在為美國各地的橋樑製造部件方面,中國企業現在已經成為專家。

  《華爾街日報》指出,這兩個因素加在一起,就解釋了美國為何不大可能完全擺脫對中國鋼鐵的依賴。

  

  
這不奇怪,畢竟說起橋樑,從古至今這都是一個讓中國人挺直腰桿講話的領域。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4: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