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奚曉明,男,漢族,1954年6月生,江蘇常州人,1972年1月參加工作,197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京大學法律系經濟法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學位。任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法官。
1972.01-1978.03瀋陽市和平區公安局警察
1978.03-1982.01吉林大學法律系學生,獲法學學士
1982.01-1985.06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書記員
1985.06-1993.07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審判員(正處級)
1993.07-2000.08最高人民法院經濟審判庭副庭長
2000.08-2004.06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民事審判第二庭庭長
2004.06-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
2015年7月12日,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
繼7月15日中紀委宣布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奚曉明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辦案部門在對奚曉明實施調查的當天在其兒子家中抄出三億現金,已經將奚曉明的兒子奚眾當場帶走審查,而奚曉明的妻子吳建偉也在上周被帶走調查;此外原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的庭長也在出境時被抓捕。
在收捕奚曉明的當天對奚曉明兒子奚眾的家中搜查過程中,發現不能說明來源的三億人民幣的現金,結果讓辦案組成員瞠目結舌。
消息人士指,奚曉明的兒子奚眾利用奚曉明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影響,在中國的深圳開辦律師事務所,大量接手特大經濟糾紛案件和其他案件,以協議收費的方式收取巨額代理費用,然後通過奚曉明直接或者間接的打招呼、暗示或影響,干預省、地、市三級人民法院的審判,使得本不可能夠勝訴的案件如願判決;除此之外,還代奚曉明收受其他賄賂,成為奚曉明貪腐的白手套。
奚曉明的妻子在中信證劵任職的吳建偉,也參與了代奚曉明收受賄賂的行為。消息人士稱,由於證明奚曉明妻子吳建偉行為的相關證據已經全面掌握,吳建偉已沒有翻案的可能性,並且考慮到其妻要照顧丈夫已經被抓的兒媳坐月子,因此,在收捕奚曉明和他兒子的時候暫時「放她一馬」,直到兒媳滿月後上周吳建偉被專案組帶走。
據報導,與張新明案件有關的還有一位原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的庭長,據悉這次也被抓捕。消息人士指,去年奚曉明被爆即將落馬的消息后,該庭長已聞風辭職下海,並迅速辦理移民海外手續,在出境時被海關攔截后交中紀委辦案組帶走。 來源:梁偉權騰訊微博
官媒為何集中火力猛攻美國大選? 來源:博客中國 九州歡樂 zvxzvx
官媒近日集中火力猛攻美國的大選,讓從未品嘗過大選滋味的中國人感到很滑稽!10月8日,《人民日報》署名章念生的記者率先發表來自美國的報道,稱美國民眾厭倦大選鬧劇——失望、失落、失信、失靈!
《人民日報》還發表了「鐘聲」的評論文章,抨擊美國2016年美國大選的兩黨候選人都深陷爭議,增強了選民的不滿情緒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文章說,種種怪象不僅凸顯美國政壇的窘迫,也直指美國政治制度弊端。「英國經濟學家馬丁·沃爾夫尖銳指出,不平等日益加劇,生產率增長日益放緩,民主制開始變得無法忍受,而資本主義也漸漸失去合法地位。」
文章稱長期以來,美國將其熱鬧非常的選舉標榜為制度優勢的象徵,甚至藉此對廣大發展中國家橫加指責。然而,選舉的意義在於為解決事關國家發展的嚴峻現實問題注入推動力,政治人物的使命在於有效治理國家而不是只在搞競選方面成為高手。美國「民主教師爺」的超級自信與傲慢該收起來了。
新華社直指這次美國大選是「『作弊制度』代表者的『互撕』」。認為四年一度的美國大選,過程漫長、環節複雜,激烈的選戰成為各種制度弊端、種族矛盾、社會裂痕的大曝光。
《環球時報》發表題為《美式選舉的比較優勢看來耗盡了》的社評。社評拿美國大選中的兩黨候選人的醜聞說事,社評說:「西方政治制度上的比較優勢幾乎耗盡了,它們的弊端逐漸浮上水面。政黨惡鬥圍繞選票愈演愈烈,直到演變為西方國家政治的主軸。」何為惡鬥?《環球時報》解釋為:猛抖醜聞、「向對方潑髒水」 、「互撕」 。
不可否認,美國大選確實存在許多問題,但這不等於中國的選舉模式值得借鑒,美國大選看上去很亂,媒體把候選人的醜聞都暴露出來,讓候選人斯文掃地,但最終美國的大選還是由大多數民眾來決定誰當總統。美國民眾起碼可以厭倦大選,說明美國大選是全民可以參與的遊戲,不像有些國家候選人咋出來的都不知道。
美國大選至少還有公開的競爭對手,媒體可以對他們進行無情的抨擊和監督,民眾有知情權、有選擇權,這是美式民主的本質。反觀我們這邊,官員只要不出事,都偽裝得很好!一旦被查處被清算,個個都是十惡不赦的大老虎大貪官,究竟誰優誰劣?只有比較才能明白。
十八大以來,中國己有上百名省部級高官以及數十名軍級高官因貪腐而落馬,被查處的廳局級官員和縣處級官員更是數不勝數,這些官員在位掌權時,幾乎都在不擇手段瘋狂斂財,也幾乎都把巨額財富和妻兒親屬轉移到了西方資本主義的老巢。人們要想知道官員的財產,只有等到官員因腐敗落馬才有可能。現行體制的神奇之處是官員在位掌權時,從來不對外公開財產,只有被抓被關被審之後才會不經意透露一點蛛絲馬跡。
任何一個正常健康的社會,官位的補缺本應該通過公平競爭優勝劣汰,可是在我們這裡,官員的提拔任免變成了簡單有效的權錢交易,如今曝光的買官賣官案例,不過只是冰山之一角!官員的選拔任用,據說有一套完備細緻甚至堪稱嚴格的工作程序,包括民主推薦、組織推薦、考察、討論、決定、依法推薦提名和民主協商直到任職。但在這個所謂完備的流程中,選拔只是一種形式,官員的升遷只剩下二種途徑,一種是朝廷有人好做官,一種是有錢使得鬼推磨。
幾乎人人拿錢買官意味著官場政治生態全面惡化,幹部選拔監督機制形同虛設,從上到下幾乎徹底潰爛!正是這種弱不禁風的選拔和監管機制,才使得官場充斥著一大堆庸官惡官,大凡背景過硬的官員一旦掌權,自然只聽命於提撥之人,而花錢買官的官員,又會以幾乎相同的手法,向下級官員繼續轉賣官位抑或瘋狂搜刮民財,並以快捷的方式收回買官「成本」。
中國官媒隔岸觀火,嘲笑大洋彼岸的美國大選,甚至抨擊美國的制度,將美國的制度放在顯微鏡下解剖,都是不正常的。美國大選是美國的內政,好與壞其實都是人家的遊戲,中國官媒最該關心的是國內民眾最關心的事,包括諸如何時出台陽光法案制度反腐民主選舉等等。
一條會讓中國人跌破眼鏡的新聞 來源:活動_eb發布在 凱迪社區 > 貓眼看人
就官位而言中國的省長和美國的州長大致相當。在中國,如果你是省長夫人肯定不用為財米油鹽發愁了,如果省長夫人有工作,也絕不會是草民做的那類普通工作,而在美國,州長夫人就不一定了
這不,紐約華人諮詢網最近就報導了這麼一件事:6月23日,美國緬因州州長夫人安(Ann LePage)竟去了一家餐館打工,時間是每周一、四、五的午餐時間,要輪班二次。餐館經理說,「員工都很驚訝第一夫人在這裡打工,我是她的頭號粉絲,很高興她在這裡打工。」來這個餐館用餐的當地居民,有的人沒認出她來,只覺得她很面熟。其中一位顧客說,「我完全沒想到在這裡遇到安,我認不出來。」
緬因州州長夫人為何不在家享福,要「屈尊」到餐館打工呢?原來,丈夫的薪水低,她得補貼家用。安說,「我一直想做服務生的工作,多餘的小費還可以存起來換新車。」州長日前曾在市政廳表示,去年暑假讀法律系的女兒也在布斯貝港的餐館打工,時薪是28美元,今年安打工可以貼補家用。
喜歡刨根究底的人肯定會問:那麼緬因州州長的薪水究竟低到什麼程度呢?
根據美國國務院網站披露的資訊,全美50州的州長薪水,前三名是賓夕法尼亞州年薪190,823美元,田納西州184,632美元,以及紐約州179,000美元;倒數三名分別是科羅拉多州90,000美元,阿肯色州87,759美元,以及緬因州70,000美元。而根據美國人口普查資料,緬因州家庭平均年收入是87,000美元,州長一家的年收入顯然低於這個數值。
可以想像,中國人是看到這條消息跌破眼鏡的肯定不會少!
在今天的中國,當官的跟老百姓相比,即便再缺什麼也絕對不會缺錢,老婆的工作即便再差也絕對不會差到去餐館端盤子,更別說省長這樣的大官了。
舉個例子,就說6月16日被審判的原中共雲南省 委書記白恩培吧,跟省長屬於同一級別的官。據媒體報導,這位白大官人一邊拿著高薪水,一邊竟還受賄2.4億。他的老婆原來只是青海的一個普通服務員,嫁給他後到雲南后迅速被提升為正廳級的雲南電網公司黨組書記。與白大官人夫婦相比,別說緬因州州長夫婦,就是收入比他們高許多的其他州長夫婦也是望塵莫及啊!
這就是在美國當官和中國當官的巨大差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