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德國專家:樹喜歡群居 有鮮為人知的秘密

[複製鏈接]

104

主題

106

帖子

712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1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方悟道 發表於 2016-11-6 06: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樹,是我們最熟悉的生物。但是它們有很多秘密,我們並不知道。比如,樹喜歡群居,單獨生長的樹壽命沒有群居的長,樹之間也存在友愛和互助。

科技網站Bigthink 11月4日報導說:「樹證明,生命可不是『適者生存』。」(Trees Prove That Life Isn』t Just about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一個簡單的事實,單獨栽培的樹存活時間不長。而這個事實能改變人們對樹這種生命的看法。或許很多人忽略了這個事實。

樹之間的「交談」

德國樹林養護專家彼得·沃萊本(Peter Wohlleben) 在其所著《樹的隱秘生活》(The Hidden Life of Trees)之中,詳盡而生動地論述樹是群體生物,樹木之間會「交談」和分享信息。

例如,一棵樹會使用樹根與另一棵樹交換信息,發出昆蟲攻擊警告。

樹木有自己的「社會安全系統」

沃萊本描繪他常年觀察樹木的生長詳情。更令人驚訝的是,樹能夠運作「巨大的重分佈系統」。在樹的「社會安全系統」之中,「交換營養及幫助鄰居是一種法規。」

地下存在龐大的真菌網路,其範圍如同樹林,將許多樹根連接在一起,讓具有「豐富醣類營養成分」的樹去幫助那些「營養短缺」的樹。而這些真菌網路會對樹木的食物生產收取「高達1/3的稅費」。

樹木可以記錄宇宙的信息 (pixabay)
曲徑通幽處,鳥鳴林愈靜 。(pixabay)
沃萊本:通俗才能易懂

沃萊本的著作從34個方面分門別類地闡述樹的各種不為人知的生命特點:友誼關係、語言、樹的社會安全系統、愛、樹的禮儀、樹的教學活動等。

另據《紐約時報》3月報導,現年51歲的沃萊本「通過高度擬人化的詞語」,呈現他的科學觀察內容,「讓讀者、脫口秀觀眾及新聞閱讀者高興地了解到,森林中的樹木是一種社會性的存在」。

有趣的是,他所描寫的實地觀察內容引起科學界的注意,雖然他不是科學家。一些德國生物學家對沃萊本的用語提出疑問,例如,形容森林中樹木之間的活動時,不應該使用「談話」,應該用學術詞彙「交流」。

沃萊本解釋,使用非常通俗的人類語言是他的本意。「科學語言去除了所有的情緒,導致人們就不再能夠理解了。當我說,『樹哺乳它的孩子,』大家馬上就能明白我的意思。」他說。

樹之間的關愛

沃萊本還表示,他在林業學校中學習時,關於樹木行為等深入講解樹的內容非常少。而他在實際工作中觀察到:「樹木更多時候不是以個體形式生活,而是像社群一樣。它們在網路中一起工作、分享資源、增強抵抗力。」

據《紐約時報》報導,沃萊本在一個冬季裡曾注意到一對山毛櫸。他說:「這些樹是朋友。」接著抬頭仰視那沒有葉子的樹冠,映襯著灰色的天空。

他說:「你看到了嗎,這些粗枝指向彼此的反方向。這樣做不會擋住同伴的光。」

沃萊本的著作在去年出版後,很快名列德國暢銷書。「他(沃萊本)的這本書,讓我永遠改變了對森林的看法,」馬庫斯·蘭茨(Markus Lanz)在郵件中寫道。蘭茨是一名很受歡迎的脫口秀主持人,他說:「每當我走進一片美麗的樹林,都會想到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9: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