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包剛升:柏拉圖與老寡頭為何反對民主?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0-19 22: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期作者:包剛升(復旦大學國務學院副教授)

  事實上,在雅典城邦的民主時代,多數最傑出的哲人都是民主政體的批評者。以今天的分析視角來看,這或許正是民主政體下的知識生態。因為在民主政體下,人們可以放心大膽地批評民主。但在非民主政體下——譬如在皇帝統治的時代,人們不僅無法公開批評皇帝制度,而且無法公開批評任何在任或前任的皇帝。所以,民主政體下批評民主的言論更容易傳播。儘管如此,必須承認,那個時代確實有相當之多的智者和哲人對雅典民主都沒有好感。

  

  始建於公元前447年的帕特農神廟是現存最重要的古典希臘時代建築物。

  老寡頭眼中的暴民統治

  一位著名的民主批評者是老寡頭(Old Oligarch)。他是一位匿名作者,有人猜測可能是古希臘歷史學家色諾芬所用的化名,但真相無從得知。關於雅典的民主政體,老寡頭這樣說:

  就雅典的憲法而言,我反對他們選擇這種形式的憲法。我的理由是這樣的:因為選擇這套憲法的同時,他們討好了暴民,而不是那些值得尊敬的人;這正是我反對的原因。

  (老寡頭言論轉引自約翰·索利著《雅典的民主》)

  老寡頭毫無顧忌地把一個社會劃分為兩個群體:一部分人是地位較高、富有學識、更有德行的上層階級,還有一部分人則是與之相對的下層階級。由於下層階級在人數上佔有優勢,所以民主總是對下層階級較為有利,或者乾脆說民主就是下層階級的統治。老寡頭的文字直言不諱地把這些普通人稱為「暴民」。這種觀點當然會令平等派感到不悅,甚至憤怒。他接著說:

  有些人或許認為,除了最能幹、最優秀的人以外,不該讓所有的人都在公民大會上發言,或出席500人會議。但在這兒,他們又允許最差勁的一群人開口發言,藉此謀求自己最大的利益。

  這句話包含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仍然是,老寡頭認為最好的政體應該讓最優秀、最能幹的人來統治,或許還應該加上最有德行這樣的品質。讓這樣的人統治,一個城邦才可能是理想的城邦。老寡頭告誡眾人,民主政體其實就是「允許最差勁的一群人開口發言」,或者就是允許最差勁的一群人來統治。第二層意思則是,既然民主是多數人的統治,有人預期這種統治應該服務於整個城邦的利益。但老寡頭卻說,儘管民主是多數人的統治,但他們這多數人也不過是「藉此謀求自己最大的利益」而已。由此,民主成了多數人謀求自身私利而非謀求整個城邦利益的一種制度。

  

  古希臘人參加每年在雅典城舉行的泛雅典娜節,這是慶祝豐收及新年的節日。屆時,人們要向雅典娜奉獻一件嶄新的綉袍和動物祭品,並舉行盛大的體育競技和音樂比賽。

  舉個例子,雅典城邦內的債務應該怎麼處置呢?在當時的雅典城邦,貧窮的自由人以身抵債或簽訂以身抵債的債務契約,是一種不算罕見的做法。有人呼籲,應該把窮人以身抵債的債務免除掉。按照今天的理解,以身抵債固然不合現代財產權的準則,但免除債務亦不合現代法律的規範。雅典城邦歷史上的一場重要改革——公元前594年的梭倫改革——其重要措施就是免除自由人以身抵債的債務。為什麼免除此種債務會成為可能呢?簡單地說,與富有的債權人相比,貧窮的債務人在人數上佔有絕對的優勢。所以,政治家主張免除以身抵債的債務,可以討好貧窮的多數人。當然,梭倫改革的背景是,當時雅典的貧富分化和階級衝突已相當嚴重,甚至產生了足以毀滅雅典城邦的危險。所以,梭倫改革的具體措施究竟是否妥當,此處無力詳加評述。但在老寡頭看來,這些所謂的改革不過是多數窮人為了謀取自己本階級的利益。老寡頭繼續批評道:

  我也聽說了,有些人批評雅典人,有些時候,即使等上一整年,500人會議或公民大會也不能解決問題。

  今天媒體經常說的一個故事,是有些國家與地區早就提議要修築高鐵,但討論多年未果。有人把這一案例看成老寡頭批評的某種類似情形。他的這段話,實際上是在批評雅典民主的效率和民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古希臘武士在女神雅典娜的監視下用石子投票表決。

  最著名的批評者柏拉圖

  與老寡頭相比,柏拉圖當然是雅典民主更著名的批評者。由於柏拉圖是古希臘最傑出的哲學家,所以他對民主的批評也廣為人知。柏拉圖的基本看法是,統治是一項專門的技藝。如同航海術、醫術是專門的技藝,統治自然也不例外。而在整個城邦中,只有少數人能夠掌握這種關乎統治的知識與技藝。柏拉圖這樣說:

  由此可見,一個按照自然建立起來的國家,其所以整個國家被說成是有智慧的,乃是由於它的人數最少的那個部分和這個部分中的最小一部分,這些領導著和統治著它的人們所具有的知識。並且,如所知道的,唯有這種知識才配稱為智慧,而能夠具有這種知識的人按照自然規律總是最少數。

  (柏拉圖言論引自郭斌和等譯《理想國》)

  這段來自《理想國》的譯文略嫌晦澀,但大意還是清楚的。國家應該建立起一種基於智慧的統治,但智慧是極少數人才能掌握的。在柏拉圖看來,智慧罕見,惟少數人可擁有智慧。在日常生活中,我有時會私底下請教工商界的投資者、企業家和管理者:「你覺得,可以理解行業趨勢、能在戰略上做出正確決策以及真正能有效領導公司的人,在你的組織或行業中是多數還是少數呢?」毫無疑問,絕大多數人都會回答:「少數。」在回答我問題的人看來,這一部分知識與技藝是不容易掌握的。柏拉圖也抱有這種類似的觀念,當然,他關注的是如何統治或治理一個城邦。除了知識與智慧方面的缺憾,柏拉圖還擔心普通人的德行:

  各種各樣的慾望、快樂和苦惱都是在小孩、女人、奴隸和那些名義上叫做自由人的為數眾多的下等人身上出現。

  他認為,小孩、女性和奴隸都是缺少理性的,這些人也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女性朋友們自然會厭惡柏拉圖的這一觀點。事實上,如今國內外著名大學的很多院系,女生數量都已超越男生。)

  

  拉斐爾所繪的雅典學院里,柏拉圖的手指向天,象徵了他對於「形式」理論的信念。

  此外,即便是城邦中有公民身份的成年男性,柏拉圖也認為他們中的多數人是缺少控制自己慾望、快樂和痛苦的能力的。所有這些人都無法讓他們自己的生活走向理性化,無法讓自己在人格品性上變得更有德行。既然城邦中真正有德行的人是少數,多數人在德行上是靠不住的,我們由此可以循著柏拉圖的邏輯推論出,如果是多數人統治城邦,城邦在道德上是易於墮落的。在他看來,這不會是一種理想的統治秩序。當民主政體把權力交給這些在德行上靠不住的多數人時,城邦就更容易被敗壞。柏拉圖接著說:

  靠理智和正確理念幫助,由人的思考指導著的簡單而有分寸的慾望,則只能在少數人中見到,只能在那些天分最好且又受過最好教育的人中間見到。

  自然,這是精英主義的觀點。柏拉圖認為,一個人只有具備高超的智慧,擁有健全的理性,同時又接受最好的教育,才可能控制自己的行為。這是柏拉圖對於適合從事統治的傑出人物的設想。當然,現實當中是否真的如此,以及城邦中是否真的有這樣完美的一流人物,則是另外一回事。比如,耶魯大學教授羅伯特·達爾就對柏拉圖的這種論調就提出了尖銳批評。

  

  位於雅典古市集的阿塔羅斯柱廊,是阿塔羅斯二世贈送給雅典城的禮物,柱廊內設有雅典古市集博物館,展品大多與雅典民主有關。

  民眾的統治還是民眾的癲狂?

  簡而言之,老寡頭的這些文字對民主主要有三個批評:第一,民主是下等人的統治;第二,這種多數人的統治謀求的未必是公共利益,而不過是這多數人的私利;第三,民主的效率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值得懷疑。

  柏拉圖對民主的批評則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統治需要專門的智慧、知識與技藝,但這是多數人難以掌握的;第二,理想的政治秩序應該儘可能讓有德行的人來統治,但多數人是缺少這種德行的。藉助老寡頭的言論和柏拉圖的著述,大家可以領略到古典時代的智者對雅典民主政體的見解。

  

  西方媒體上曾有這樣一幅漫畫,其底色上寫著democracy,亦即「民主」;而後,有人用畫筆將第二個c改為了z,這樣democracy就變成了democrazy,這是demo(民眾)與crazy(癲狂)的組合,亦即民眾的癲狂,我們姑且將其譯為「民狂」。有人正是藉助這樣的漫畫暗示現代人,儘管我們希冀的是「民主」,但最後得到的卻是「民狂」。其中的隱喻是,民眾的權力和慾望一旦啟動起來之後,就難以實現基於理性的有效政治,最終會導致政治的癲狂狀態。這樣一幅現代政治漫畫,其精神跟柏拉圖對古典民主的批評不謀而合。

  行文至此,有人可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既然柏拉圖反對民主制,那他會支持不受約束的君主制或獨裁政體嗎?顯然並非如此。古希臘與古羅馬的智者和哲人究竟更推崇何種政體呢?敬請繼續關注本系列。

  (作者:包剛升;編輯:張寧;文中圖片系編者所加。本文系騰訊思享會獨家約稿,未經許可,其它媒體不得轉載。)

  作者簡介

  

  包剛升,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博士,作品有《民主崩潰的政治學》《政治學通識》和《被誤解的民主》等,其中《民主崩潰的政治學》獲評「《新京報》2014年度社科書」與「《紐約時報》2014年19本中文好書」;《政治學通識》獲評「《南方都市報》編輯部評選之2015年度十大好書」;專欄評論「被誤解的民主」(《東方早報》)一文獲評「網易2014華語新媒體傳播大獎之年度評論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21: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