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李世民做了什麼能讓黨項人以命報大唐?不得不服

[複製鏈接]

84

主題

84

帖子

574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嘴嘚啵嘚 發表於 2016-10-15 20:38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很多人認為美國是開放包容的文化,然而並不是。美國長期奉行霸權模式,自己吸血全世界,並把其他國家分成三六九等,長期輸出單一的美國價值觀,且還把一切和自己不同的價值觀都斥為「專制」、「毒裁」…… 然而中國文化則不同,長期以來,中國才是真正倡導包容開放的國家,中國人習慣把與自己不同的文化和制度加以學習和借鑒,而不是簡單排斥。在中國人民之間7頁沒有異教徒概念,中國更是世界上唯一個幾十個民族大融合長期和平共處,且很少內亂的國家。

而這一切都始於唐朝。

公元881年初,大唐王朝發生叛亂,起義的黃巢,攻陷了長安城,唐僖宗一行人逃出長安,並下令要各路諸侯奪回都城。這個時候,在黃土高原生活已久的黨項人挺身而出,傾其所有來幫助唐僖宗奪回都城。在黃巢攻陷長安城半年之後,黨項首領拓跋思恭帶著自己的部隊兵臨城下,面對數倍於自己的軍隊,他們選擇了戰鬥,拓跋思恭的兄弟在戰鬥中犧牲,但這並沒有影響到黨項人要奪回都城的決心,最終他們制服了叛軍,成功的幫助大唐平定了叛亂。



黨項人為什麼能用生命來報答大唐,大唐給予了他們什麼?

我們不妨來看看黨項人的發展。「黑頭石城漠水邊,赤面父冢白河上,高彌葯國在彼方。」最初生活在青藏高原青海湖邊的黨項人由於鮮卑人的到來而面臨或投降或遷徙的抉擇,最終拓跋部落帶著一部分黨項族人開始了漫長的遷徙。遷徙到析支之地的黨項人迎來了唐朝的統一。

在李世民之前,漢族是被認為是最正統的民族,其他少數民族皆是「蠻夷」,當誅之。在唐建立之初,黨項民族被夾在日漸強大的吐蕃和唐帝國之間。面對吐蕃的不斷侵擾,黨項人又將再一次面臨抉擇,或走或降。但就在這時,李淵禪讓退位,李世民登基為帝,改年號為貞觀。李世民的一句話讓黨項人看到了希望。「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這個「夷夏一家」的政策,讓所有的人為之震驚,因為這在此前的歷史中是從未出現過的。黨項人在思索良久以後,決定歸附,並移居黃土高原。李世民賜當時的首領拓跋赤辭為西戎州都督,並賜予李姓。

自此,黨項民族的主體部分安居在黃土高原,並從單一的游牧向游牧和農耕雙向發展,大唐滋養了他們,讓他們不再顛沛流離。而這一切都是源於李世民的政策。




我們知道李世民登基之後所做的絕不僅僅只是這些。他經常叨叨的話就是「君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在他的統治下百姓安居樂業,他在位23年,唐朝出現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景象,這種景象在任何朝代都不會出現的,更不用說現在,現在連防盜窗都可以撬,手機拿手上都可以搶,哪裡還敢夜不閉戶。眾所周知的貞觀四年全國判死刑才29人、貞觀六年全國死刑犯290人,太宗審查時令全部290人回家團年、待來年秋收后回來複刑,結果290人均準時歸來、無一人逃亡。

君主的賢明,也使得大唐的人才能夠被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他知人善用,不問出身。他鼓勵大臣多諫言,多提意見。這個鼓勵讓李世民多次在早朝中被大臣們弄得下不來台,甚是尷尬。太平盛世也迎來了商業和外交的不斷發展和繁榮,各國來朝,貞觀之年的大唐蒸蒸日上,故「貞觀之治」也代表著一種繁榮,一種高度發展的文明。

俗話說得好:「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為什麼大唐帝國能夠如此繁榮昌盛,為什麼黨項人能夠在大唐危難之時捨身相救,不正是有著像唐太宗一樣的明君的領導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0: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