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下任美國總統應轉向歐洲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1-9 05: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伯恩斯:轉向亞洲固然重要,但下任美國總統應聚焦於歐洲,美國的全球運勢有賴於美歐紐帶,尤其是在危機時期。

  

  哈佛大學教授、美國前副國務卿 尼古拉斯•伯恩斯

  25年前冷戰結束后,歐洲呈現出一片繁榮、民主、團結、和平的景象。但如今,它面臨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危機,這些危機有可能破壞歐洲經濟、削弱歐盟(EU)。

  歐洲的形勢對美國及其下任總統有重大影響。歐洲仍是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投資來源地,歐洲有25個國家是美國最重要的軍事同盟——北約(Nato)的成員。作為一個全球強國,美國必須與世界所有主要地區互動。但是,儘管所謂的「轉向亞洲」(pivot to Asia)戰略具有不可否認的重要性,但下任美國總統或許不得不首先聚焦於歐洲。

  美國民主、共和兩黨人士都擔心一個虛弱、分裂的歐盟。英國退出將使歐盟失去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強大的軍隊。再加上反覆發作的希臘債務危機以及公眾對「日益緊密的聯盟」支持率下滑,歐洲一體化計劃似乎一籌莫展。

  美國人也警惕地注視著歐洲出現的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極右翼民粹主義反抗運動。在美國國內經歷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領頭的醜陋的本土主義運動之際,逆歷史潮流而動的歐爾班•維克托(Viktor Orban)已在匈牙利掌權,波蘭的法律與公正黨(Law and Justice party)政府給布魯塞爾和華盛頓都製造了麻煩。法國、比利時、荷蘭、奧地利和德國出現的類似運動會深化對歐盟的自由民主基石的攻擊嗎?

  美國也認識到,來自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以及北非的大量難民超出了歐洲的收容能力。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和其他歐洲領導人有理由促請美國新領導人收容比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主政時期更多的難民。

  最後,昔日團結的歐洲正遭到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的侵略行徑的分化,俄羅斯入侵喬治亞和烏克蘭東部、吞併克里米亞的行為,對與俄羅斯南部和西部邊界接壤的自由國家構成了生死存亡的威脅。

  俄羅斯帶來的挑戰將在12月美國總統交接期間變得尤為嚴重。屆時,歐洲國家必須決定是否延長烏克蘭遭入侵后對莫斯科實施的制裁。在美俄關係處於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最低谷之際,如果歐洲各國不能全面、果斷地延長對俄羅斯的制裁機制,那將削弱美國當選總統的地位。

  希拉里•柯林頓(Hillary Clinton)支持奧巴馬團隊重建美國在歐洲軍事力量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努力。讓北約部隊進駐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以保護它們免遭俄羅斯侵犯,將是2017年的當務之急。這不是德國外長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所稱的「炫耀武力」,而是為了警告普京:西方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護東歐的民主國家。美國新政府還應考慮向烏克蘭提供防禦性武器,並促請歐盟深化對彼得羅•波羅申科(Petro Poroshenko)總統的政府的經濟承諾。

  如此強化西方的立場是遏制普京的最靠譜方式。同時,美歐需要保持與莫斯科的溝通,以便在大家共同關注的危機問題上——伊朗、阿富汗、朝鮮和敘利亞——爭取俄羅斯的合作。

  美國新總統還需做出更多努力來鞏固跨大西洋聯盟。美國必須再次確認其與英國之間緊密的情報和軍事紐帶,同時深化其與歐洲實力中心德國的戰略關係。

  然而,許多歐洲人稱,他們最需要的是美國再次展現出更強大的領導能力,在危機時刻支持他們。下任美國總統將需要堅定地站在其歐洲夥伴一邊,尤其是在應對普京帶來的挑戰的時候。

  希拉里將成為這樣的總統。她與歐洲的密切關係、她堅定的信念以及深厚的外交經驗有望幫助重振美歐間的跨大西洋關係。另一方面,特朗普已經在超越合理懷疑的程度上表明,他對承擔這些責任絲毫沒有準備。他不停地貶低北約的作用,還對普京公開稱讚,令處境艱難的烏克蘭政府雪上加霜。

  這就是為什麼如此多的歐洲領導人熱切希望希拉里贏得大選。作為總統候選人,她明白美國的全球運勢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與歐洲的關鍵紐帶,尤其是在危機時期——這是自哈里•杜魯門(Harry Truman)以來歷任美國總統都認識到的。

  本文作者是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肯尼迪政府學院(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教授、美國前副國務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3: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