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戈爾巴喬夫與蘇聯解體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1-22 00: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85年3月戈爾巴喬夫上任蘇共中央總書記。這時的蘇聯已處於嚴重危機之中:政治上專制腐敗。最高蘇維埃只是名義上的最高權力機構,所有事務的決定權都掌握在幾個黨魁尤其是總書記手裡。

  

  在《戈爾巴喬夫回憶錄》結束語中,戈爾巴喬夫寫道:「我擔任蘇共總書記一職時,我擁有的權力可以和專制帝王相媲美。」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各級官員群體實已墮落成特權階層。

  經濟上停滯不前。以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和犧牲農民、農業甚至國民幸福為代價,換回了表面光鮮似與美國相抗衡的超級大國稱號,實際上經濟發展處於停滯狀態。1982年蘇聯經濟增長率是零。工業勞動生產率不到西方先進國家的1/3;農業勞動生產率是西方的1/5。再加上入侵阿富汗,耗費大量軍費,民眾生活水平連年下降。

  文化上思想壟斷。蘇共對社會輿論和思想文化實行嚴控,書報檢查制度剝奪了公民的言論自由、創作自由,大眾傳媒成了官方操縱的擺布人民思想的宣傳工具。70年代流傳「《消息報》上無消息,《真理報》上無真理」的話,是蘇聯社會萬馬齊喑的真實寫照。

  面對蘇聯這樣的社會現實,戈爾巴喬夫何去何從?人們發現,正是戈爾巴喬夫的價值觀以領導實施的幾個關鍵性改革措施,推動和加速了蘇聯的解體。

  

  

  

  蘇共第19次代表會議通過了關於政治體制改革和社會民主化的多項決議,會議決定進行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公開競選,在競選的基礎上建立擁有實權的最高蘇維埃。1989年春天,蘇聯第一次實行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部分差額直選。通過民主選舉,20%的非黨人士獲得了勝利。

  

  1989年5—6月,蘇聯人民代表大會選出新的最高蘇維埃,由於民主選舉的結果,新的最高蘇維埃已不再是表決機器和橡皮圖章,他們對總理雷日科夫所提名的8名部長表示了反對意見,初步顯示了蘇聯議會的作用。

  公開性和民主化,使蘇聯社會出現了許多非正式組織和團體,從1988年到1989年,非正式組織從3萬個猛增到6萬個。許多非正式組織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綱領並且開始按照政黨形式活動。

  1990年3月蘇聯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決議,正式廢除了憲法第六條關於「蘇聯共產黨是蘇聯社會的領導力量和指導力量,是蘇聯社會政治制度以及國家和社會組織的核心」等規定,蘇共不再有法寶的領導地位。從現在起,蘇共將同其他政治組織平等行動,參加選舉,用民主手段爭取組成聯盟和共和國政府以及地方政權機關的權力。

  蘇共28大以後,蘇聯正式宣布「結束政治壟斷」,實行多黨制。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措施,終於導致各加盟國家紛紛掀起民主浪潮。1991年8月執政74年的蘇共下台。1991年12月,隨著獨立國家聯合體的正式建立,蘇聯正式解體。

  

  隨著蘇聯的解體,戈爾巴喬夫也失去不受制約的權力,並迅速「邊緣化」。他將國家推上了民主之路,自己則成了普通公民。1991年12月14日,戈爾巴喬夫對美國《時代》雜誌記者說:「就我的工作而言,我一生的主要目的已經實現。我感到安寧。」

  2006春天,戈爾巴喬夫在75歲生日前夕接受了記者採訪,回首往事,他為自己完成歷史使命而慶幸。他對記者說,「我問心無愧」。他認為自己推行的改革與新思維是一場和平的反集權主義革命。他對記者說,他當年發動改革的動機是「摧毀否定民主和依靠專政支年持的社會主義模式」。

  戈爾巴喬夫不用良知做代價追求權力和地位;而是顛倒過來,用這些去追求良知。他的行為留給世人諸多啟示。【《炎黃春秋》2011年07期 作者:王鐵群  河北大學馬列教研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2: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