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麼說買東西不說買南北|大象公會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1-2 06: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這應該是真問真答欄目最頻繁收到的一個問題了吧,其實從「東西」一詞開始廣泛使用以來,就不斷有人在提這個問題。最有名的提問者是明朝崇禎皇帝,他讓太監去問詞臣:「今市肆交易止言買東西而不及南北貨,何也?」詞臣答不上來。

  從明朝開始,也不斷有人在試圖解答這個問題,答案千奇百怪,大多屬於缺乏根據的抖機靈。比如對崇禎皇帝那個提問,輔臣周延儒就拿五行來回答說,「南方火北方水」,是不能交易的東西,因而只說買東西,不說買南北,崇禎聽了以為很有道理。但這個解釋其實經不起推敲:在「東西」指代物品以前,人們都是用「物」、「物事」的,就算他的說法排除了「南北」,也解釋不了「東西」如何被賦予物品之意。

  

  電視劇《江山風雨情》里的周延儒,《明史》將其列為奸臣

  真想靠譜的回答這個問題,還得挖掘歷史文獻里出現的「東西」一詞,看它在不表具體方位時,到底有過哪些意思,經歷了怎樣的演變。遺憾的是,它在早期文獻中孤立出現時常被人誤解,以為這就是物品之意,等到與更多資料對比過,後來的學者才發現那是錯的。換言之,我們下面所講也只能是目前較靠譜的解釋,今後也有被新發現文獻推翻的可能。

  比如 1980 年修訂本《辭源》、《漢語大詞典》把《唐會要》中一句「所在逃戶見在桑田屋宇等,多是暫時東西,便被鄰人與所由等計會」里的「東西」解作物品,然而田地房屋應為固定資產,怎麼會是「暫時東西」呢?之後的研究者發現,「東西」在中古有離開、外出之意,這裡解為逃戶暫時流亡,方符合邏輯。

  

  關於「東西」,還有一則有趣典故,南齊書記載,王嶷對皇帝說:「古來說壽比南山或萬歲,都是虛的,我願陛下長命百歲就好了。」皇帝回答:「百歲也得不到啊,我想『東西一百』就很滿足了。」《通雅》把這說成是「東西」表物品的起源,過去的《辭源》也照搬此說,但實際上「東西一百」原是地域上的概念,「八十為百,名曰東錢……七十為百,名曰西錢」,皇帝的意思是他活七八十歲就很滿足了

  根據語言學家鄭張尚芳的考證,「東西」指什物,元代既已常用,其初步應用是在宋代。那麼問題就是,「東西」在宋以前原本指代什麼?是怎樣向物品之意演變?

  「東西」連用最早是泛指方位,如東漢王充所言「有痴狂之疾……不曉東西」,為分不清方向的意思。它被用作動詞,有任意走動之意,如三國時《菩薩本緣經》中「如海無主船,隨風而東西」。

  這以後的一種詞義演變是爭議不大的,即上面說到的離開、外出之意,其使用也不算少,從唐代杜甫《無家別》詩中的「我里百餘家,世亂各東西」,到宋代蘇軾《南鄉子·雙荔支》里「苦恨人人分拆破,東西,怎得成雙似舊時」都有出現。但外出、漂離的「東西」,要變成表示物品的「東西」,實在很難找到邏輯關係。

  唐宋時,「東西」另有一種奇怪的意思——它是一種酒杯的名稱。有人把這一用法與現代的「東西」聯繫在一起,說是「東西」先成了酒杯或酒的代稱,繼而越發普遍指代各種器物。但楊琳考察發現,「東西」這種酒杯名字的由來在北宋呂大臨《考古圖》里被明確解釋過,就是橫向長的玉杯,所以稱「玉東西」,並非所有酒杯都可冠以此名。

  

  呂大臨《考古圖》里的「玉東西」配圖

  至於表方位的「東西」如何變成物品的通稱,南開大學的楊琳從文獻出發,提出一種解釋:表物品的「東西」是泛指方位「東西」的另一路徑演變。因為辨識方位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識,先秦兩漢時就開始用「不知東西」來形容處於蠻荒階段的族群、剛出生的小孩或精神智力失常的人。

  這種用法講多了,就容易把「東西」和「簡單的事情」劃上等號,如韓愈《南內朝賀歸呈同官》詩云:「問之朝廷事,略不知東西」,敦煌文獻《父母恩重經講經文》:「誰知漸識會東西,時把父娘生毀辱」。

  有「簡單事情」用法后,便容易發展為泛指一切事物之意,敦煌文獻中有「不許異語東西」、「不許道說東西」之類說法都是此意,到南宋、金代變得常見,這時,要用「東西」指代物品,便沒有那麼突兀了。

  

  「東西」源於唐宋都市的「東市西市」說因為邏輯合理,也得到了一些學者支持。唐代長安「東市西市」雖然最為典型,與日用什物的關係卻並不明顯,而宋代這類材料很豐富,有「東行買賤,西行買貴」說,有「東菜西水」說,因而與「東西」表物品之意在宋代開始應用的時間點也剛好契合

  至於「南北」,其實也有過泛指方位的用法,《虛堂和尚語錄》中還有「不辨南北」一語。但它最終沒有發生這樣的演變,是因為語言變化需要一個重要條件,那就是要有較高的使用頻率,使用頻率越高,發生變化的可能性越大。「南北」泛指方位的幾率遠小於「東西」,它還沒到詞義轉換的時機,表示物品的「東西」就已經成為人們口頭的習慣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9: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