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先對焦后構圖,真的錯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0-28 22: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為什麼會有先對焦后構圖

  

  通俗一點說吧,就半按快門對焦時,拍攝主體可能在取景框的中間,然後焦點鎖定之後,重新構圖,主體可能在取景框的左邊or右邊,也可能在上邊or下邊。於是老狼在有些論壇上就聽到這樣一種吐槽「實在是不知道那麼多對焦點在什麼情況下用的著,求解惑……」。

  

  是呀,老狼也是這樣認為的。反正橫豎都是用中間那個點對焦,再牛X的自動對焦系統在這個時候都是擺設,估計那些當年從5D2升級到5D3的弟兄們,到現在都沒體會到9點自動對焦系統和61點自動對焦系統究竟有什麼區別。

  

  看到這麼多的對焦點,是不是有點懵逼?

  為什麼是這樣的順序?很多人的初衷是為了省事,也圖快,因為半按快門主體就被鎖定,不用再去調整對焦點。當然,還有一種人是因為習慣,在自動對焦系統還是9點的年代,對焦點覆蓋範圍太小,有些機身只有中央是十字對焦點,所以中心對焦點比其它對焦點對焦速度更快更準確。

  先構圖后對焦為什麼就好

  首先,老狼強調一點。在攝影上,並沒有什麼金律和絕對的真理,只是用的人多了,逐漸摸索出來的一條經驗。

  構圖完成意味著畫面結構確定,接下來調整對焦點。當然了,這個工作更多時候是由相機的對焦系統自動來完成的,最後按下快門,完成拍攝。

  這樣的操作順序,優點在於焦點能完全對實,最大程度避免了餘弦誤差現象。

  老狼又要科普新知識了。餘弦誤差是指相機用中心對焦點對焦后,重新構圖,這時會導致實際焦點后移,后移量與重新構圖所旋轉的角度成正比。

  

  看似複雜圖,其實原來比較簡單

  在重新構圖的過程中,人是很難保證身體不發生晃動,頭部不前後移動,導致的直接後果是畫面中對焦點出現偏移。

  別讓自動對焦系統成廢柴

  

  先對焦后構圖很大程度上是對於現有相機對焦系統的不了解和不信任。

  就拿上市不久的佳能EOS 5D Mark IV來說,對焦系統採用了與1DX Mark II相同的61點對焦系統,由於中心區域的垂直寬度上提升了8%,邊緣區域的垂直寬度提升了24%,所以實際覆蓋面積比原來的61點要大了不少,而且所有對焦點都支持f/8對焦。

  

  索尼A7RM2更是提供多達399個相位檢測自動對焦點,還包括25個對比檢測自動對焦點,覆蓋畫面約45%的範圍。另外一方面,可選的對焦模式豐富,EOS 5D Mark IV就多達7種,除了單點,可以快速選擇大區域對焦或者小區域對焦,還有自動選擇自動對焦。

  現如今,理想的拍攝手法是將焦點選在想要的實際焦點,比如人頭而不是胸部,同時AF-C連續對焦保持追焦,並按需要時不時地按動快門。焦點越多,分佈越廣,邊緣點性能越強,則越好。

  究竟該怎麼拍

  

  玩攝影的人都比較固執,改個習慣,真心太難。在先對焦還是先構圖這個問題上,最終還是取決於拍攝者本身,保持這個習慣的大部分是老用戶(以前的對焦點不多,中心點最精確),其他方面的影響也需要考慮。

  

  對於像這種風光照片,把焦點對準一個主體,由於拍攝對象遠,使用光圈小,景深大。先對焦后構圖,即使焦點前後移動較大,並不會對畫面的清晰度受影響。

  

  而對於像這種需要體現一些精細的對象,焦點的選擇非常重要,同時稍有偏差畫面就會模糊。這種情況並不適合先對焦后構圖。

  對於用微距鏡頭和大光圈鏡頭拍攝,最好先構圖再對焦比較妥。此外,機身的性能也要考慮進去,比如入門機身,安裝長焦鏡頭,那麼在非中央對焦時的合焦成功率就很低,可以先對焦后構圖。

  現在機身自動對焦系統的發展會越來越先進,說不定某天真的可以達到全覆蓋,雖然可能會是天價,但至少可以讓用戶安安心心的去構圖,不用在惦記著先對焦還是后對焦這個頭疼的問題了。

  說不準,對焦未來會成為後期的工作,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

  

  

  前期一時爽,後期火葬場,大家自己琢磨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 07: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