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電腦到底需要多大內存?別再隨意浪費資源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0-29 03: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內存這東西一度是電腦配件中的「硬通貨」,炒內存賺錢在遙遠的2000年左右時不少奸商的賺錢謀生手段,雖然近年來內存多少有些白菜價的趨勢,可接連兇猛漲價在人民幣有些貶值的今天顯得格外刺眼。電腦到底需要多大內存?內存真是越大越好嗎?小獅子今天將和大家侃侃這個話題。

  ——從MB到GB,小獅子有幸見證內存歷史

  回想當年,筆者的第一台計算機只有8MB的內存,應付一般遊戲還沒問題,規模稍大的遊戲就麻煩了,輕則延遲,重則根本不給進入,一整個凄慘。然而現在就不同了,目前的計算機存儲器至少是4GB,高端的計算機存儲器大小則是動輒破8GB,甚至是16GB以上。

  

  這張骨灰級的Apple IIe內存容量僅有1MB

  操作系統的內存支持度同樣驚人,64位的Windows 8支持到了128GB,Pro版更支持高達512GB內存,這是Windows 95時代絕對想象不到的。而在內存售價方面,當年1MB內存容量的售價在100元左右,而現在8GB的內存條即使漲價過後也基本在400元內。如果讓當年的筆者目睹這種價格差,拿絕對是鬱悶到死。

  

  即使經歷了持續漲價,8GB內存售價也在400元上下

  ——內存容量越大,電腦運行速度越快?

  雖然內存非常廉價,可是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內存嗎?更重要的是,內存大小真的和效能成正比嗎?

  許多人認為有容乃大,內存容量越大,效能就會越快,這種說法在某些情況下是成立的。早期計算機的內存很昂貴,操作系統傾向於使用虛擬內存,在這種情況下,增加內存雖不會改變處理器的運算方式,卻能夠降低操作系統對虛擬內存的倚賴,間接提升效能。

  

  系統根目錄的pagefile.sys體積頗大!

  當實體內存容量被佔用完后,操作系統就會利用硬碟來模擬內存,也就是所謂的虛擬內存。如果你選擇顯示Windows的隱藏檔案,就能看見虛擬內存的交換檔案「pagefile.sys」或「swapfile.sys」出現在系統盤根目錄。

  

  虛擬內存是早起系統一種妥協辦法

  在內存爆滿的情況下執行新的應用程序時,操作系統將展開檔案置換操作,將硬碟當成虛擬內存,把資料從內存與虛擬內存之間來回傳輸,讓應用程序得以順利執行。可是虛擬內存的速度遠低於實體內存,系統效能跟著受到影響,該現象在速度較慢的機械硬碟(尤其是5400轉速機械硬碟)上尤其明顯。

  

  固態硬碟提升了虛擬內存的效能

  時間回到2000年初期,當時的計算機清一色是32位操作系統,內存理論上可加到4GB,不過受限於內存價格的高昂,即使是高端的計算機,內存也只有區區的256MB。加上Windows XP的內存需求頗高,不足的部分就使用緩慢的虛擬內存,使用者經常被迫等待漫長的資料傳輸操作,浪費不少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加裝內存的確能夠有效提升系統效能。

  如今,內存變得十分便宜,新的計算機動輒安裝數GB的內存。既然內存容量夠多,重做系統得以降低虛擬內存的需求,資料傳輸的機會大幅降低。後來固態硬碟普及,虛擬內存的效能更加迅速,資料置換的等待總算沒有過去那般難以忍受。

  使用固態硬碟的虛擬內存仍然不比真正的存儲器。高端固態硬碟的傳輸速率高達每秒600MB,可是DDR3內存的速率為1333MHz(大約每秒10GB),是SSD的15倍以上。

  

  與DDR2相比,DDR3速度較快,較省電,而且針腳位置略有差別

  ——4GB似乎夠用了,貪吃的SuperFetch機制

  自從Windows Vista問世后,新機制「SuperFetch」能夠預測使用者所使用的應用程序,趁系統閑置時預先進行資料置換,將需要的資料預先載入內存,加快程序的執行效能。計算機的內存越大,就可以將越多應用程序的資料預先載入內存內,讓應用程序執行起來跟飛的一樣快。

  

  4GB的存儲器即可應付大部分的應用程序

  SuperFetch的缺點是不知道何時該停手,經常將無用的資料載入內存,造成無謂的資料置換。預先載入內存並非萬靈丹。即使內存容量無敵大,足以預先載入所有應用程序,載入內存的動作還是得花上許多時間。若將用不著的應用程序一併載入內存,等於是另類的資源浪費。換句話說,內存不需要加到非常大,只要達到一定的程度,就能滿足我們的需求。

  

  有必要的話,使用者可以手動關閉SuperFetch的功能

  ——內存到底多大才夠用呢?

  每個使用者的工作環境不盡相同,存儲器需求也不一致。我們永遠不知道,今天的內存容量拿到明天是否夠用。然而我們並非對此束手無策,有許多方法可以評估自己的內存需求量。

  

  任務管理器可以監控存儲器使用狀況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利用Windows內置的任務管理器,能夠以實時曲線圖呈現系統使用內存的狀況,界面簡單卻十分實用。任務管理器無法監控SuperFetch所支配的快取內容,所以其監視結果並非真正的系統效能,但是對一般使用者來說已經很具參考價值了。

  事實上,依照一般使用者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即使開啟數個應用程序,使用到的內存容量也不到4GB。既然內存夠用,Windows就不至於用到虛擬存儲器。在這個狀況下,既然4GB都夠用了,那現在市場上出售的8GB標配內存完全可

  

  同時開啟 Internet Explorer、Windows Media Player、畫圖板這 3種程序,Windows 10內存使用量沒超過1GB

  當然,如果你經常撥放4K影片、3D繪圖、存取超龐大的資料庫,8GB的存儲器顯得力不從心,16GB雙通道內存就是你的考慮方向了,至於是否要上32GB,小獅子覺得三思的好。

  

  內存雖然便宜,但沒必要動不動32GB、64GB的當「土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13: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