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臣名將】楊素:助楊廣篡位的「名將」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0-31 22: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周 游 文史天地

  楊素(544—606年),字處道,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人。楊素少時頗有大志,不拘小節。他的從叔祖、北魏尚書僕射楊寬「深異之」,常常對子孫說:「處道當逸群絕倫,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隋書·楊素列傳》)

  

  ▲楊素像

  楊素曾被北周權臣宇文護引為中外記室,又轉禮曹,加大都督。武成二年(560年),宇文護毒死周明帝宇文毓,立大司空、魯國公宇文邕為帝,仍掌朝政。建德元年(572年),宇文邕誅殺宇文護,開始親自處理國務。楊素因其父守節陷齊,未蒙朝命,上表申理。宇文邕不允許,楊素又上表,如是者再三,宇文邕大怒,命左右斬殺楊素。楊素臨危不懼,大聲說道:「臣事無道天子,死其分也。」宇文邕甚奇之,於是拜楊素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並贈楊素之父為大將軍,禮遇逐漸地加重。宇文邕曾命楊素撰寫詔書,楊素下筆立成,詞意兼美。武帝非常高興,對楊素說:「善自勉之,勿憂不富貴。」楊素應聲回答:「臣但恐富貴來逼臣,臣無心圖富貴。」在平齊之役中,楊素請求率領其父以前的部下先行,宇文邕許之並賜以竹策。楊素隨齊王宇文憲攻北齊河陰(今河南洛陽東北),因功封清河縣子,邑五百戶。同年授司城大夫。平齊之後,楊素加上開府,改封成安縣公,邑千五百戶,賜以粟帛、奴婢、雜畜。稍後楊素又跟隨王軌擊破陳將吳明徹於呂梁;又擊走在泗口築城的陳將樊毅。可見,在北周時,楊素甚得信任,戰功累累。  楊素馭下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軍令嚴峻。對於有犯軍令者,楊素的態度是立斬之,無所寬貸。每當楊素率軍與敵人對陣前,楊素總要找出一些士兵的過失並斬殺他們,多者百餘人,少者不下十數人,流血盈前,楊素卻談笑自若。到了兩軍對陣時,楊素一般先遣一二百人赴敵,那些人攻破了敵軍也就罷了,如果不能攻破敵軍而又返回,楊素不問二話,全部斬殺。隨後又令二三百人再次進攻,還如前法。將士們都很害怕,往往懷有必死之心,所以楊素率兵作戰,所向克捷,時稱「名將」。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贇病死。周靜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楊堅專政。楊素知道楊堅甚得眾心,且有稱帝之意,遂主動投到楊堅門下,與其深自結納。楊堅也知楊素之才,對其也很器重,不久便以楊素為汴州刺史。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大丞相楊堅受禪登基,改元開皇,是為隋文帝。楊素被加封為上柱國,參與隋朝法律的修訂。開皇四年(584年),拜御史大夫。由於其妻鄭祁耶是個悍婦,楊素一次與其吵架說了一句:「我若作天子,卿定不堪為皇后。」(《隋書·楊素列傳》)結果被其妻告發,楊素因此獲罪,並被罷官。  幸虧隋朝一直準備吞併陳朝,正值用人之際,加之楊素屢次進獻取陳之計,並造大船,楊堅令其為行軍元帥。於是,楊素引舟直趨三峽,軍至流頭灘時,陳將戚欣以青龍百餘艘、屯兵數千人據守狼尾灘,截住了隋軍前進的道路。由於地勢極為險峭,隋軍諸將非常擔心,楊素卻說:「勝負大計,在此一舉。若晝日下船,彼則見我,灘流迅激,制不由人,則吾失其便。」憑藉夜色掩護,楊素親率黃龍數千艘,銜枚而下。開府王長襲率領步兵從南岸阻擋戚欣,大將軍劉仁恩率甲騎直趨白沙北岸,天亮而至,一起擊破戚欣,全部俘虜了戚欣的士眾,勞而遣之,秋毫不犯,陳人大悅。楊素親率水軍東下,一時「舟艫被江,旌甲曜日」(《隋書·楊素列傳》)。楊素站立船頭,形象非常高岸。陳人望而懼之:「清河公即江神也。」(《隋書·楊素列傳》)此時,陳南康內史呂仲肅屯兵於岐亭,佔據江峽,在北岸控握山岩,連綴鐵鎖三條,橫截上流,準備阻擋隋軍戰船。楊素和劉仁恩一起登陸發兵,先攻呂仲肅的柵寨,呂仲肅的軍隊潰敗,楊素於是去掉了鐵鎖。呂仲肅隨後又佔據了延洲,楊素派去士兵千人,乘五牙四艘,以柏牆擊碎對方十餘艘戰船,於是大破之,俘獲敵兵兩千餘人。鎮守安蜀城的信州刺史顧覺,以及鎮守公安的荊州刺史陳紀見到隋軍,都因懼怕而退逃。巴陵以東,陳竟沒有敢去鎮守的將領,湘州刺史、岳陽王陳叔慎也遣使請降。楊素隨後下至漢口與秦孝王會合。回到京師以後,楊素以功拜荊州總管,晉爵郢國公,他的兩個兒子也都受到了封賞。后因楊素不願前往郢地,於是改封越國公,尋拜納言。  滅陳不久,李棱等江南人聚眾為亂,大者數萬,小者數千,相互響應,殺害長吏。於是,楊堅命楊素為行軍總管,率軍前去平定李棱等人之亂。當時朱莫問自稱為南徐州刺史,以盛兵佔據京口,被楊素率水軍擊破。晉陵顧世興自稱太守,與其都督鮑遷等人前來迎戰,楊素迎擊並大破之,並捉住了鮑遷,俘虜士兵三千餘人。進而楊素又擊破無錫的敵軍首領。吳郡的沈玄儈、沈傑等人以兵圍住蘇州,蘇州刺史皇甫績頻戰不利,於是楊素又率軍前去援助。沈玄儈見形勢緊迫,又逃往南沙投奔敵軍陸孟孫。楊素於松江大破陸孟孫,生擒了陸孟孫、沈玄儈等人。當時,浙江叛軍首領高智慧自號為東揚州刺史,擁有戰船千艘,佔據有利地理位置,所率士兵甚是強壯。楊素率兵從早到晚,奮力苦戰,終於擊破高智慧的軍隊。高智慧於是從海上逃到永嘉,楊素追至永嘉,又大破之,並擒獲俘虜數千人。叛軍首領汪文進自稱是天子,據守東陽,並令蔡道人守樂安,全被楊素平滅。隨後,楊素又捕獲了一些逃亡的叛軍。前前後後經過百餘次戰鬥,高智慧逃到了閩越一帶。  楊堅因楊素長時間奮戰於外,於是詔令他入朝。楊素因叛軍並未完全消滅,恐為後患,又自請行,文帝許之。楊素於是率軍來到會稽。早些時候,泉州人王國慶殺死了刺史劉弘,據州為亂,那些亡命之徒都歸附到他那裡。而王國慶也自以為海路艱難險阻,北方人不習水路,所以不曾有備。當楊素率軍臨城,王國慶因害怕棄州而逃,其他人零零散散地流落到一些海島上。楊素兵分數路,水陸追捕,並暗中派人對王國慶說:「爾之罪狀,計不容誅。唯有斬送智慧,可以塞責。」於是王國慶便將高智慧送至楊素處,斬於泉州。其他的一些叛軍,都來投降,江南從此大定。回到京師以後,楊素以功拜尚書右僕射,與高熲共掌朝政。為了這件事,比他資格老得多的名將賀若弼很不服氣,可是又沒有辦法,只能空發牢騷。  楊素在朝中如日中天,其弟楊約、從父楊文思、弟楊文紀、及族父楊異,並為尚書列卿。楊素的幾個兒子均無汗馬之勞,卻也位至柱國、刺史。他居宅侈麗,制擬宮禁;朝毀夕建,營繕不止。家僮數千,後庭妓妾曳綺羅者數以千計。楊素平江南高智慧之亂,把一些有才能的人士收為家奴,如善於屬文的鮑亨、工於草隸的殷胄。他的那些親戚故吏,都分佈佔據清顯職位。史稱「素之貴盛,近古未聞」(《隋書·楊素列傳》)。  由於楊素才氣太高,再加上性格驕奢,所以老是目中無人。在隋國之初,有才能的官員遍地都是,一數一大堆。可在楊素的眼裡,沒有幾個看得上的,除了他的恩師高熲外,其他人,就連當時很有作為同時又名震朝野的蘇威,他都沒有放在眼裡。知識淵博的牛弘,他算是比較敬重了,可在見面時,他還是忍不住要戲弄一番,把本來就嘴拙的牛弘說得張嘴結舌,他自己則大笑而去。照理,像他這樣的性格,是最容易得罪人的;但奇怪的是,朝廷里很少有人出來指責他的胡作非為和不恭敬。這裡原因恐怕有二:一是他辦事幹練、高效、正確,深得皇帝的信任;二是他過於蠻橫、不講理、我行我素,說得通俗點是一副流氓的嘴臉。兩者一結合,自然沒人敢說他了。就連「老子天下第一」的楊廣都怕他三分。

  

  ▲隋煬帝楊廣

  楊廣與楊素的結緣雖說可追溯到早年他倆曾一起帶兵攻打突厥部落,但後來他們並沒有更深的交往。只是楊廣後來起了野心,想取代其兄楊勇的太子地位,這才想起了楊素。楊素當時已經貴極人臣,但他與晉王楊廣缺乏交情,與太子楊勇也沒有交惡,要使老謀深算的楊素成為楊廣的黨羽,確非易事。宇文述與楊素之弟楊約交情不淺,楊廣就派宇文述帶上許多金寶去收買楊約。當楊約笑納禮物后,宇文述便乘機遊說:「恪守常規固為人臣的本分,但違犯常規以符合道義,也是明智之舉。自古賢人君子無不關注世情以避禍患的。」楊約自然連連頷首。於是,宇文述進一步切中要害:「公之兄弟,功名蓋世,當塗用事,有年歲矣。朝臣為足下家所屈辱者,可勝數哉?又儲宮(太子楊勇)以所欲不行,每切齒於執政(楊素),公雖自結於人主,每欲危者,固亦多矣。主上一旦棄群臣,公亦何以去庇?」誠然,楊素執政得罪了不少人,包括太子楊勇,許多人都以除去楊素為後快。楊素雖然巴結了皇帝楊堅,但是楊堅一旦駕崩,楊素一家不就大禍臨頭了嗎?又怎麼能立足於後世呢?一席危言聳聽的話,分析得頭頭是道,說得楊約不禁出了一身冷汗。楊約不時為其兄長及家族的命運擔憂。眼看時機成熟,宇文述立刻趁熱打鐵:「如果能在皇帝面前勸行廢立,廢太子楊勇,立晉王楊廣,才是萬全之策。此事成功,晉王必然鐫銘於骨。這樣既可卻去累卵之危,有成泰山之安!」本來就很奸詐狡猾的楊約被宇文述一提醒,認為所言有理,立即去找楊素從長計議。楊素亦是一代奸雄,在權力鬥爭中早就老於世故,善於見風使舵。就這樣,楊素終於登上楊廣的賊船。  已上楊廣賊船的楊素更是善於揣摩人意。有次,他進入後宮侍奉宴會見到獨孤皇后即婉轉地試探:「晉王楊廣孝悌恭儉,有類至尊。」獨孤皇后聽到了知音,竟然淚如雨下:「公言是也。我兒阿麽(楊廣小字)大孝順,每聞皇上和我派內使去,必親自遠迎;說到遠離雙親,未嘗不泣,媳婦蕭妃也令人憐愛,我派婢女去,她常與之同宴共食。哪像峴地伐(楊勇小字)和雲氏相對而坐,終日酣宴,昵近小人,猜疑骨肉兄弟!我所以益加愛憐阿麽,常恐峴地伐暗中加害。」楊素了解到了獨孤皇后的意思,到處說楊勇不成器,各方面都不如楊廣。獨孤皇后更把楊素引為知己,賜給他金銀財物,要他贊助楊堅進行廢立。由於得到獨孤皇后的支持,楊素有恃無恐地走上前台,充當了廢立陰謀的主角,一方面在楊堅面前稱譽楊廣,攻擊楊勇;另一方面更在朝臣中大肆活動,廣造輿論,煽動更多的人誹謗太子,一時「內外渲謗,過失日聞」。在楊素導演下,關於楊勇的流言蜚語接二連三地傳到楊堅耳中。楊勇自然懷恨楊素,難免形於言色。於是,楊素彙報:「楊勇怨恨,恐怕會生變故,乞望陛下深防明察。」聽了楊素的詆毀,楊堅對楊勇更加猜疑。獨孤皇后也派人暗中探察東宮,細碎瑣事都上報給楊堅,依據誣陷之詞來構成楊勇的罪狀。開皇二十年(600年)九月壬子(二十六日),早就聽到不少有關太子楊勇傳聞的楊堅收到了姬威誣告,十分緊張,認為楊勇真要搶班奪權了,下令楊素查處。楊素「貴寵擅權,百僚震懾」,其勢如日中天,「無敢忤者」。這時,正如宇文述對楊約所說:「今若請立晉王,在賢兄之口耳。」(《隋書·楊約列傳》)楊素受楊廣和獨孤皇后的委託,積極謀划廢立,舞文巧詆,羅織罪名,楊勇有口難辯。再說楊勇氣不過,在其軟禁地東宮爬上一棵大樹,朝著皇宮喊冤。由於兩宮間距不遠,楊勇的喊冤聲終於被楊堅聽到,楊堅問起,楊素卻說:「勇情志昏亂,為癲鬼所著,不可復收。」輕輕一句話,又把楊勇重新打入了十八層地獄(參見《隋書·文四子·房陵王勇傳》)。有人認為:「楊素欺主罔上,賊害忠良,使父子之道一朝滅於天性,逆亂之源自此開矣。」(《貞觀政要》)  再說,楊廣當初為太子時,猜忌蜀王楊秀,便命楊素暗中收集楊秀的一些罪證,後來竟然廢黜楊秀。如果朝中有對楊素不服的人,即使是為國家著想,楊素也會暗中陷害,像賀若弼、史萬歲、李綱、柳彧等人都遭到了楊素的陷害。如果有附會或親近楊素的人,即使沒有什麼才用,楊素也會為其加官晉爵,以致「朝廷靡然,莫不畏附」。  仁壽四年(604年),楊堅病卧仁壽宮,楊素與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岩等人一起人閣侍疾。當時,皇太子楊廣住在大寶殿,擔心楊堅去世后後事的處置,於是寫信詢問楊素此事。楊素的回信被宮人誤送到楊堅手中,楊堅看了十分生氣。又恰逢楊堅的寵姬宣華夫人對楊堅說太子無禮於她,楊堅大怒,立刻令柳述、元岩起草詔書,要召見被廢的太子楊勇以託付後事。楊素聞知,立刻命人告訴了楊廣,並矯詔東宮兵士補替皇宮宿衛,宮門出入皆由楊廣的心腹宇文述、郭衍調度。又特令太子右庶子張衡入寢殿侍疾,將侍疾的後宮人員盡驅入他室。楊廣又矯詔將柳述、元岩等人投入獄中。楊堅就於當天駕崩,朝中對此頗有異議。可以說,楊素在楊堅暴崩前後扮演了一個十分不光彩的角色,他對楊廣能順利登上帝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眼看太子楊勇、蜀王楊秀先後被廢,父皇楊堅駕崩,漢王楊諒深恐被害,遂發兵謀反,從者十九州。楊廣派遣楊素率兵鎮壓。當時晉州、絳州、呂州並為楊諒所守,楊素各派兩千人前去擊之。楊諒又命趙子開聚眾十餘萬,計劃截斷道路,佔據高壁,布陣五十餘里。楊素命令諸將領兵前去迎戰,自己領奇兵潛人霍山,沿著山谷而進,直指趙子開的軍營,一戰破之,敵軍死傷數萬。介州刺史梁修羅駐兵在介休,聽到楊素率軍到了,連忙棄城逃跑。楊素領兵節節推進,來到距楊諒大本營并州三十里的清源,楊諒親自率領王世宗、趙子開、蕭摩訶等人前來迎戰,楊素又大破之,捉住了蕭摩訶。楊諒退保并州,楊素進兵圍之,楊諒最終計窮而請降。楊廣下詔稱楊素為「建累世之元勛,執一心之確志」(《手詔勞楊素》)。回到京師以後,以楊素平定楊諒之功拜其子楊萬石、楊仁行、侄楊玄挺皆儀同三司,賜物五萬段,綺羅千匹,以及楊諒之妓妾二十人。  不過,楊素最厲害之處還是在事成后,此時的楊素由於功高,越發驕奢蠻橫、不可一世,不要說一般的大臣不在話下,就是在楊廣面前他也敢不行君臣之禮,很是放肆,而楊廣也沒奈他何。據齊東野人《隋煬帝艷史》記載,楊廣邀楊素一起釣魚,楊素也不講究君臣之分,大模大樣坐下去就釣。不一會兒,楊廣就釣上了好幾條魚,楊素卻一無所獲。這時,楊廣開了一個無傷大雅的玩笑,大意是你楊素雖然無所不能,但在釣魚上不行了吧。誰知楊素卻爭強好勝,說:你那幾條小魚算什麼,我釣上一條大魚給你看看。正說著,一條大魚果然被楊素釣著,楊素得意揚揚,說:你看怎麼樣?這話差點把楊廣氣昏過去,幾乎使楊廣起了殺心。他對蕭皇后說,楊素欺人太甚,把他殺了算了。還是蕭皇后苦苦將他勸住了。另據張恂子《隋代宮闈史》說,楊素有一次勸說楊廣不要太沉湎於酒色,兩人話不投機,正巧此時一個宮女碰倒酒壺,酒汁淋濕了楊素的蟒袍,楊素不管三七二十一,開口就把那個侍女罵了一通,並將她趕了出去。俗話說打狗要看主人面,楊素的肆無忌憚,顯然觸怒了楊廣。楊廣雖然惱火得不得了,卻也無可奈何,最後還是不了了之。其實,楊廣疑忌不亞於其父楊堅,楊素雖然助其篡位,但仍為楊廣所猜忌,「外示殊禮,內情甚薄」(《隋書·楊約列傳》)。楊素頗有自知之明,在幫助楊廣奪取政權后卻自知活不長了。他曾對他的兄弟楊約說:「事到如今,難道我還想活么。」的確,楊廣在表面上一直優待這位幫他篡權的重臣,但另一方面又十分怕他,所以處心積慮地要害死他。當時,天象顯示隋(在今湖北)的分野將有大喪,楊廣立即改封楊素為楚(在今湖北)公,楚、隋兩地距離相近,好讓楊素早死。就在這時,楊素果然病了,楊廣立即尋醫送葯。楊素是什麼人?楊素從不服用楊廣給他的葯。這樣,楊廣只好眼睜睜地看著,不敢動他一根毫毛,直到他壽終正寢。

  版權所有:文史天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8: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