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解體前飢餓與惶恐交織的蘇聯,不安的俄羅斯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1-22 00: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91年8月19日至8月21日,在蘇聯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八一九事件」(史稱蘇聯政變)。當時蘇聯政府的一些官員企圖廢除總統戈爾巴喬夫並取得對蘇聯的控制,政變領導人是蘇聯共產黨強硬成員。他們相信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計劃太過分,並認為他正商議簽訂的《新聯盟條約》過於分散權力給與眾共和國。雖然此次政變在短短三天內便瓦解,並且戈爾巴喬夫恢復權力,可此事件粉碎了戈爾巴喬夫對蘇聯至少在一較鬆散體制下維持一體的希望。此次政變是他們在懸崖邊上挽救蘇聯的最後一次嘗試,但僅僅兩天就宣告失敗。8.19事件的悲劇性在於,它以維護蘇聯為初衷,但卻成了蘇聯加速瓦解的催化劑。此後,蘇聯解體速度驟然加快。

  解體前飢餓和惶恐的蘇聯

  這些看起來像是美國大蕭條時期的照片實際上記錄的是蘇聯解體之前最後的日子。商店的貨架上經常空空如也,如果想買什麼東西,必須排長長的隊伍。在攝影師拍攝這些照片之後不久,蘇聯就解體了。

  

  ▲ 1991年,莫斯科。18歲的妓女卡佳在街頭閑逛,警車從她身後駛過。

  

  ▲ 西伯利亞新庫茲涅茲克市的人們在商店外排隊。到處可見的長隊就是蘇聯經濟衰退的標誌。

  

  ▲ 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一個月,不管買什麼食品,俄羅斯人都必須排隊。

  

  ▲ 人們在國營商場中排隊購買豬肉。

  

  ▲ 兩個蓬頭垢面的小孩從新庫茲涅茨克市煤炭鋼鐵廠宿舍的窗戶里向外張望。

  

  ▲ 西伯利亞婦女坐在新庫茲涅茨克市煤炭鋼鐵廠的宿舍外。

  

  ▲ 1991年,莫斯科。在商店收銀台前排隊等待結算的購物者。

  

  ▲ 1991年7月,莫斯科,一位病人在破敗的醫院裡吃午餐。

  

  ▲ 1991年7月,莫斯科,醫院的護士柳德米拉•蘇泊切娃在休息室里休息。

  

  ▲ 等待購買麵包的人在莫斯科排起了長隊。

  

  ▲ 在自發的集會上,一位婦女為死難者慟哭。

  

  ▲ 三位莫斯科婦女從百貨商店的窗戶中旁觀人們為政變死難者舉行的葬禮。

  

  ▲ 人們在回收站用伏特加酒瓶換取零錢。

  

  ▲ 新庫茲涅茨克城外,三位年輕人借酒消愁。

  

  ▲ 1991年6月,新庫茲涅茨克,女礦工在工作間隙稍事休息。

  

  ▲ 1991年,卡盧加,市場里的商販和顧客。

  

  ▲ 1991年11月,圖拉。等待領取食物供給的人們。

  

  ▲ 不管買什麼食品,俄羅斯人都必須排隊。

  

  ▲ 假裝堅強,強忍住眼淚的老太太。

  

  ▲ 住在西伯利亞工業區的礦工經受了蘇聯經濟衰退帶來的各種困難。

  

  ▲ 一位婦女在莫斯科著名的步行街阿爾巴特大街演奏手風琴。

  

  ▲ 小姑娘為行人演奏小提琴,她的寵物狗躺在小提琴盒子里。

  

  ▲ 在莫斯科著名的步行街阿爾巴特大街演奏手風琴的人。

  

  ▲ 1990年1月10日,在為國家的獨立遊行的運動中,立陶宛人帶著國旗在首都宛維爾紐斯市中心。1990年3月11日,最高蘇維埃宣布重新建立的立陶宛獨立。波羅的海共和國走在了爭取獨立鬥爭的前列,立陶宛是蘇聯加盟共和國中第一個宣布獨立的。(維塔利阿爾芒法新社)

  

  ▲ 1990年4月27日,星期五,人們在維爾紐斯市中心的商店裡購買茶杯。儘管遭到了蘇聯的經濟封鎖,但在維爾紐斯市的商店裡還是供應著充足的食物和其他商品,這時已經被封鎖了十天了。(美聯社照片杜尚)

  

  ▲ 被擺放出來的槍支。

  

  ▲ 1990年12月24日(星期一),在紅場,一位失去兒子的蘇聯母親被民兵阻擋,她的手上拿著她的兒子的照片。由於在種族騷亂中克里姆林宮外的武裝警察也參與了其中所以大約有200多名父母他們都失去了他們的兒子.在1990年大約有6000多名蘇聯軍人被殺害。(美聯社照片馬丁利斧)

  

  ▲ 1991年3月27日,兩位蘇聯士兵在空蕩的紅場巡邏。由於預期到這裡將會舉行集會遊行,所以當局提前封鎖了紅場。(法新社 EPA 阿蘭-皮埃爾)

  

  ▲ 1991年1月17日在維爾紐斯的整面牆上到處都是反抗蘇聯的塗鴉。這面環繞著立陶宛議會的圍牆是為了阻擋可能到來的蘇聯軍隊的襲擊的。許多蘇聯的逃兵都把他們對戈爾巴喬夫的詛咒卡片貼在這面牆上。(美聯社照片劉香成)

  

  ▲ 1991年9月21日,一個巴庫居民用斧頭砍掉俄國布爾什維克革命領袖列寧的肖像。亞塞拜然在1920年宣布加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亞塞拜然國民議會議員在1991年宣布獨立。(阿納托利法新社})

  

  ▲ 1991年9月28日,蘇聯搖滾樂迷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音樂會。50萬人聚集在飛機場前參加這場龐大的音樂會,這是蘇聯有史以來最大的搖滾音樂會,它被稱作是給蘇聯年輕人和上個月政變的革命者的一個禮物。(美聯社照片馬西莫)

  

  ▲ 1991年12月25日,在莫斯科市中心的一個公寓里,一個家庭正在收看戈爾巴喬夫的辭職演講。戈爾巴喬夫試圖通過改革給蘇聯人民帶來自由,但最終導致了蘇聯的解體。

  

  

  ▲8.19莫斯科街頭的坦克

  

  ▲8.19政變期間的路障

  

  ▲政變期間的演說聚集的人群

  

  ▲政變期間的演說

  二十一日晚八點,戈爾巴喬夫發表聲明,強調他已完全控制了局勢,並恢復了曾一度中斷的與全國的聯繫,並稱將於近日內重新完全行使他的總統職權。

  

  ▲政變期間的抗議者

  二十二日凌晨,戈爾巴喬夫從黑海休養地克里米亞乘飛機返回蘇聯首都莫斯科。二十二日上午,俄羅斯聯邦總統葉利欽宣布,蘇聯前國防部長亞佐夫、前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克留奇科夫、蘇聯國營企業和工業、建築、運輸和郵電設施聯合會會長季賈科夫及前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已於二十二日凌晨被拘留;前內閣總理帕夫洛夫因病住院,已被就地監護。前蘇聯內務部長普戈已自殺身亡。

  

  ▲政變期間的街頭出現了新的廣告牌

  

  ▲正在閱讀傳單的蘇聯居民

  蘇聯解體驟然加快

  以維護蘇聯原有的聯盟體製為目標的8.19事件失敗后,蘇聯解體的形勢已無法逆轉。在二十二日的記者招待會上,戈爾巴喬夫聲稱:(蘇聯)已經進入了變革的決定性階段。「他還承認葉利欽」在平定陰謀中起了卓越作用。戈爾巴喬夫說,「最近幾個月和最近幾天我同葉利欽一起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使我們的和諧與合作成為同所有共和國一起聯合一切民主力量的經常性因素。

  

  ▲政變中的紅場和克里姆林宮。

  但戈爾巴喬夫錯誤地估計了形勢,葉利欽並沒有和戈爾巴喬夫一道建立所謂的「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僅僅兩天後,即二十四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他的蘇共總書記職務,並建議蘇共中央「自行解散」。蘇聯共產黨生命的終止實際上宣告了蘇聯解體已無法逆轉。

  

  ▲1991年12月25日,一位婦女把包放在蘇聯鐮刀和國旗塑像上

  同一天,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宣布俄羅斯聯邦承認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獨立。這兩個共和國分別於八月二十日和二十二日宣布獨立。

  紅旗從克宮上降落

  8.19事件平息后,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紛紛宣布獨立,截至到九月底,宣布獨立的加盟共和國已達到十二個。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一日,第二大加盟共和國烏克蘭也宣布獨立。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八日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同時宣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已不存在」。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俄羅斯等十一個獨立國家領導人在哈薩克首都阿拉木圖舉行獨立國家首腦會議,會議通過了《阿拉木圖宣言》和《關於武裝力量的議定書》等文件,正式宣告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三十日成立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不復存在。

  

  ▲1991年12月21日晚,莫斯科紅場上,蘇聯國旗在克里姆林宮上空飄揚的最後時刻。

  二十五日聖誕節夜,十九時二十五分,戈爾巴喬夫在電視講話中宣布辭職。十九時三十二分,克里姆林宮屋頂旗杆上,那面為幾代蘇聯人熟睹的鐮刀鎚子旗開始徐徐下落、下落……十九時四十五分,一面三色的俄羅斯聯邦國旗取而代之,升上了克里姆林宮上空。

  

  ▲1991年12月21日,蘇聯和俄國國旗的交替,蘇聯國旗降下再也沒能升上去

  

  ▲圖為蘇聯解體示意圖

  解體后不安的俄羅斯

  

  ▲1993年5月,一位沮喪的俄共黨員手舉約瑟夫·斯大林的畫像朝紅場前進。

  

  ▲1993年,一場警民間的流血衝突后,一位孤獨的示威者兼俄共黨員走在遍地石塊的街道上。(譯註:俄羅斯聯邦共產黨成立於1990年,被認為是蘇共的繼承人,1993年時擁有50萬註冊黨員。)

  

  ▲1993年,在葉利欽強行解散國家杜馬的「炮打白宮事件」中,好奇的群眾趕來圍觀議會大樓周邊的裝甲車。

  

  ▲1993年10月,示威者目送坦克開往白宮(議會大樓)。

  

  ▲一位母親在兒子的葬禮上慟哭。死者是特種部隊士兵,在1993年10月份忠於葉利欽的部隊抓捕議員的行動中身亡。

  

  ▲蘇聯解體后,包括喬治亞在內的許多前加盟國爆發內戰。照片中,一名喬治亞族男人逃離阿布哈茲地區,攝於1993年。

  

  ▲1993年,喬治亞士兵與逃出阿布哈茲的難民們仰頭觀望一架飛走的直升機。

  

  ▲1996年,葉利欽在訪問喀山時向人們熱情致意。

  

  ▲1996年,俄共領導人久加諾夫(Gennady Zyuganov)在克拉斯諾雅茨克市中心發表演講,現場的三位少先隊員表情各異。

  

  ▲1996年的莫斯科,在總統選舉期間,一對老夫婦手持斯大林畫像參加共產黨員們聲援久加諾夫的集會。

  

  ▲1996年,首任及末任蘇聯總統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與妻子賴莎(Raisa)乘飛機飛往薩馬拉市參加總統競選活動。當時只有百分之五的選民在投票中支持戈爾巴喬夫。

  

  ▲1996年首屆俄羅斯總統選舉期間,莫斯科人在投票站投票。

  (來源:環球網、網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1: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