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新周刊:2004中國情愛白皮書

[複製鏈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2-17 06: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對比往年,2004年並沒有出現衛慧、棉棉、璩美鳳和木子美們挑戰我們的道德底線,但這一年,民間的情事與性事都是對上一年的繼承,更多地體現了一種微妙態度的游移和飄忽。

這是一個不確定的年代。

這一年裡,中國人的情愛世界照樣充滿了戀愛與緋聞,洋溢著醜聞與出軌,迎來了性小康的同時,也遭遇了艾滋病高發,情慾高漲之際卻是美女經濟在一片喧嘩的泛濫中滑入低迷……我們建構了一個愛情與反愛情的主題,而一切也因此陷入愛與不愛的模稜兩可、不知所以。對比往年,2004年並沒有出現衛慧、棉棉、璩美鳳和木子美們挑戰我們的道德底線,但這一年,民間的情事與性事都是對上一年的繼承,更多地體現了一種微妙態度的游移和飄忽。在寬容已達成了共識之後,人們不再揮舞起道德的狼牙棒,以不變應萬變地簡單粗暴地撩倒一片,而是開始坐下來探討真相和真相帶來的邊際效應。

公眾愛情:傾斜的戀愛資源

這一年最出位的婚戀故事,不是來自娛樂圈,而是來自科學界。82歲的著名科學家楊振寧與28歲的年輕女研究生翁帆號稱陷入愛河。楊振寧稱這是「上帝賜予的禮物,讓我重煥青春」,而翁的家人則高興地宣稱翁帆是在「奉獻」。姑且不說「為科學家獻身」是否等同於「為科學獻身」,楊翁二人的婚姻各取所需也無可厚非,只是民間的爭論可堪把味:有人認為這體現了崇高的愛情、對科學的執著;而更多的人因此對愛情失去信心,對物理學失去信心。這背後其實隱藏著一個問題:他們干擾了戀愛資源的常規分配法則。合法,但是否合理?合理,但是否值得唱讚歌?

這一年的娛樂圈,空氣中儘是情侶的香艷味道。節目主持人李湘、演員秦海璐、歌手周彥宏與鑽石商人李厚霖的情史密密地寫滿了2004年,其間,爆發了一場又一場明星與媒體間的舌戰與官司,李湘「我好愛他」的宣言也充斥了各大娛樂版。為防夜長夢多,李湘與李厚霖在見了三次面,相識了33天之後,便訂婚了,35萬元的婚禮現場讓這場爭論落下帷幕。但不管當事人對「愛」如何高調,金錢、名聲、多角戀顯然是這場事件的中心思想。

香港著名的霍家公子在這一年裡搶了人們很多眼球。先是在霍啟山與章子怡,雖然二人都青春少艾,未嫁未娶,但他們被拍到激吻的時候,民間並沒有人祝福這對小情人:情史豐富的章子怡又一次扮演了釣金龜的豪放女角色。而後郭晶晶、田亮、霍啟剛之間處處刻意保持均衡的三角關係,更讓這一段八卦從年中唱到年末;有人高呼放他們一馬,但更多的人詰問這一對奧運冠軍借緋聞上位,對不起人民對不起黨。

這些當紅美女們的價值取向,正給年輕的女孩確定一個新的擇偶規範:當前正是新興工商業主及他們的第二代唱響主角的時候。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年少、多金、時尚、有學歷、有品味。戀愛資源正向他們傾斜。

與此同時,7月15日,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透露,目前全國男女出生性別比為116.9:100,而有的省份竟達到135:100。隨後不少媒體稱,到2020年,中國處於婚齡的男性人數將比女性多出3000萬到4000萬,這意味著平均5個男性中將有一個找不到配偶。而且這一現象從明年開始將逐漸顯現出來,引發國人對「光棍」以及國運民生的討論。由上看來,擁有名或利的男士將優先擁有選擇權。

只有王菲和周迅,都是性情中人,她們沒有價值取向,只有感情取向,奮不顧身投向新戀情,不管Fans是否接受。同年,李宗盛和林憶蓮宣稱已在友好的氣氛下結束了婚姻的關係;分手的還有韋唯和她的瑞典丈夫,楊二車娜姆和她的挪威外交官。當年這三個愛情的傳奇,在2004年灑滿陽光的天空下,璀璨地破裂。

娛樂圈:緋聞艷遇滿天飛

去年外遇特別多。一張3800元的治療費欠條,讓國寶級名嘴趙忠祥被一個女保健醫生告上了法庭。當事人饒穎表示與趙有長達7年的婚外情,又告「人身傷害」,繼告「強姦」;到了年末,再加一條「性虐待」。兩人狹邪的錄音也在網上流傳,趙老師卻自巋然不動。饒穎只好放聲大哭、長跪、憤怒撤訴。法律並沒有為難趙老師,但是真相已隱然可見。相類似的還有一位不知名的女演員張鈺向媒體曝光了一盤著名導演黃健中的「床上錄音帶」,並聲稱就等著黃健中上法院告她。張鈺有節奏有準備地釋放證據,黃健中始終「懶得答理」。但娛樂圈「以色相換角色換利益」的潛規則也就此事件浮出水面。饒穎和張鈺,並不是要撕破這個潛規則,而是要維護;奈何娛樂圈的權力和資源掌握在對方手裡,他們自有生殺予奪的能力。

酒吧女歌手王納文選擇了在那英分娩前夕狀告其前男友高峰,要求高峰認子,在一番拉鋸之後,終以高峰作DNA鑒定認親,向那英向大眾公開道歉作結。三級艷星喻可欣也選擇在傳聞劉德華要迎娶朱麗倩之時,出書寫她與劉德華20年前的愛情細節及床上細節,並在做完子宮腫瘤手術之後,突然公開表示希望劉德華可以捐精給她。她們共同的說辭都是:為了告別過去。

這也隱然成為了一個新的潛規則:這些與明星有染的女人,聰明地趕在明星即將進入新生活的時候,捨身一博,敲取最後的利益。她們就像電影《手機》里武月說的那樣:「我陪了你三年,總得給我落下點什麼吧?」――她們並不希罕男主角的感情。想到台灣小明星許紹洋和林韋君的分手,傳言說他們會因分手而賠償簽約公司500萬元。公司出面解釋決非如此:「我們只是明文規定,藝人不得介入別人的婚姻,否則將賠償公司500萬元。」

城市婚戀:多元化與不確定

年初,馮小剛的電影《手機》帶給我們幾個新的說法:審美疲勞、做人要厚道、坐而論道。與他兩年前同樣關於婚外戀的題材《一聲嘆息》不同,中年男人的道德底線越來越低,主人公不再負疚,而是樂於在不同女性間游弋自如;他的挫敗不是源於道德的管束和缺失,而是因為遊戲的技法水平尚待磨練。馮小剛的這部轉型之作,恰到好處地反映了當前中年人的情感狀態;感情或曰愛情他們認為不值得執著,只需要享受和把玩。而第三者同樣抱著遊戲心態,因為有青春和美貌,她們更無所避忌,輕而易舉地把那撥F40戲弄於掌間。

另一部反映婚姻困境的電視連續劇《中國式離婚》表達了另一個主題:沒有第三者的婚姻一樣不保險。劇中提到「心的出軌、身體的出軌、身心的出軌」三種出軌,成為檢討婚姻的一種遁詞。

截至2004年12月,中國領結婚證的人數同比2003年增長了17%。但同時,離婚率也高漲。自1997年起,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離婚率正逐年上升,上海的離婚率已達到4.86‰。中新網的報道更宣稱:因為婚外情的激增,在過去20年,上海的離婚率增加了20倍,已經成為中國離婚率最高的城市。新婚姻法簡化婚姻程序和離婚程序之後,結婚和離婚益發輕率。在這種大背景下,一些人的婚姻觀念開始漸漸變化,甚至多樣化:有認識13小時就喜結連理的「閃婚」,宣告速食文化的高階化;有結了婚也堅決不睡在一張床上的「無性婚姻」,保護各自自由並預防艾滋病;有領了證也只在周末歡聚的「周末婚姻」,成為某些中產捍衛私人空間和時間的生活方式……影視作品對婚姻與感情之間的探討正在深化,正是這種現狀的投射。道德判斷在這裡無所作為,我們只看到迷茫、困惑、不確定。

而未婚者的生存狀態只有更曖昧、更不明朗。美國的《性與城市》剛向觀眾揮淚告別,中國版的《好想好想談戀愛》也從類似的角度來考量都市單身女子的情感。這些聰明、美麗又獨立的單身女性據稱已成都市的「公害」,她們像蝴蝶的翅膀一樣撲閃著,到處煽風點火,帶來不安定因素。但不同性格的女子,殊途同歸的命運都是尋找感情歸宿。這或許也反映了現實。第一撥獨生子女的「嬰兒潮」這些年正進入婚育高峰期。這也是更獨立更自我,更沒有責任感的一代。他們要麼結婚,要麼閃電結婚又閃電離婚,單身狀態是他們保持最久的生存方式。繼玫瑰之約、網戀、同城約會、6人晚餐之類的「只愛陌生人」運動之後,「8分鐘約會」成了單身城市的新愛好,只是,8分鐘就能解決都市人的孤獨和對情感的饑渴么?

文化圈:回歸的女性與放開的男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性化」已成了一種必然趨勢。在經歷了衛慧、棉棉、春樹和木子美的強烈刺激之後,今年,關於「身體寫作」、「美女作家」、「美男作家」、

「下半身」的噱頭已呈頹勢,光靠性,已不易成為購買動力。北京女作家趙凝稱自己是「胸口寫作的女人」,甚至稱「女人的乳房是很敏感的,是女人最漂亮的部位,『胸口寫作』對男人充滿誘惑力。」馬上就有讀者聲明不會再買她的書。如果說之前的幾位女作家的大膽言行尚能體現對傳統男性敘事的挑釁、對女性身體意識和書寫的覺悟和新主張,那麼到了此時,就徹底淪為賣書的廣告詞了。

當年美女作家運動中的女將衛慧和棉棉今年先後出書。新書雖然都是換湯不換藥,但兩位宿敵都出奇一致地宣稱自己是在回歸,一個以「我的禪」作總結,另一位則寫「熊貓」,意蘊一年只做愛兩次。在性的泛化之後,她們用這種姿態來宣告自己的前衛,希望把自己從一拔「80后」就開始談性說愛的小孩中超脫出來。但這種都市邊緣的情色迷惑,仍然是她們書中惟一的主題,貌似回歸,其實意味著性叛亂遠未結束。但那種火辣辣的情慾話語再不易吸引人們的目光,只因為,它們從先鋒稀釋為主流,昭告了人們一種新的危險。

這一年,也是男性雜誌冒頭的黃金時代。今年至少有5本男性雜誌先後亮相,新期刊不僅是男性精英的專業期刊,而且展示一種時尚生活態度,走《箴言》和《花花公子》路線,注入了更多性內容。於是,性的尺度、性感的尺度就成了考量雜誌水平的一個重要基準。無論是《男人裝》的肆無忌憚地走准色情路線,還是《時尚.健康》先生版的肌肉型男明星封面,大眾都是遲疑多於肯定,不屑多於讚許。事實上,這些年在女性雜誌中,關於性的話題並不比以上男性雜誌保守,問題是「她們」一般以保健和健康的面貌出現,而「他們」一般以褻玩和挑逗的表情出現。且看人們對準色情的肚量和市場的容量有多大。

媒介:「清純」已成為一種稀缺資源

2月份,繼木子美的餘響,竹影青瞳在個人博客上貼了自己的裸照,成為博客點擊率的一個新的增長點。竹影青瞳丟掉了她的教師的工作,開辦了個人網站。她平靜地說:「中國的男人心中有很深的妓女情結,很不幸地我也成了中國男人這種妓女情結投射的對象。」事 實上,她沒有涉及旁人,而博客是具有私人性的。除了一貫地質疑她在炒作以外,罵她不道德的聲音越來越小了。畢竟,你管不著。

近年來,中國人在「性的公開程度、女性之性、性行為、性關係、性的主流價值」這五個方面有了十分顯著的變化,通常在媒體率先體現。網路就是主要媒介。「青春無瑕處女網」也一度成為熱點,不過大家的議論一邊倒。「拒絕婚前性行為」本就是一個噱頭,事實上,為所謂清純處女的大學生介紹大款才是潛台詞。這個交友網站的話題很快就謝幕了,但顯而易見,「處女」、「清純」已成為一種稀缺資源,所以,被商家開了一個價碼大肆出售。

今年底,北京一家傳媒公司製作的名為《面罩》的深夜性訪談日播節目正待播出,忽然被廣電局緊急叫停,遭遇了無限期的軟禁。這是一檔以性為主題、以受訪者戴上面具出鏡的訪談為主要內容的性教育節目。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會會長高德偉說:「我對《面罩》叫停不覺得意外,但如果因為內容原因,那麼就是消極的防範。」華娛電視的《夜來女人香》能讓三位女人談情說性,也不過因為她們打的擦邊球比較小兒科。《面罩》節目製作方表示,他們的最終目的是讓含蓄的國人能脫下面罩說性――可是,結果證明,即使戴上面罩說性也為時尚早。

性商:迎來了性小康時代?

2004年的關鍵數據是19.3。這是杜蕾斯的全球性調查報告中,中國人的平均性伴侶數。中國的19.3位性伴侶遠遠高於全球的平均數10.5人;而中國人平均每年性生活的頻率卻只有90次,排全球倒數第7位,低於全球平均水平103次。為什麼性伴侶最多,性頻率卻不高?這個數據引起了普遍的質疑。李銀河、潘綏銘、史成禮等專家都公開表示不接受這個調查數據。潘綏銘在一個全國抽樣調查中報告,中國男人有過2個以上伴侶的佔16%,剩下的84%都是只有一個伴侶的。而民間則對杜蕾斯的數據進行了進一步的闡釋和分析。在網路上有人以自身或朋友豐富的性史對此數據表示理解和認同;更多的人則分析,因為調查的恰好都是一些熱衷於性遊戲或性交易的人群。

2004年裡的性調查並非僅此一回,比如首次中國女性網路性調查、青少年性知識調查等等。性伴侶個數多少不代表性小康,但進行調查並有所針對地引導和服務,那就是良好的態度。這一年,中國性學會秘書長鬍佩誠提出的「性小康」和「性商」的概念,由《新周刊》接力,成為年度的熱詞之一,宣告了一種不僅健康,而且自由與快樂的生活方式。

2004年與性小康並列的關鍵詞是艾滋病。國家衛生部在世界艾滋病日公布的評估報告稱,中國現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約84萬,其中艾滋病病人約8萬例,且疫情已經波及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國已進入艾滋病發病和死亡高峰。這一年,在湖北考察工作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專門登門看望積極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教授桂希恩;吳儀在4月6日召開的全國艾滋病防治工作會議上,高調地作出了《抓住時機推進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講話;濮存昕、蔣雯麗以中國預防艾滋病宣傳員的身份參與第15屆世界艾滋病大會;河南省上蔡縣的艾滋病疫情高發區都有「紅絲帶協會」進行志願者服務;國內首部艾滋病紀實專題片《紅絲帶》日前在浙江製作完成,即將在中央電視台以及各地電視台播出。

同一年,中國首家性文化博物館最終因經營困難遷出上海,落戶水鄉同里;內地最具規模的「中華性文化博物館」在世界地質公園廣東丹霞山建成開放;在廣州的第二屆全國性文化節暨第六屆全國計生、性與生殖健康用品展銷訂貨會火熱開幕,數萬名觀眾進場參觀;而在情人節這天,小劇場話劇《陰道獨白》在北京的上演,成為又一個呼應全球的「V日行動」的城市,是「婦女戰勝暴力」運動的一大勝利……但性健康和性教育的最好時光,還遠未到來。

選美:喝彩者乏,關注者乏

美女大賽在2004年到達巔峰:除了世界公認的三大選美賽事「世界小姐」、「環球小姐」和「國際小姐」大賽分別在三亞、濟南、北京舉辦外,像中華小姐大賽、模特電視大賽、新絲路模特大賽、2004世界精英模特大賽、汽車模特大賽等近百場比賽在中國的不同城市舉行。此外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行業選美和城市形象代言人的評選,僅全國性的選美和模特大賽就舉辦了30多個。一位模特說:「參加美女大賽很容易,每年有幾百個,上個月我就參加了三場呢!」

中國首席名模姜培琳指出:「這些年全國各種美女大賽選出的冠軍不少,但讓人們真正記住的又有多少呢?近來各種世界級選美大賽頻頻落戶中國,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些賽事在國際上已經沒有了市場。再過幾年,中國將出現一大批無所事事的模特。」國內某規模最大的模特經紀公司資深人士透露:她們的模特價格,今年居然跌了近五成。

選美小姐的質素也益發讓主辦方難堪。第二屆中華小姐環球大賽決賽中,一位小姑娘在被問及「要國家還是要錢?」時,脫口就說「要錢。」選美大賽無疑再度授人以柄,給了大眾一個抨擊的理由。12月18日,精心策劃的「人造美女大賽」在北京謝幕。去年喧囂一時的人造美女,到了今年,喝彩者乏,關注者乏。

無論是國際選美花落中國還是人造選美花樣百出,大眾再沒有強烈反應,既不雀躍也不反對,代之以冷淡和不予理踩。美女經濟今年不僅沒有因賽事的花樣繁多而繁榮,反而陷入低迷。是時候反思了。

道德:感情與性的新價值觀

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陸德明,在這個道德空前寬容的時代里,卻因為「道德敗壞」而黯然下台了。他因嫖娼事發愧而辭職,但又聲稱自己「出於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發表一篇「本人聲明」,強調「當時對方無工作,不讀書,生活困難。我犯錯既是出於同情、幫助,又是出於道德上的迷失」――給人感覺他不是在用錢購買性服務,簡直就是在扶貧了。

而南京師範大學強迫女生停課陪領導跳舞的「陪舞門事件」,也因媒體的揭發成為一起醜聞。但如果沒有曝光呢?校方聲稱這只是普通的「聯誼」;其實一直以來,這種讓年輕女子陪領導跳舞吃飯的行為都被視為「理所當然」甚至「榮耀」,沒有人追究。

事實上,一系列事件中,公眾已經開始亮出道德底線:沒有傷害沒有交易的行為,我們可能不喜歡,但不反對。而上述行為,顯然不在此列。

「自願」、「無傷」,已逐漸成為我們對感情與性的新價值標準。但是,這種道德的泛化也給生活在其中的每個人帶來危機。不苛責拜金女星不等於號召大家效仿她們,不反對楊翁戀不等於讚美「這是崇高的愛情」,不質問竹影青瞳不等於推崇她的行為,對嚴守一的外遇表示諒解和同情不等於要學習他並「吸取經驗教訓」……但,我們在對情色事件進行評價的時候,越來越政治正確語焉不詳,正表明我們內心迷惑和困頓,曖昧和混沌。正因為我們面前布滿了無限的可能和無數的誘惑,我們反而站在蛛網一樣密布交叉小徑的路口,舉步維艱。

一個不確定的年代。寬容既給我們帶來了寬鬆的生活環境和輿論空間,也讓我們無所適從。情與愛,正被越來越魚龍混雜的慾望所裹挾著,顯得如此的勢單力薄,煢煢孑立。我們是因此得到更多,還是失去更多?

亞當.斯密把內心寧靜視為效用的最終評價標準,太複雜了。2005年,我們期待怎麼樣的愛情?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11: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