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Twitter「衰落」與微博「中興」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0-21 00: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Twitter舉步維艱,原因在於缺乏生態的戰略縱深和潛力。微博卻建立了從文字到圖片、視頻甚至網紅的完整生態。

  

  王冠雄

  這註定是中國網際網路歷史性的一刻:2016年10月18日,微博市值(113億美元)首次超越美國Twitter(112億美元)。

  自誕生以來,中國網際網路一直被華爾街(代表著資本和媒體)、矽谷(代表著技術和創新)視為」野心勃勃的copycat(模仿者)」。即便阿里巴巴集團,其市值也低於業務和它相比更局限於電商和雲計算的美國樣板Amazon,更別說其他領域了。中國徒弟超越美國師傅,這在網際網路主要領域是破天荒第一遭。

  幾乎所有人都在問,這是為什麼?靜水流深,高手謀局。站在更高的格局上看,這要從2013年阿里巴巴入股時說起。這三年來,新浪和微博管理層打出了一系列堪稱精彩絕倫的組合拳。

  痛下決心去時政化

  首先要說的就是戰略定位,戰略決定了一切戰術。戰略和定位的本質其實都是選擇,選擇要什麼、選擇要放棄什麼。

  社交媒體,天然帶有熱衷時政話題的色彩。因為時政話題事關人人,人人都能評論幾句,活躍度極高。Twitter是這樣,微博一開始也是如此。微博第一次輝煌期最火的就是時政話題和公知。但是,因為中國和美國眾所周知的差異,Twitter能玩的,微博不一定能玩。更重要的是,當時政成為社交媒體的核心話題,商業的氛圍顯然就淡化了。彼時,微博意識形態充斥,各界人馬「公知」化。各種口水戰盛行,卻不敢分享生活隱私。與此同時大搞名人戰略,普通中V和原創卻未得到很好的保護。

  毋庸置疑,長此以往,微博當年也為此付出了代價。

  其實,以2013年5月阿里入股微博為標誌,微博就開始了去時政化,不再讓意識形態佔據核心,而是轉向了更豐富的多層次內容、更友好的商業生態,這裡也包括社會化購物。要知道公知們製造眼球,商業價值卻很低。而現實中誰不是偶爾吵架,正常生活才是常態啊。

  痛定思痛,大家可以明顯感覺到,微博這三年來在明顯」去時政化「,這不是說放棄,而是不作為核心。明星、段子手也取代了公知成了最火的大V。神奇的是,2013年8月發生了薛蠻子事件之後,公知明顯陷入了沉寂。這個巧合,只能說是天意。

  因此,要復盤微博超越Twitter,首先就是因為二者的發展路線不同。推特一直把自己定位成以新聞為核心的社交媒體,微博則去時政化,做成了豐富的社交媒體。

  戰略已定+執行到位,用西方人喜歡的說法就是The rest is the history(剩下的就是歷史了)。

  抓住融合技術做巨型入口

  矽谷曾講過一個笑話,中國網際網路的通用商業模式是C2C( copy to china)。矽谷有什麼,直接抄回中國就成了最大的模式。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以前熱捧的產品理念就是「微創新」,號稱微小的創新可以改變世界。它在一片輿論指責聲中,為創新乏術的網際網路兄弟們指明了道路,給足了底氣,被周鴻禕等諸多大佬熱捧。

  整天只滿足於「微創新」,顯然是不夠的。隨著技術變革,網際網路正在波及各個行業,傳統行業都會同網際網路融合,包括傳統網際網路公司本身。這個「融合」,並非簡單停留在喊口號或者投資層面,而是洞察技術變革、重塑商業模式。

  這幾年來,內容方面最大的趨勢之一就是多媒體融合。即文字和圖片、視頻甚至直播發生了深度的媾和。與此同時,就是我提出的」移動入口級產品巨型化」,即大量普通用戶不喜歡裝很多APP,而是習慣用最熟悉的APP作為入口去接入更多的新型服務。

  2G時代,主要是文字內容的創作與分享,WAP類網站風起雲湧;3G時代,是圖文音頻等初級多媒體的時代,社交媒體由此誕生並引領潮流;4G時代,意味著更高速完善的網路,用戶快速製作、分享短視頻的門檻被大大降低,必然引發多媒體與社交網路的深度媾和,新物種「短視頻」(含直播)華麗登場。

  實際上,這是一個世界性的趨勢。放眼全球,兩大短視頻應用Vine、Instagram分別依託於Twitter、Facebook兩大社交平台,用戶數都已經達到千萬甚至破億。正因為短視頻分享是社交網路適應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大趨勢,此類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如此熱度,較之當年網路視頻狂潮毫不遜色。

  從傳播學上講,視頻承載的信息量比文字、圖片、音頻更大。一般文字需要多次重複才能形成記憶點,圖片、音頻的強度較高,視頻則最高。這意味著對企業有更高的營銷價值。短視頻與門戶及社交媒體間存在著天然融合的屬性。一方面,短視頻為門戶和社交媒體貢獻更優質、更具創意的原創內容,對社交媒體平台以文字、圖片為主的媒介形式形成有效補充;另一方面,門戶和社交媒體為短視頻的快速傳播提供了渠道,讓優質的內容更容易被挖掘和傳播。

  相比Twitter,微博牢牢把握住了幾次多媒體的技術變革,比如圖片、短視頻、直播。需要強調的是,很多非網際網路行業人士並不知道,大火的9158、秒拍、小咖秀、一直播等都是微博投資的企業。

  這保證了用戶無縫的良好體驗,也給微博建立了牢不可破的「護城河」。就像百度通過百科、知道、貼吧給核心業務搜索建立了護城河一樣。

  「點-線-面-體」建閉環生態

  「生態」這個詞很火,從阿里馬雲到樂視賈躍亭,從小米雷軍到京東劉強東,都在提,都在搞。

  相比其他成名已久的大佬,曹國偉相對低調。但不提生態不等於不搞,從現在看,微博的生態體系要比Twitter深厚的多,足以形成自家的閉環循環。

  生態有三個層次,從單點開始延伸,縱向的是垂直生態鏈,橫向的是異業生態圈,終極的是「生態鏈+生態圈」的複雜生態系統。藉此,企業完成了從點延伸到線、面和體的偉大進化。現在,微博就建立了從文字到圖片、短視頻、直播甚至網紅、經濟公司的完整生態。

  實際上,生態的力量是最強、潛力最大的。其實,小米、樂視這幾年在智能硬體領域先後現象級的崛起,本質上也玩的是生態。生態系統一旦做成,威力太大。生態做法,正是新經濟的新商業文明。

  反觀社交媒體鼻祖Twitter最近幾年舉步維艱,幾大金主退出競購,其股價暴跌20%。連Google、蘋果也不出手了。其實這兩大霸主賬上有很多現金,況且社交媒體正是其缺乏的。據分析,原因之一就是Twitter業務點比較單薄,只有一個社交媒體,缺乏生態的戰略縱深和潛力。同時,還正遭到Facebook、Instgram甚至Snapshot的嚴重衝擊。而中國的微博卻風景這邊獨好,破100億美金之後已經與Twitter市值持平,繼而超越。

  我在年度公開課「重創新」中反覆強調:「一開始就做生態,是一種新玩法。它對資源的要求更多、操盤者功力的要求更高,執行難度的要求更大,但一旦做成了就是大成。」

  微博市值超越Twitter,斷不是一些人眼紅的「因為區域網嘛」這個似是而非的原因,我敢說,Twitter即便能進中國也做不過微博。永遠不要以自己的個體感受代表所有人。網際網路,拼的是戰略、是執行、是創新。

  我一直認為,微博的社會價值遠高於微信。有人甚至說「新浪微博是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最大媒體,其推動中國進步能量超過了其他所有中國媒體的總和。」從這個意義講,微博很悲情。微博配得上這個歷史地位,營銷價值也配得上這個估值。現在市值也終於回到了應有的位置。

  最後說一句,以中國市場之大、需求之複雜、代際之更迭,容得下三到五個超級社交產品。

  作者介紹:重創新實驗室創始人、樂視顧問。現擔任多家傳統企業的「網際網路+」轉型教練和上市公司戰略營銷顧問。曾任搜狗市場官、阿里巴巴市場總監、萬達電商CMO。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23: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