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牟其中:這位狠人考慮過要把喜馬拉雅山炸出個缺口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0-28 05: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沒有網、電腦也沒普及的80、90年代,筆者這樣的小城少年在家裡玩膩了小霸王,看夠了《十萬個為什麼》,又不想去隨時會被不良少年搶幣的遊戲廳,通常只能打開電視找點樂子。在這種時刻,「打開電視看電影」的CCTV6電影頻道里的喜劇電影,春節晚會上的相聲小品,都是不錯的選擇,給電視機前的少年留下歡樂的記憶。

  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筆者在回顧少年時代的電視記憶時,發現一些一笑而過的畫面,竟會留著許多驚人的線索,沿著它們,我們可以挖出一個激蕩的年代,看到許多沉浮的人生,弄明白一些以前似懂非懂的道理,比如「上帝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

  

  一·《不見不散》與喜馬拉雅狂想曲

  

  前些日子,「葛優癱」掀起狂風驟雨,不知這裡面有多少懷舊的因素。葛大爺當年那一系列喜劇,《頑主》《甲方乙方》《不見不散》等等,給小城少年的過往留下許多歡樂。想到這兒,筆者心頭蕩漾起懷舊的小波浪,於是重溫葛大爺的經典。沒成想,在看《不見不散》時,這股小波浪遭遇記憶的暗礁,撞出一段快被人遺忘的的猛人猛事兒。

  勾出這段生猛往事的線索,來自今與昔的對比。筆者下載的《不見不散》,與小學時在CCTV6看過的那版相比,竟然少了一段對白:劉元(葛優飾)對李清(徐帆飾)描述了一個驚天計劃——沿著喜馬拉雅山的山腰炸出一條50公里寬的口子,引入印度洋的暖濕氣流,最終把貧瘠的青藏高原變為富饒的魚米之鄉。從葛大爺嘴裡蹦出的這個構想,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腦洞大開,在筆者童年的記憶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葛大爺在描述「喜馬拉雅狂想曲」

  

  於是問題來了:為何不論是對領導還是對群眾,都堪稱喜聞樂見的馮氏喜劇,也會遭遇剪刀手?此事必有蹊蹺。調查一番后,筆者有了驚人的發現——這一段看似戲謔耍貧,但在90年代還真有人對這個無比荒誕的計劃大做文章。

  這人是何方神聖?提起他的名字——牟其中,各位年輕的讀者朋友們或許會感覺陌生,但在90年代,他的名字可是響噹噹的,他要是跺一跺腳,那中國商界得跟著抖三抖。那時他在中國企業家中的地位,跟現在的馬雲、王健林是一個等級的。有一篇報道講馬雲的1995年,做了如此描述:「那時候各種報紙都在報道當時最紅的牟其中,馬雲是個小角色,要想在媒體上露一次臉得費很多周折。」這段話確切地反映出90年代的「牟其中熱」, 就連CCTV1也跟了風,在《東方之子》里做了牟其中的專題。

  

  「還能把別人肚子搞大」的年輕主持人白岩松同志在向觀眾朋友們介紹牟其中

  

  而能夠獲得如此追捧,乃至在2008年出版的《激蕩三十年》里依然被吳曉波稱作「中國民營企業啟蒙者」,都要歸功於牟其中在90年代初實現了一個天方夜譚般的傳奇任務——這位借款300元起家的民營企業家,做成了「罐頭換飛機」這樣震驚世界的大買賣。

  1988年,牟其中創辦南德經濟集團,自此奔走於海南、深圳、北京等地尋找商機,從販賣鋼材到批發毛線,大大小小的生意他都做過,但始終沒賺到大錢,還背負了一褲兜子債。1989年,他從一位河南人口中得到消息:蘇聯準備出售一批圖-154飛機,但找不到買家。這一信息讓他雙眼放光,頓覺翻身的機會來了。

  

  圖-154是冷戰期間蘇聯和東歐國家最為重要的客機。截至2013年停產,該系列一共出產了超過1000架。共有63架圖-154客機因為意外失事,其中包括2010年墜毀的波蘭總統專機

  「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歷史的行程。」 雖然牟其中是有了想法那說干就干,以與人奮鬥為樂的猛人,但在那個對民營企業充滿歧視的年代里,缺少資金、沒有航空經營權、商品出口權的南德,想要把蘇聯的飛機搞到中國來,光靠牟其中這位領袖顯然遠遠不夠。

  但特定歷史階段的特殊機遇,就是給牟其中這號牛人準備的。在他用罐頭把蘇聯飛機搞到中國來的過程里,除了他的個人智慧與幹勁兒,我們還可以一睹當時的時代背景,甚至可以看到被寫進中學歷史課本的國際大新聞。

  

  80年代的各種罐頭標籤,各位還有印象嗎?

  80年代末的中國,面臨著一時經濟過熱后,產品嚴重過剩的問題。有許多國營企業的大量輕工業產品和食品過剩,積壓在倉庫里賣不出去,數不過來的罐頭啊、火腿啊只能等待腐爛,連黨中央都為這事兒犯愁,天天在電視上、報紙上呼籲老百姓們花錢買東西。黨中央的難題,在牟其中這兒成了靈感的來源:咱們這兒過剩,但賣不出飛機的老毛子們,正好缺這些東西啊!於是,一個以物換物,用小罐頭換大飛機的驚天計劃,就這樣被他策劃出來。

  

  1991年6月,莫斯科,等待麵包的人群

  

  

  前蘇聯食品短缺,貨架經常空空蕩蕩

  想要飛機,首先要搞定蘇聯航空工業部的諸位大BOSS。牟其中充分發揮了自己敢說能侃、洞悉人心的特長。他將會面地點定在了釣魚台國賓館,鄭重其事地向對方介紹:「這裡,就是戈爾巴喬夫同我國領導人會談的地方」。淳樸的戰鬥民族同志一聽肅然起敬,覺得牟其中是位有來頭的大人物。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牟其中先後邀請蘇方考察團多次來華,各種費用都由南德支付,把老毛子們伺候得舒舒服。最終,在1989年年底,雙方在北京簽訂了正式合作的《備忘錄》。

  

  牟其中花三天時間布置了一個臨時展廳,讓蘇方人員挑選小商品

  

  

  1989年底,蘇方人員與南德達成協議

  有了與蘇方的協議之後,牟其中底氣十足,連喝伏特加的老毛子都搞定了,其它的關卡都不算事兒。

  那時中國的民航事業剛剛起步,成立不到一年的四川航空正滿世界找飛機,牟其中聽說后馬上登門洽談,對川航老總說:「飛機的事兒我來解決,你們不必預付一分錢,只要付給我租金就行了。」——簡單來講,就是「零首付」,面對這種好事兒,川航老總一拍即合,老毛子的飛機就這樣有了買主。沒有航空設備經營權,沒有商品出口權的難題,也被牟其中發明的「委託代理制」化解。即他給可以進口飛機的國營機構、可以出口商品的外貿公司支付代理費,從而獲得牌照做成生意。

  以作為畫外音插入:

  為了湊齊能夠交換4架圖-154客機並且還能讓蘇聯人滿意的貨物,南德人的腿幾乎跑斷了,他們的足跡遍布全國14個省,近500家工廠,最終採購了積壓在倉庫里的罐頭、暖瓶、皮衣、拖鞋等上百個品種的小商品,價值將近4億人民幣,足足裝了800多車皮。據說,各種合同、協議的材料,摞起來就有一米多高。

  然而,凌志軍在《變化-1990-2002年中國實錄》中說:「牟其中賣了八百節車廂的積壓貨,可這同倉庫裡面的堆積如山的東西比起來,真是九牛一毛…..1991年年底,全國企業實現利潤下降百分之六十七,虧損總額已高達三百一十億元。」生產過剩在當時令中央政府與眾多國企十分頭疼,卻成為牟其中的機會。

  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是在這筆涉及多方的天價交易中,牟其中上演的絕世「空手道」。

  

  「八一九事件」令蘇方人員慌了,有大飛機也不敢裝逼了

  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成為牟其中的天賜良機,蘇方人員怕日久生變錯失良機,不再擺架子,同意雙方同時向對方發貨。不過飛機與火車分別到達對方的指定地點有7天的時間差——蘇聯飛機當天可以飛抵中國,而中方火車要7天後才能到達蘇聯,這就給牟其中解決貸款問題創造了充分的時間。蘇聯飛機一到,南德就可以獲得飛機的產權證明與適航證。有了這些證件,就可以立即操作銀行貸款,按時支付800多車皮商品的採購費用。等到川航獲得圖-154客機使用權后,牟其中再用川航支付給他的租金去還銀行貸款,最終實現「空手套白狼」,從中至少賺了8000萬。

  1991年11月18日,第一架圖—154客機順利飛到北京,當這架銀光閃閃、可以乘坐164人的巨型飛機降落在首都機場時,所有人都嘆為觀止。1992年年初,雖然蘇聯已經成為歷史,但這筆交易中的最後一架,也就是第四架圖-154客機依然如約而降。就這樣,牟其中用800多車皮的中國輕工產品換回了四架飛機和相當於一架飛機價值的維修器材。經此一戰,「罐頭換飛機」轟動全國,傳遍世界。這筆買賣成為中俄民間貿易史上最大的一宗易貨貿易,當牟其中後來進了監獄蹲號子的時候,這個故事依然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教學案例。
沙發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0-28 05:58 | 只看該作者

  

  創造奇迹后,牟其中說出一句話:「世界上沒有辦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這句話在那個狂熱的年代里成為名言,被許多下海經商的生意人奉為真理。他領導的南德公司,更是把這句話刻在碑上,擺在公司大廳。

  做成了大事,受萬人追捧,這位天庭飽滿、大臉盤、高鼻樑、梳著大背頭的四川人,猶如一位改天換地的偉大領袖,再也瞧不上那些小打小鬧的買賣。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他表示許多西方的企業家都不如他,而且是遠遠不如他,從而得出「中國人的經商天賦比猶太人還要高」的結論;他的目光投向東北邊境,於是大筆一揮,與滿洲里市市長簽訂協議,聲稱要把這個中俄蒙三國交界處的邊陲小城變成「北方香港」;他抬頭注視無垠的夜空,又宣布要和俄羅斯共同發射60顆衛星,把地球全都罩起來,向全世界播放中國的電視節目;他一眼望向廣闊的太平洋,於是又說要出資31億美元,為中國海軍買一艘航空母艦。

  1995年,牟其中從《決策參考》上看到一位中央領導提出的關於把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豁口,讓印度洋暖濕氣流直上中國大西北,解決中國西部缺雨的設想。於是他鄭重其事地做了大量研究、討論、論證工作。在一次飯局中,他把這個炸開喜馬拉山的狂想告訴了馮小剛,最後被馮導寫進了《不見不散》的劇本里。

  不過馮小剛說這事兒是當段子,牟其中則是當了真。1996年2月,牟其中邀請數十名氣象、地球物理、工程爆破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就炸開喜馬拉雅山的問題進行討論。繼而爆出更為驚人的 「通天河計劃」:將青藏高原上的六大江河——雅河、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礱河和大渡河,駐堤成湖,鑿渠成河,形成八百公里人工水系,浸潤西北大漠變成綠洲,貫通黃河流域,東進華北,直抵京畿。

  這要是趕上現在這個年代,牟其中的這些個計劃,分分秒秒上微博熱搜,刷爆朋友圈,哪兒還輪得到王健林的「小目標」。現在這些搞搞PPT、做做APP、哄哄投資人,整天把天使啊、A輪B輪啊掛在嘴邊的創業者,跟牟爺當年的大手筆相比,他們玩的全是小把戲。

  

  1994年8月,新華社重慶支社社長袁光厚所寫的《商海巨子——牟其中》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此書被認為是牟其中親自審定的唯一一本關於他本人經歷的紀實文學作品。因為主人公的命運變化,這書成為二手交易市場的稀缺品,筆者花了150大元才買到

  沒能趕上網紅年代的牟爺,在那個年代里成為「書紅」。1995年2月,美國《福布斯》雜誌將牟其中列入1994年度的全球富豪龍虎榜,位居大陸富豪第四位。1996年1月,由《商海巨子——牟其中》一書修改、增補而成的《牟其中——大陸首富發跡史》出版。自此,在諸多媒體的多篇報道中,這位充滿激情與想象力的四川人被冠以「中國首富」的名號,個人聲望達到了生平最頂峰。

  

  除了謝頂,馮侖、王石、潘石屹還有一個共同點:都算牟其中的弟子

  不過,據萬通控股董事長、曾是牟其中首席幕僚的馮侖講,老牟在做成「罐頭換飛機」之後,接下來這些大買賣,除了發衛星的事兒成了一半,別的都沒成。他回憶,牟其中當時經常把南德的管理人員拉到門頭溝的山裡開會,但不談具體的業務,而是喜歡講「美蘇爭霸」這樣的天下大事。有人早就擔心,牟其中這麼個搞法,早晚要出事。果不其然,被稱為「中國首富」之後沒幾年,他的人生軌跡就發生了急速轉向。

  

  

  1997年,牟其中遭遇一次信譽危機,一本名為《大陸首騙牟其中》的非法小雜誌火速傳遍中國各地的大大小小報刊亭

  1999年元旦,牟其中一行數十人驅車來到北戴河慶祝新年。當晚,在飯店吃涮羊肉時,牟其中表示南德的新年目標是要實現國際化,滿洲里的事兒要繼續搞,衛星的事兒也不能停,為了提升士氣,今晚要「過新年、喝洋酒」。因此他特地拿出別人送給他的XO酒,而這是牟其中生平第一次喝XO。

  

  1998年年末,牟其中在長城留下被捕前的最後一張照片。這神態不禁讓筆者想起這樣的詩詞: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判斷誰夠不夠「大款」,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看他在聚會時會不會點人頭馬、XO這樣的奢侈洋酒。而在1991年就成了超級富豪的牟其中,直到1999年才喝到XO,這與他的首富身份十分衝突。由此看來,說牟其中生活簡樸,是「最窮的首富」,倒也符合實際。

  然而就在喝完XO之後,事情很快就起了變化。

  1999年1月7日清晨,牟其中上車時莫名地感慨了一句:「這是我來北京最最冷的一天。」一語成讖,他當天被武漢警方刑事「跨省」拘留;同年10月12日,武漢市人民檢察院正式以涉嫌「信用證詐騙罪」起訴南德集團。2000年5月30日正式宣判: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2000年5月30日的公開宣判,成為牟其中迄今為止最後一次公開亮相

  而這並不是牟其中第一次進監獄。早在1975年,因為與人合寫「反動文章」《中國往何處去》,他被判死刑,但在1979年的最後一天,由於得到胡耀邦的指示「希望四川那幾個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年青人在新長征中再立新功」,他與同伴大難不死,得以出獄。1983年,牟其中又因「投機倒把」被收審,在獄中他給中央寫信、寫文章,最終獲釋。馮侖說牟其中:「是被社會長期壓在底層的一個角色,其悲劇性在於要用衝撞體制的辦法不斷證明自己的強大和翻身。」如果牟其中生於20世紀初,沒準會成為一名傑出的革命領袖。

  但這第三次入獄造成的影響最為轟動,也令他身敗名裂。這位充滿商業想象力和改革空想熱情的四川人,從此由 「中國首富」淪為「中國首騙」。

  從1999年被捕至今已過去了17年,高牆之外的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那一年成立的阿里巴巴、騰訊等公司,如今已經發展成網際網路巨頭,深刻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馬雲、馬化騰這些新時代的企業明星粉墨登場,牟其中則在中國的商業舞台上消失了17年。他在90年代留下的記憶,也被時代的大潮漸漸吞沒,彷彿從未存在過。

  

  令人唏噓的是,就在牟其中被宣判無期徒刑之後,那四架令他登上神壇的圖-154客機也退出了歷史舞台。2000年11月底,川航宣告效力十年的四架圖-154客機退役。據說,4架飛機當時的狀態和性能依然非常好,連一顆鬆動的螺絲釘都未找到,真是為川航立下了汗馬功勞。

  2003年,牟其中的無期徒刑被改判為有期徒刑18年。期間牟其中還有機會保外就醫,但自認無罪的他予以拒絕,稱要清清白白地走出去。身在獄中的牟其中對外界保持高度關注,他每天訂閱了十餘份報紙雜誌,做剪報的同時還不斷地進行寫作。2005年,他寫了一篇報告,提出智慧文明生產方式是消滅人類貧困的唯一科學途徑。2015年,他在《新聞聯播》看到了中國企業家跟隨國家領導人訪美,其中關於深化經濟改革的消息令他頗為興奮。他還看田徑世錦賽,並對蘇炳添闖進百米決賽感慨 :「這些說明什麼呢?我們這個民族是能打贏的。所以我出去以後,十年之內就會重建一套體系。」

  由此可見,這位曾經的中國首富,雖身陷囹圄,卻野心未泯,並不斷積蓄著力量。他踐行著「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一真理。在監獄里,他每天早上5點多就起床,繞著監獄里的小籃球場跑幾十圈,直到大汗淋漓。午休之後,他還會爬樓梯——六層樓上下十幾趟,高度相當於爬了一座紐約帝國大廈。堅持鍛煉的結果之一是,入獄前的「啤酒肚」,現在已經看不見了。

  

  牟其中還給《甲方乙方》貢獻了80萬的啟動資金

  而牟其中對馮小剛電影的直接貢獻,也不僅只有《不見不散》的精彩台詞。馮小剛在他的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里也講到了牟其中,不過沒有直呼其姓名,而是用了 「大老闆」來指代。除了引述他炸喜馬拉雅山的狂想之外,還說牟其中在與他第一次見面時就揚言要給他投2億美元,但最後只給馮導打了80萬元,成了《甲方乙方》的催生劑。

  

  

  期待北戴河桃罐頭廠拍出中國版的《華爾街之狼》

  改革開放至今三十多年,生旦凈末丑各色人物輪番登場,要說最具爭議的企業家,非集「首富」與「首騙」兩個極度對立的身份於一身的牟其中莫屬。要是把他的經歷拍成電影的話,精彩程度一定不會遜色於《華爾街之狼》。志在進軍影視界的X博士不妨考慮一下,讓旗下的北戴河桃罐頭廠電影修士會先記上這麼一筆。

  最關鍵的是,眼瞅著牟其中離出獄也不遠了,要不投資人就找他?

  

  二·春晚上的「天下第一莊主」與他的魔幻莊園

  在春晚這樣的主旋律舞台上,我們也可能與了解當年狠角色們的線索擦肩而過。比如,在1989年與1993年兩度亮相春晚的禹作敏。

  

  1989年央視春節晚會上的禹作敏

  看到「十佳農民企業家」這樣的稱謂,你或許會習慣性地判斷,這位老大爺與《新聞聯播》上那些搞搞溫室大棚,種種辣椒,弄弄玉米的農村模範沒啥不一樣的,大多情況下就是個吉祥物,作為政治模特,讓各路領導邀功進爵。

  但真相是,在當代中國歷史上,要論在農民中的影響力,只有大寨大隊書記、官至副總理的陳永貴能夠與這位比一比。而且他的故事要比陳永貴精彩得不知哪裡去了,充滿張力與戲劇衝突:最大膽的「改革家」、最傑出的「企業家」、為所欲為的「莊園主」、無法無天的「土皇帝」,這些名號都是沖他去的,而且都有著充分的事實依據。

  

  

  五六十年代的大邱庄

  這一切稱謂的來源,都要從禹作敏出生的村子——大邱庄說起。大邱庄的周圍是一片令庄稼人絕望的鹽鹼地,雖然離天津市區只有50公里,但在70年代以前幾乎無人知曉,要說有什麼名氣,那也是窮得有名。在「三年困難時期」,大邱庄每人每天的口糧只有3兩,全村人普遍浮腫、乾瘦,人口死亡率達到3%。十里八村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寧吃三年糠,有女不嫁大邱庄。」大邱庄人也編段子自黑:「在大邱庄,磚頭砸死人不償命。」——那時在大邱庄根本就找不到哪怕一塊磚頭,房子全是土坯房,連屋子裡的火炕也都是土做的。

  1977年,禹作敏當上了大邱庄的大隊書記。他望著村周圍那浩浩蕩蕩鹽鹼地,奔走其間,思考著大邱庄的未來,這一想就是整整三天。他當時甚至想到了聯產承包,但算了一筆明白賬:搞分產到戶的話,大邱庄每人也只能分到一畝鹽鹼地,想走這條路脫貧,比登天還難。最終禹作敏想到的出路就一個字:工——種地挽救不了大邱庄,搞工廠才是出路。

  
  

  

  如何拯救貧困村?本山子在春晚舞台上曾曰過:要想富先修路。同樣去過春晚的禹莊主則說:要想富,搞工廠

  於是在那一年,大邱庄迎來了自己的春天,這可比《春天的故事》里講到的1979年還要早兩年。三天沒怎麼閉眼的禹作敏敲響了村頭的大鐘,召集村民會議。面對全村人,他宣布了自己要搞工廠的決定,同時他向全村人打包票:「第一,我要讓大邱庄變個樣,讓大家過上好日子;第二,讓村裡的光棍都搞上對象,成個家。」

  在禹作敏的全力支持下,外號「劉萬能」的技術能人劉萬明用大隊湊起來的 15萬元,低價從天津軋鋼廠買來舊部件,串成3台軋鋼機搞冷軋。這麼一搞,當年就賺了27萬多元,第二年又賺了60多萬元。如此下來,這個冷軋帶鋼廠就成了大邱庄的發家工廠。在解放前,就算村裡的地主老財也得吃糠的大邱庄,這回終於見到了拯救命運的希望,再也沒人能夠阻擋他們搞工廠致富的腳步。80年代初,高頻制管廠、印刷廠和電器廠接連拔地而起。以這四個工廠為中心,無數分廠滾雪球似的建立。

  到了1987年,大邱庄全村企業數量已經達到了117個,並正式宣告成為中國第一個億元村。在工業的帶動下,大邱庄的糧食產量也迅猛攀升。1987年整個大邱庄從事從業農業生產的只有15人,但卻全部實現機械化,能夠產糧225萬公斤。到1988年,當時 3000多人口的大邱庄,農業隊已減至9人,農業勞動比例和人均產量已接近美國。

  

  

  戴墨鏡的禹莊主

  昔日窮得鳥不拉屎的貧困村,從此崛起成為華北平原上的「天下第一庄」。來自全國各地的領導人、幹部、學者、企業家、記者紛紛跑到這裡觀摩取經。據《靜海縣誌》統計,1984年—1990年,大邱庄共接待國內外參觀訪問者幾十萬人次,僅1984年就有8.8萬人人次,高峰日達2800多人次。

  當然,槍打出頭鳥,人紅是非多。「挖社會主義牆腳」、「賄賂腐蝕國家幹部」等彷彿來自文革時期的罪名,被看不慣他的人寫在信里,寄給天津市委及靜海縣委。走在時代前列的禹作敏,一直承受著巨大的政治壓力和社會非議。1989年秋,禹作敏更是陷入沉默。他到北京去開會,會上一幫官員侃侃而談,一會說要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反和平演變」,一會又說要對農民開展一場「社會主義教育」。禹作敏坐在後排的角落裡,一言不發,瞪著天花板發愣,擔心大邱庄會被這幫人逼得走回頭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0-28 05:58 | 只看該作者


  禹作敏在小平南巡前就說過「勝利在於經濟」。而小平同志講的「發展才是硬道理」「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對禹作敏來說無疑是「大力」定心丸

  幸運的是,當時間來到1992年,在小平同志南巡的那個春天,禹作敏終於找回他在1977年敲響村頭大鐘的激情。他跑到廣播電台,發表《加深理解「一百年不變」》的演說。他還對鄧小平的女兒說,「不用多,讓你爸爸每年出來講一次話,中國就不用發愁了。」

  找回激情的禹作敏,將大邱庄的經濟水平推上又一個巔峰。這個小小村莊在這一年裡創造的經濟奇迹,甚至驚動了美國的《紐約日報》,美國記者寫道:「大邱庄實際上就是一個大公司。這個村有4400人,卻有16輛賓士轎車和100多輛進口的豪華小轎車。1990年人均收入3400美元,是全國人均收入的10倍。1992年,大邱庄的工業產值達到了40億元。」

  

  1992年,禹作敏在村西北方投資10億元建立大邱庄「百億元工業區」,著名的百億道貫穿其間,它的兩側集中了大邱莊上百家鋼鐵企業。圖為Google衛星地圖,俯瞰百億道

  高速發展的集體經濟,令大邱庄在全國人民剛剛實現溫飽準備奔小康時,就已成為北歐國家一般的存在。不論是在工廠上班的、還是種地的,不論是孩子還是老人,在禹作敏時代都能免費享用「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待遇。這些福利足有15項,包括水電、取暖、住房、通訊、交通、上學、醫療等等。

  小村百姓把工廠利潤中的五分之一拿來修建大邱庄,這筆錢比他們所在的靜海縣全年市政建設的費用要高出二倍半。結果,外地人一進大邱庄,沒有不震驚的:城市氣息撲面而來,一排排的別墅與樓房,寬闊筆直的柏油馬路,路邊立著只有大城市裡才有的華燈,商店林立,汽車如梭,人來人往。最令人瞠目的是村子中心的院落「人才樓」,內有十六棟小樓,造型不一,花繁樹茂,掩映群樓,儼然如西方別墅群。這些房子造於80年代末期,據說每棟造價十四萬元,相當於當時城裡八十個熟練工人一年的工資。院落中的主樓像宮殿一般,由大理石砌成,有四層,都是給禹作敏一個人使用的,兩側還有游泳館和健身房,房頂被巨大的玻璃覆蓋,有陽光照耀就會光芒四射。主樓的左前方,有一座大禮堂,能坐好幾千人,那是禹作敏發表講話的地方。他對記者說:「我的辦公室消滅了『三大差別』。這個差別,大邱庄已經消滅。如果中國的一百萬個村莊都有了這樣的辦公室,整個中國就消滅了『三大差別』。」

  

  禹作敏之於大邱庄,就是教父式的人物

  可以說,禹作敏不僅成功兌現了他在1977年對全村人吹過的「牛逼」,帶領他們告別了吃不上玉米面的日子,娶了媳婦,還讓他們開上了小汽車,住進了樓房洋房,滿地都是萬元戶。村裡人回想當年掙扎在鹽鹼地的苦日子,憶苦思甜,以中國農民特有的那種感恩戴德的心理,把這一切歸功於禹作敏一個人。第一總廠的廠長張延軍說:「我的一切都是『老頭子』給的,職業、待遇、地位、能力,甚至婚姻。」

  村裡人討論「老頭子」應當拿多少工資,結果是一年五十萬元——這是當時國家主席一年工資的八十倍。但禹作敏認為這都是理所當然的,儘管《人民日報》把大邱庄創造奇迹的原因總結為「貫徹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精神」,但他的說法是:「大邱庄沒有集體的智慧」, 「沒有我禹作敏就沒有大邱庄的今天。」還說:「美國總統能拿幾十萬美元的年薪,我們中國人為什麼不能拿這麼多?」

  在出席一切場所做報告時,他最喜歡的開場白是:「我就是個農民。」(突然想起了本山子)他一直不改農民習慣,即便是在真皮沙發上,也是盤腿而坐,彷彿屁股底下還是當年的土炕。價值數萬的皮爾卡丹,也只是隨意披在肩膀上,穿得跟個皮襖似的,與他腳踩的黑色圓口布鞋混搭在一起,顯得極為突兀。他冬天不戴帽子,夏天不開空調,最喜歡的食物還是玉米碴粥。他始終未變的農民思維與作風,也讓大邱庄更像是一個古老與現代混雜的魔幻王國。

  

  大邱庄的九龍飯店

  

  

  大邱莊裡的九龍壁

  

  

  大邱庄牌坊

  禹作敏從不掩飾對財富與權力的狂熱,他說:「抬頭向前看,低頭向錢看,只有向錢看,才能向前看。」他的電話號碼是948888,諧音「就是發發發發。」雖然依靠現代工業發家致富,但在骨子裡他最推崇的依然是傳統的皇權。他看著自己六百多平米的豪宅,得意地問別人:「我的房子比中南海里的怎麼樣?」他在大邱庄修築了一座九龍壁,把村裡最豪華的飯店也命名為「九龍」,在古代這可是帝王才能用的稱謂。他在村口蓋起一座牌坊,親手寫下八個大字 「天保九如,地闊八方」,然後頒下旨意:所有訪客在牌坊前一律下車,換乘大邱庄的迎賓車——不用多說,在他眼裡,這牌坊就是古代皇宮門前的「下馬碑」。

  也難怪,當一位香港記者對禹作敏說:「有人說你是大邱庄的土皇帝……」時,他沒等記者把話說完,就笑著說:「把『土』字去掉,就是皇帝。」這話或許只是玩笑,但他的確不容自己的「皇權」遭到半點侵犯,曾這樣告訴大邱庄的幹部們:「新搭起來的領導班子,一人一把號,都吹我的調,不吹我的調,一個都不要。」

  狂熱的另一面,是他對財富與權力的嘲弄。一位官員看到他辦公樓前的「賓士600」,驚訝不已,感嘆:「我是流血流汗扛槍打仗過來的,現在也才坐一般轎車啊!」他卻說:「你是帶著窮人打倒了富人,我是帶著窮人變成了富人!」還有人說他:「中央的部長都不坐這麼豪華的賓士,你是什麼級別?你敢坐!」他變不改色地回擊:「我是農民,我沒有級,別拿我跟有級的比!」

  

  禹作敏是比政府部門更先擁有賓士豪華型SL600防彈車的農民企業家

  

  

  禹作敏送給華西村黨委書記吳仁寶的進口汽車

  對那些從北京以及各地趕來的官員,禹作敏從不迎接,也從不歡送,也從不陪著喝酒吃飯。有一次來了五位部長想見見他,正在辦公室接受記者採訪的他十分不耐煩地揮手:「不見不見,一邊去。」可以說,禹作敏的處事字典里沒有給中庸二字留任何空間。那些當官的當然會相當不爽:一貫客客氣氣、俯首帖耳的農民,怎麼就突然間出了個敢跟他們耀武揚威的?

  導致「土皇帝」入獄的事件,發生在1992年年末。12月13日,因為懷疑一個名叫危福和的外鄉人貪污公款,禹作敏的一群下屬私設公堂,動用私刑,對他進行了長達七個小時的暴力逼供,結果危福和被活活毒打致死,全身創傷多達三百八十處。

  如果這時禹作敏讓司法機關介入的話,他並不用承擔任何直接責任,但曾說出「政府的局長算個什麼,要當就當副總理」這樣狂妄之詞的他,顯然認為自己的人是擁有特權的,可以無視法律。他更不覺得動用私刑解決工廠的事是犯罪,他自己也親自動手打過人,還重金獎勵過表現威猛的打手。現在雖然出了人命,但禹作敏還是迅速安排他的人藏匿逃跑,自己又向警方做偽證,說危福和是被一群不明身份的人打死的。

  隨後,六名警方人員來到大邱庄,對犯罪現場進行調查。禹作敏把這看作是對自己、對大邱庄的挑釁。他下令自己的保安隊把六名警察全部扣留,失去人身自由的警察在饑寒交迫中度過了十多個小時。與此同時,四名涉案人員攜巨款逃之夭夭。

  

  有人說在《天狗》《光榮的憤怒》等涉及鄉村惡霸形象的電影里能看到禹作敏的影子,但要真跟敢與警方較勁的禹莊主比起來,這些只能欺負欺負村裡人的反派造化還是太淺

  警方徹底被這位無法無天的莊主激怒了。兩天之後,一隊全副武裝的防爆警察開赴大邱庄,發出通緝令並要搜查嫌犯們的住地。這一次出動了多少警力?官方的說法是四百人,但禹作敏卻對記者說有上千人。顯然,他希望把事情鬧大,再藉助自己的威望給警方施壓。他命令全村一百多個工廠的工人集體大罷工,上萬名本村及外地的農民,手拿棍棒和鋼管把守大邱庄的所有路口,與持有自動武器的警察相對峙。而禹作敏本人,則以退為進,宣布暫時辭職。

  頃刻間,大邱莊裡的氣氛緊張至極,一觸即燃。但是這一次警方採取的方針十分明確:不與村民動武,只找禹作敏對質。黨的上級機關和政府官員全都介入此事,紛紛斥責禹作敏不得阻止警察的公務。對峙三天之後,禹作敏終於扛不住了,他一反自己從不迎來送往的習慣,率領大小廠長迎接警察進村。警察算是在氣勢上壓倒了禹作敏,但在搜查村莊后依然一無所獲,他們根本沒有想到罪犯們就藏在村子里。

  

  1993年央視春晚,播放了江總書記包餃子的畫面。處在風波中的禹作敏也以嘉賓身份登上這一年的春晚,但相關內容已被刪除

  雖然身處風波之中,但在1993年的除夕之夜,禹作敏依然受到邀請並再次出席央視春晚,向全國觀眾點頭微笑。笑完之後,他乘著夜色返回大邱庄,一頭鑽進他的辦公室,思考著村莊的發展規劃,也思考著他自己的未來。當年那個敲響大邱庄村口大鐘的他,如今已是位六十四歲的老人了。他突然說了四個字:「我很孤獨。」

  那些如潮水一般湧入大邱庄的領導、企業家、記者,現在都如潮水一般消散了。「我還能幹什麼呢?」他做了最後的掙扎,打電話希望那些人再過來看看他。結果真過來幾個人,禹作敏對他們講,這次事件,是天津市領導對他的打擊報復,希望他們為大邱庄「說幾句公道話」。但他得到的消息卻是,北京所有新聞單位都已接到指示,一律不得介入大邱庄事件,以免干擾司法。

  他甚至還期待著鄧小平能到大邱庄看一看,因為小平同志在談及改革典型時,曾說過:「南深圳北首鋼,中間一個大邱庄。」然而有人告訴他,小平同志的確想來的,但「通往大邱庄的靜海縣公路太爛了,車行路上太顛簸」,就取消了。打光了所有牌的禹作敏,失去了翻盤的可能,絕望地等待著最後一擊。

  

  1993年4月,禹作敏被天津警方逮捕。大邱庄一百多個工廠的機器,轟鳴依舊。在他被捕時,這些財產至少有五億元,每年都能為他創造大約一億元的利潤。同年8月,他被法院控以窩藏、妨礙公務、行賄、非法拘禁和非法管制五項罪名,判處20年有期徒刑。與此同時,《人民日報》發表了《前車之鑒》的社論,表態堅決:「決不允許在黨內和人民政權內出現誰也管不了的『土圍子』和『土皇帝』」。

  後來,禹作敏因患有神經衰弱和心臟病被送到天津市保外就醫。但除了在1997年春,因老母親病故而回家探望之外,他再也沒有被允許踏進大邱庄一步。

  1999年10月3日,禹作敏突發心臟病,病逝於天津的天和醫院。由於仍處在服刑期間,上邊要求他的屍體不能被運走。火化之後,他的骨灰被運抵大邱庄。據說,在10月2日深夜,他曾大量吞食安眠藥。

  由於為人民謀得了利益,一個農民建立起自己的威望,進而唯我獨尊、獨裁專橫,這樣的故事在中國的高層領導集團中都不能避免,在鄉下就更為常見。禹作敏,這位親手締造了大邱庄奇迹的傑出改革者,未能擺脫這樣的人生軌跡。

  結語

  上帝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

  在牟其中、禹作敏一步步走向囚牢的道路上,他們或許談不上瘋,但卻都足夠狂。假如,讓牟其中與禹作敏重新回到1992年,也就是他們的人生巔峰之年,他們會選擇以不同的姿態繼續接下來的人生嗎?——前者不再四處做驚人之語,而是夾起尾巴「悶聲發大財」;後者則學起農民模範該有的樣子,謙恭地面對領導,陪酒陪笑。

  或許,在做出改變之後,他們也難逃走向衰落的沉浮宿命,畢竟成就他們的時代終將逝去,但至少他們可以避免「滅亡」。那樣的話,這些會被我們一笑而過的電影片段、電視畫面,也就不會藏著這些生猛往事了。

槍槍 X博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01: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