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麼是他坐天下——左右中國歷史的黃袍定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1-24 00: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JZHPRESS 悅讀

  

  為什麼是他坐天下?

  微信號:jzhpress

  

  (圖片來源:設計本)

  大漢開國皇帝劉邦是個流氓,大唐開國皇帝李淵是個貴族,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是個軍官,大明開國皇帝是個和尚……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種是沒有的,但確實有些規律可循。憑什麼都是高官貴戚,李淵當皇帝,宇文化及卻成了敗類?有同樣的出身和謀略,為什麼李密反倒輸給李淵?同是底層人逼上梁山,為什麼朱元璋得天下,李自成敗走北京?天下大亂的時候,有點勇氣的都覺得機會來了,但在這場殘酷的淘汰賽中,能否走到最後,先要問問自己具備沒具備這樣的素質。

  

  1. 明確的目標

  清朝乾隆年間,山東有個叫王倫的白蓮教徒帶領一群教眾突發奇想,決定起義,他們幾千人集結起來,一路向北行進,並順利地打下了沿途行經的三個縣城,沒有遇到有力量的抵抗。他們表現得很像一支有組織有目標的隊伍,對打下的縣城都開縣庫劫庫銀,開監獄放囚犯,並對百姓們表示「我們只殺官劫庫,不殺平民百姓」。

  初期的成功后他們就不知道下一步該幹嘛了,想了想臨清城比較大,不如先把那裡打下來。他們圍著巨大的臨清城牆攻打了幾天,生生把朝廷的「剿匪」隊伍盼來,鐵桶一般地把他們圍起來進行了一場圍獵。直到被殺、被抓,他們也沒說清楚自己最終要幹嘛。

  造反是件危險的活動,造反之前,你是否想明白了自己的未來?生逢亂世,強者生存。強者振臂一呼,帶一群人佔山為王是輕易可做的決定。佔山為王之後呢?

  張金稱帶一群人,就是剽掠鄉間;翟讓比他好些,只劫過路行旅。如果說王朝末年的爭鬥是一場打怪的遊戲,他們連第一關的關底都算不上。因為他們沒有長遠的目標,只為了活過眼前,多活一天算一天,也就談不上更大的發展。

  李密勸翟讓攻佔東都,有根據地有糧食,才好擴大隊伍,而翟讓只想帶著搶夠的東西回瓦崗寨去。翟讓想小富即安,可在這激烈的競爭中,哪有小富的機會。沒有規模,還有錢,只有隊伍,那等於小孩持兇器,再跟別人賤招,不是等著被人搶么?

  當然不是所有走到最後的人都從一開始訂立宏偉目標的,朱元璋最初參加起義軍,不過是解決吃飯問題,也本打算在郭子興手下 當個好下屬、好女婿。但時勢造人,郭子興早早去世,大任落在他肩上,既是責任所在,也是有了底氣,朱元璋從此就開始有了遠大理想,並按部就班地一一排除競爭對手,朝最終目標努力。

  他不定目標時,是因為有郭子興撐著。但不管是他還是郭子興,是一支隊伍的主導,就要考慮這支隊伍的未來。在這個弱肉強食你死我活的戰場上,要麼拚命發展壯大爭取做最終勝者,要麼早早投靠他人。光想眼前的事情,危機也就在前面不遠了。

  2. 有群眾基礎

  你有目標,可你有人追隨嗎?沒有哪個皇帝是靠孤身奮戰可以上位的,你要有隊伍、有下屬、有支持你的群眾。不過群眾基礎是可以製造的,李淵就是個例子。

  他從籌備階段 到起事之後無時無刻不在收買人心——用「復興先帝時代」來收買當朝貴族,用平凡冤案來收買大隋異議者,用釋放盜匪的方式來 收買朝廷的反對者,用「秋毫不犯」、用讖語歌謠和祥瑞來收買普通百姓……製造群眾基礎是每一個有志於當政治家的人必須學會的技能,如果你不能把自己包裝成合情合法的政權繼承人,那面臨的局面將是非常可怕的,宇文化及就是這樣的例子。

  有經驗的政治家都做過同樣的事,劉邦、朱元璋都編造過自己出 生時神奇場面的謠言,劉邦說他母親與龍野外交合生下了他,朱元璋說他降生時一片紅光……當然這些也都不是他們親口說的,而是讓手下人散布出去的,以此來宣揚自己是神指定的天子。武則天篡位時 明示暗示手下不停地進獻祥瑞,以證明她的上位是天命,王世充也搞過這套,只不過失敗了。就連袁世凱,想當皇帝之前也玩把戲,每次洗澡時都暗中放一些大片魚鱗留在澡盆中,讓打雜的看到,慢慢就傳出去他是真龍天子之類的消息。

  奪取政權,靠槍杆子和筆杆子,所謂筆杆子,其實就是公關部、宣傳隊,為自己製造輿論基礎,贏得群眾支持。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可是這水,也是可以而且是需要調動的。

  筆杆子的功用還在於解釋政治家的行為。宇文化及殺了隋煬帝成了民賊,朱元璋幹掉自己的主上小明王韓林兒卻不影響他後來繼續發展,禪位給李淵的隋恭帝莫名其妙病死,也沒有人說李淵什麼。僅僅是因為成王敗寇嗎?那為什麼後梁太祖朱全忠殺了唐昭宗,成就了帝業,卻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呢?

  區別就在於對自己行為的解釋上。朱元璋殺韓林兒,沒有留下什麼證據,在此後的對外宣傳中,他的筆杆子修改了他早年與韓林兒的臣屬關係,他再找個借口把當年負責動手的馬仔廖永忠滅口,這件事就更死無對證了。明明是他為了奪取權位幹掉障礙,經過筆杆子一番解釋,就成為一場意外事件。李世民殺自己的兄弟逼父皇退位,之後也讓筆杆子重修歷史記錄,將本來英明強幹的哥哥寫成一個庸碌又嫉妒的人,想置他於死 地,而他的玄武門之變不過是迫不得已,生生把一個不孝不悌的行 為變成了光榮正確。後梁太祖朱全忠是個粗人,根本不懂得文字的力量,自然想不到去操作這些。

  3. 成大事不拘小節

  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是種美化的說法,實際上,對封建統治者來說,真正的意思是「成大事者不擇手段,不守規矩」。他們可以用仁義禮智信要求屬下,但輪到自己的時候卻什麼都可以不遵守,一切以結果為導向。

  劉邦在對手威脅要殺其父親時笑言「別忘分我一杯羹」,與項羽簽訂鴻溝協定中分天下之後又毀約暗算項羽;李世民為了爭奪皇位親手殺了自己的兄弟,還滅了兄弟的全家;朱元璋以反元為名參加革命,但真正的革命者在跟元軍打的時候他在後方打漢人,擴充自己的地盤……

  孝道和信義是古人最基礎的價值觀,這些「成大事的人」自己 對他人也是用這個標準來要求的,劉邦稱帝后不久就讓叔孫通制定 了尊卑有序的禮儀制度,讓陸賈制定了「行仁義、尚德義 」的意識 形態理論,他對傳統道德不可謂不重視,但這些傳統道德在他「成大事 」的過程中卻沒有過多少體現。

  他用父做交易算得上不孝,逃命時從車上推掉孩子算是不愛,背棄協約算是不信,殺下屬殺出生入死的兄弟算是不義。朱元璋執政時期的大明政權是最極端的傳統道德捍衛者,但他自己呢?暗殺小明王韓林兒、羅織罪名清洗功臣,按傳統道德標準都是不忠不義之舉。

  這就是所謂的「成大事不拘小節」,往好了說就是有遠大理想 的人不用為普通人所遵循的規則所限,也就是可以為了高遠的理想 不擇手段。不過如果這個人最終沒有「成大事 」,這些「不拘小節 」之舉都會成為他的罪過、他失敗的原因。

  4. 關鍵時刻拼演技

  李淵根本不想收留李密——李密那麼強的號召力,他一降唐就無數下屬望風而降,令都不用下就有人以他的名義獻軍隊獻土地,這樣的人留在這裡,江山是他的還是李淵的?但李淵不說,還表現得對李密親愛有加,讓李密受不了擠兌主動走,給李密扣上個 「降而又叛 」的不義帽子,殺了他還保留了自己的正當名聲。這演技比李密不知道高到哪裡去,李密殺翟讓,太直白了,毫不掩飾,這讓旁觀的人們怎麼想呢?!

  很多關鍵的時刻,權力圈拼的都是演技。鴻門宴就是一場奧斯卡頒獎禮,劉邦、樊噲、范增、項莊,哪個不是最佳男主配角?只有項伯和項羽傻乎乎當觀眾,真以為別人的表演都是真情流露,一個感動就被對方騙了。

  趙匡胤的黃袍加身真的是被人逼迫嗎?怎麼沒人拿錢砸到我臉上逼著我收呢?自導自演的一場戲而已,但演得認真,別人沒理由不信。漢光武帝劉秀追隨劉玄的時候,劉玄忌憚他們兄弟的實力,借刀殺了他的哥哥。劉秀得知消息先是跑去請罪,表示他哥哥是死有餘辜,並用行動表現出一點不為他哥哥難過。如果他演得不好,他的命也就難保。真是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否則也就沒有他的後來了。

  演技有多重要,看看王世充就知道。同樣是演,王世充演得太 著痕迹,太不專業,結果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

  

  市面上出過很多分析開國皇帝素質的書,有分析他們的武德的,有從他們身上學創業之道的,其實無非是成王敗寇,成事了的,做什麼都有理,他們做的什麼事都能有人從中找出優點來。

  軍事能力誰沒有呢?容人之量也是多數起事者的必備。可是為什麼別人沒有通關?實力夠不夠當然是第一位的,在實力夠的情況下,就是看上面幾個問題了,說得學術一點,就是:有沒有長遠計劃,有沒有製造足夠合法性,是不是結果導向。成功並不是衡量一個人的唯一指標,在殘酷的廝殺中,成事者未必是好人,失敗者也未必不是強者,有時只是他們做出的選擇不同。

  JZHPRESS,悅讀九州

  選摘自《黃袍定律:為什麼是他坐天下》

  宋燕 著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07: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