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對東南亞漸失吸引力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1-11 00: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吉密歐:只要華盛頓仍是亞太地區和平及自由貿易的堅定支持者,這些國家就會更傾向於選擇美國,而非中國。

  

  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 吉密歐

  看到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國家領導人排隊向北京表忠誠、並疏遠他們昔日盟友華盛頓的一幕,人們很容易得出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正日薄西山的結論。菲律賓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上月訪問北京期間曾宣布與美國在經濟和軍事上「分離」,這是東南亞各國表面上重新站隊的最戲劇性的一例。

  儘管如此,亞太地區的實力戰略平衡幾乎沒有發生變化,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也不大可能改變。

  杜特爾特雖然放出大話,但也尚未終止與美國簽署的任何雙邊協議,而且離開北京后不久,他就淡化了要與美國「分離」的誓言。雖然近年來馬來西亞、泰國與中國進行了軍事演習,但與它們同美國深厚而悠久的軍事關係相比,這些象徵性的演習根本不值一提。在以實際上不付出任何代價的方式竭力討好中國的同時,這些國家沒有一個在切斷與美國的關係。多數東南亞國家私底下都在敦促美國加強而非減少在該地區的存在。

  實際上,只要華盛頓仍是亞太地區和平及自由貿易的堅定支持者,這些國家就會更傾向於選擇美國,而非中國,因為眼下正在發生一個重要的經濟轉變。

  直到不久前,中國從東盟(ASEAN) 10國的進口在10多年的時間裡一直以年均逾20%的速度增長。許多人認為,這種強大的吸引力會把所有東南亞國家拖入中國的軌道,並迫使它們順從北京方面的意願。

  但中國的這一吸引力正日益減弱。根據中國官方統計的數字,2014年,中國從東盟的進口僅增長了4.4%,去年則下滑了6.5%。今年前9個月,中國從東盟的進口又下滑5.3%。

  中國經濟正在發生的變化清楚地表明,這對東盟出口國來說是一個結構性問題。中國的建築熱潮正在消退,隨之放緩的還有昔日對原材料的旺盛需求。

  與此同時,執政的共產黨希望中國擺脫飽受污染的世界工廠角色,打造一個更少依賴從鄰國進口投入品(如馬來西亞的橡膠、新加坡的計算機晶元)的消費和服務型經濟。

  結果是,東南亞經濟體相比幾年前已不再那麼依賴中國,而中國已經從它們外部需求的主要來源變成了經濟波動的禍首。

  長遠來看,中國對東盟及其他地區的投資將繼續增長,但眼下,中國投資者,如新成立的、政府支持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簡稱亞投行),野心還不是很大。以亞投行為例,到2018年,其在全球的投資也將僅為100億美元。除了柬埔寨、寮國等依賴中國的小國外,中國在東盟的投資與日本、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比起來仍相形見絀。

  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日益收緊的資本管制及人民幣貶值將抑制對外投資。沒有了昔日經濟上的巨大吸引力,中國很少還能為其鄰國提供什麼——除了遊客與威脅。

  另一方面,美國不僅在軍事實力上仍遙遙領先中國,而且在東南亞民眾中也擁有巨大的好感和軟實力。僅舉一例: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數據,92%的菲律賓人對美國持有好感,甚至超過了美國人的這一比例。另一項民調發現,76%的菲律賓人「非常」信任美國,相比之下,只有22%的受訪者對中國表示信任。

  與此同時,許多東南亞國家正在悄悄地對更具挑釁性的中國進行防範。就在本周,印度尼西亞國防部長表示,該國已邀請澳大利亞在南中國海進行聯合海上巡邏。儘管與多個鄰國存在重疊的主權聲索,中國仍宣稱對幾乎整個南中國海擁有主權。

  有人認為高奏凱歌的中國正在取代美國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東盟,這種看法明顯不成熟——如果不是完全錯誤的話。

  但無論下周誰當選美國總統,都必須迅速澄清,美國無意放棄東南亞的盟友。他們還必須明白中國經濟吸引力漸失帶來的機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20: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