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古代萬能「神醫」靈異事件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1-12 06: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大眾文摘雜誌社

  

  中醫中藥源遠流長,「神醫」輩出。兩千多年來,代代傳頌,但其事迹卻有假。或真中有假,或假中無真。因為醫術不是萬能的,而人們希望它萬能,所以就製造萬能的「神醫」。

  扁鵲「吃」出特異功能

  扁鵲生卒年代不詳,但他的事迹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可以確信有其人。扁鵲應該是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身份真實的「神醫」,但史書的記載卻多有虛假的成分。

  其一,扁鵲年輕時是一家富人辦的招待所的所長。有一個客人常來常往,和扁鵲混熟了,有一天,這位客人對扁鵲說:「我有醫書秘方想傳給你,但你不要泄露。」說著從懷中掏出一種葯,「你用露水服此葯,三十天後你就無所不知。」接著,把醫書秘方也給了扁鵲。忽然,他人不見了,疑為仙人。扁鵲服藥三十天後,竟有了特異功能,隔牆能看見人,給人看病,能看見五臟六腑的病灶之所在。

  其二,扁鵲給很多諸侯看過病,按時間順序來說吧。虢國太子經他治療死而復生。西周有兩個虢國,一東一西,東虢在今河南滎陽,西虢在今陝西寶雞。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是為東周,西虢亦東遷,遷至今河南三門峽。三年後,鄭國就把滎陽的東虢給滅了。又過去百餘年,晉國「假道滅虢」,滅掉了三門峽的西虢,時在公元前655年。扁鵲給虢國太子看病,不管是哪個虢國,都應在此之前。扁鵲給晉國執政的卿大夫趙簡子看過病,趙簡子是公元前475年死的,那麼一定在此之前。扁鵲給齊國的齊桓公看病,產生一個成語叫「諱疾忌醫」。這個齊桓公不是春秋時期的齊桓公,而是戰國時期田氏代齊之後的齊桓公,死於公元前380年。扁鵲給秦武王看病,在公元前309年。秦武王太醫嫉妒扁鵲,遂在半路將他殺害。以上記載見於《史記》、《戰國策》、《漢書》。

  如果這些都是真實的,那麼扁鵲行醫年限起碼應在公元前655年至公元前309年,跨度達346年。這顯然不真實。

  華佗預言病人死相

  《三國志》共記載華佗18例醫案,本文僅擇四例於下:

  案例一:一個縣吏,四肢發熱,口乾,小便不利。華佗說:「吃熱飯,出汗自愈;不出汗,三日後死。」吃了熱飯,卻不出汗。華佗說:「臟氣已絕於內,當啼泣而死。」果如華佗所言。

  分析:吃熱飯治病不算神奇,神就神在料生料死。

  案例二:一個離職的督郵(相當於現在省轄市副市長)得病後已痊癒,請華佗號脈。華佗說:「你還是虛弱,並未完全康復,不要勞累,不要性交,性交即死,臨死,將吐舌數寸。」督郵的妻子聽說丈夫病好了,從百里之外來省親,當夜同房,三日後,督郵發病而死,死相果如華佗所言。

  分析:依常理,性交即死,不可信,料其死相,更不可信。但是正因不合常理,才顯其神。

  案例三:有一郡守(相當於現在省轄市市長)得了病,請華佗醫治。華佗認為他在盛怒之下才可愈,便只受禮,不看病,又不辭而別,還留下書信對其辱罵。郡守大怒,命人追殺華佗。郡守之子知道華佗用意,叮囑殺手勿追。郡守更怒,吐血數升,痊癒。

  分析:竟有此病,竟有如此治病的,真是匪夷所思。

  案例四:有一個讀書人,身體不舒服。華佗說:「你病情深重,當破腹治療。不過,你的壽命只有十年。此病不治,你不會因此病而早死;此病治療,你的壽命也不會延長,還是不治吧。」病人堅持要求治療,華佗手到病除,但是十年後這人還是死了。

  分析:能手到病除還不夠神,能斷壽命才夠神。

  此外,東晉志怪小說集《搜神記》,其中就有華佗。說河內太守之女,腳有瘡,癢而不痛,時愈時複發,請華佗醫治,華佗說「易治」,遂使人備黃犬一隻,快馬兩匹,用繩系黃犬頸,拴在馬後,揚鞭策馬,馬累了,換另一匹馬,繼續拖著黃犬奔跑,犬實在跑不動了,人又拽著犬跑,至50里處停下。這時,讓這位有腳瘡的女子喝葯入睡,卧於道旁。然後,剖犬腹,創口對著她的腳,不一會兒,蟲從她的腳瘡內爬出,似蛇,長三尺。最後,用膏散敷她的腳瘡,七日,瘡愈。注意,是對犬腹開刀,而不是對此女的腳瘡開刀。豈不神奇!

  董奉誅殺蛇精

  董奉與華佗是同時代人。董奉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為人治病不收費,治好后只要求病人在他的住宅周圍種杏樹。輕症愈后種一棵,重症愈后種五棵,不幾年,竟種了十萬棵。杏樹掛果,董奉並不賣,而用來換糧食,一斗換一斗。他在杏林中建草房置竹囤,兌換者自將糧食倒入竹囤,摘一斗杏而去。換的糧食則用來賑濟窮人,窮人們盛讚董奉仁義。董奉居杏林,「杏林」遂為中醫界代名詞。

  董奉所在縣的縣長為官一任,調任他鄉,50年後途經故地見到董奉,發現董奉容顏一如往日。更神奇的是,董奉南遊交州(今廣東廣西),交州刺史快要死了,三日不醒。董奉喂葯三丸,灌水,搖其頭,將藥丸衝下。一會兒,手腳似動;再一會兒,臉上有了顏色;半日,能坐起;四日,能說話。這在古代就叫起死回生。估計,董奉喂的應是當時的「速效救心丸」或「丹參滴丸」。

  董奉游至廬山,柴桑縣令的女兒神志混亂,狂躁亂舞,醫不能治,求救於董奉,承諾治癒之後,許配為妻。董奉知道此病是由於蛇精攝魂所致,待夜深人靜蛇精爬行至病人門前,董奉使人斬之,縣令之女天亮即愈。

  後來,董奉得道升仙,妻子兒女靠杏林為生,卻有老虎守護杏林。此虎亦為董奉所救,護杏林以報恩。傳說此虎獵食未吐骨頭,鯁在喉嚨,向董奉求救。董奉胳膊套上竹筒伸進虎口取出骨頭。據說後世遊走鄉間的郎中套在手掌上的環鈴就是由董奉胳膊套竹筒演變而來。這環鈴不叫「環鈴」,醫界稱之為「虎掌」。

  董奉入選葛洪的《神仙傳》是在東晉,其實在此之前,西晉的皇帝已誥封董奉為「太乙真人」,尊享奉祀。至北宋,宋徽宗又加封董奉為「升元真君」。醫者成為道仙,受兩個朝代皇帝誥封,有史以來,董奉是惟一。

  張仲景為老猿看病

  張仲景是天下中醫公認的「醫聖」,非「神醫」可比。「神醫」是靠傳奇故事製造出來的,而「醫聖」靠傳世的醫術獲得天下景仰。可是,張仲景也有許多傳奇故事:

  其一,張仲景進桐柏山採藥,遇一老者求診。張仲景號了脈,問:「你怎麼是獸脈呢?」老者以實相告:「我乃桐柏老猿。」張仲景取出隨身攜帶的藥丸給了他,服下即愈。老猿感恩,扛了一塊木頭給張仲景送去,說:「這是一塊萬年桐木。」桐木宜制琴,張仲景親手製造兩架,一架取名「古猿」,一架取名「萬年」,皆為傳世名琴。

  其二,張仲景見到20歲的王粲,預言王粲20年後眉毛會脫落,之後半年會死掉,但吃他的葯可防,當即給了葯。王粲聽了不高興,沒吃他的葯。過幾天二人又見面,張仲景問葯吃了沒有,王粲應付他說吃了。後來,王粲40周歲時眉毛脫落,又過187天就死了。

  孫思邈死後屍解登仙

  孫思邈是陝西人,從小聰明,被譽為神童。二十歲以後,精通老子、莊子以及諸子百家,後來隱居當地的太白山,研讀醫書,採藥為人治病,亦兼修道、煉丹。孫思邈的傳記,其實是把他當做道仙來寫的。傳記中說他活了「百餘歲」。但是傳記又說他在北周就被徵召,死於唐高宗即位30年之後,如此,歷史學者們可就有事幹了,考證結果基本分四派:清代紀曉嵐考證為102歲;其他不如紀曉嵐知名的學者,有的考證為120多歲;有的考證為140多歲;有的考證為160多歲。唐代的人,60多歲就算高壽了,而孫思邈最起碼也是百歲老人,這就增加了他的仙氣,而且,他死後,「經月余,顏貌不改,舉屍就木,猶若空衣,時人異之。」這是說,死了還像活著,屍體很輕,言外之意就是成仙升天了。

  摘自《西江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9 14: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