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譚秉忠:未來十年才是網際網路的深水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0-25 00: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創業CEO智庫Venturous創始人表示,未來的十年,機會將是過去十年的十倍,將是產業、商業互聯互通的時候。

  



  在創投界,無數投資人的夢想就是能夠慧眼識人,投中下一個BAT。但作為當年第一輪投資阿里的人,譚秉忠在創投界卻相對低調。

  在亞洲有著二十多年投資經驗的譚秉忠, 現在是創業CEO智庫Venturous的創始人。他在1999年第一輪投資了馬雲,他和他創建的基金至今仍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股東之一。在當年大家都對電商一無所知的時候,他為何決定投資阿里?他如何看待當下的網際網路創業風潮?FT中文網就這些問題與譚秉忠進行了一次訪談。

  在訪談中能感受到他對未來的興奮,他認為在傳統行業漸漸網際網路化的過程中,蘊含著無數的創業機會。但與此同時,他對當下某些創投風潮也保持著清醒。

  以下為譚秉忠接受《高端視點》視頻訪談的文字選編:

  創業就是跟靠譜的人做不靠譜的事

  其實外界對您的了解都是因為您是第一批投阿里的人,您當時決定投阿里,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

  當時還是九幾年,誰都不知道什麼是電商。當時我有兩個主要的考慮:一,我們非常看好馬雲這個CEO,他有一種能量;二,我們很看好他當時「應該把所有生意都放在網路上」這個理念,這樣做生意效率會高很多,還能很快地國際化。中國作為一個外貿、出口,生產國,做這個很適合。但如果要問我當時是怎麼判斷的,說真的,不好判斷,只能說是我們願意跟他一起冒險,我們覺得這件事值得嘗試。

  那麼如果您要投一個網際網路創業公司的話,會從哪些方面進行考慮?或者說您喜歡投什麼樣的網際網路創業公司?

  首先還是看人。我會花很多時間跟CEO交往,甚至花一年的時間。知道這個人的長處短處,他的夢想、他真正想做的事情、他願意做的犧牲、他的團隊等;第二個,我們應該看的,就是在這個方向上,他(創業者)在做的這件事有沒有可為,他能不能做的到。而且他想做的必須是一件大事,而不是只是賺一把錢,做一個IPO。我怎麼看網際網路的投資,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跟最靠譜的人做最不靠譜的事」

  想做大事的人一定跟普通人是不一樣的。首先我要覺得他(創始人)有趣、好奇,更要有一點鬼馬,最好就是能有一點叛逆。因為理性都是根據過去的經驗,用過去的東西去判斷未來。但是現在我們處在一個極速改變中的網際網路世界。

  網紅經濟頂峰已過

  那麼您覺得當下創業潮中一些比較熱門的概念,比如網紅經濟、VR等等,值得跟嗎?

  我會關注這些概念,但是幾乎從來不跟。因為在中國每一年都會有一個新的概念。無論是以前的團購,後來的O2O,現在的網紅,你會發現,突然間出一個概念出來,然後所有人都會跟風,開始千團大戰。但是這些概念到後來都不一定會出來什麼真正的成果。我們更希望能夠找到熱潮底下根本的趨勢,然後從這個趨勢去看有什麼機會。以網紅舉例:我覺得網紅這件事關鍵不是網紅,關鍵是專業的意見領袖。網紅經濟在未來可能越來越朝向深度、專業、垂直的方向發展,在未來,專業的媒體會越來越值錢。比如說現在的羅輯思維,正在把自己往這個方向靠攏,但能不能做到,就非常看他本來(功夫)有多深了。

  那您覺得這個熱潮會持續多長時間?

  我自己(判斷這個)有一個很簡單粗暴的方法,只要這件事經常成為頭條新聞,出現在媒體首頁,這就到了關注度的頂峰,下一步它就會往下走,往下走以後真正底層的趨勢才會出現。網紅經濟我覺得頂峰已過,頂多一年。

  您以前說過,您想投資的時候,會等這個潮流或者趨勢過了頂峰,發展趨勢變平滑的時候再投。是這樣嗎?

  第一,當所有人都不關注的時候,這個價格一定是好的;第二,打仗要贏,必須要找一個據點,是其他人都沒有關注的。另外,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前面投資的時候看見一個熱潮,並不代表他能持續,因為它也是不斷地消耗新的客戶。比如一些新的網站,用戶量不停地增多,但其實他進來十個,剛開始走一個,後來走三個、五個、八個,在地大物博的中國,就算是這樣一個進十個走五個的東西,也可以延續很長的時間。

  另外一個方法很簡單,我會問一個你我都會問的問題:這個東西能不能帶來真正的價值?阿里巴巴當時是替所有人賺錢,這個是絕對的價值。網紅會不會慢慢變成意見領袖,然後再變成專業媒體,這種演變的過程還沒完整。過去每一次都是這樣的。更具體的,95年的雅虎,當時所有人以為要找信息就只能這樣找了,結果Google出現了,原來找信息不應該用黃頁的方法,應該是搜索引擎,這都是在提供價值,但是原來的方法不對。所以我覺得每個新的東西出來都有一個所謂的醞釀、整合,然後到最後起飛的過程。

  最近另一個比較熱門的概念是VR,去年被很多人稱為「VR元年」,可以談下對VR的看法嗎?您會投資這個嗎?

  (2015年)確實是VR元年,但是你問這個值不值得投,其實這個問題是相通,但是不同。VR現在還在很初期的實驗的過程,所有人其實都不知道VR未來會怎麼樣,但是到底裡面值得投的在哪裡?打個比方,早期的時候你只能不停地去假設,那麼我現在對VR的假設就是:這是一個新的屏幕(呈現方式),為什麼智能手機會出現,是因為有人發明大屏幕,可能它只是一個新的信息呈現方式。假設如果是呈現的方式,那麼可能未來所有看東西的機器都有VR,但VR可能變成只是屏幕上的一個顯示器,那麼顯示器的屏幕你會投嗎?我不會投。但是VR會衍生出新的商業模式,甚至我們坐在家裡就可以去全世界旅遊,那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可能該投的是新的旅遊方式,而不是VR。所以我現在還沒想好,但我覺得值得嘗試。就好比當年我怎麼知道電商會怎麼樣,什麼叫網上做生意,誰都不知道。在99年,我真的沒有那麼聰明,但是我覺得這個值得嘗試。怎麼嘗試呢?就是挑一個最聰明最靠譜的團隊去嘗試一個最不靠譜的事。VR這件事值得我去思考,但坐在這兒思考沒有,那我還不如投點錢,找個聰明的團隊試試看,跌跌撞撞,可能下一個阿里就出來了。

  未來十年的機會是過去十年的十倍

  那您未來最看好什麼領域?

  我現在最看好幾個領域,比如所謂的智能,就是很多人說的網際網路+。所有的傳統服務正在更智能化,所有的商業,所有的服務都會越來越智能化。但智能化對大部分傳統行業是一個挑戰,因為你需要大數據,還需要實時處理這麼大的數據量。這些數據類的系統在傳統行業幾乎是沒有的。我覺得未來5到10年,在傳統行業智能化的大浪潮中,我能看到幾乎是無限多的機會。

  很多人說,已經有BAT了,大的機會已經全部給人吃掉了,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未來十年的機會是過去十年的十倍,我非常肯定。因為過去我們只是把一些相對比較容易的行為網際網路化,看個電影、玩個遊戲,這些服務是相對簡單的。未來十年是深水區,就是真正的產業、商業,比如說銀行,當他們內部真正開始互聯互通時,出來的商機是無限大的,我十分看好,我對未來非常興奮,真的有很多機會在前面。

  還有就是網際網路金融,我們正在等著網際網路金融出現一個顛覆性的產品或方法。我們自己的團隊現在都花很多時間在研究金融。

  所以說您現在正在等待一個比P2P更能代表網際網路金融未來的產品,或者商業模式?

  對啊,我自己現在的判斷是,有可能未來最大的銀行是蘋果公司。全世界的有錢人大部分用蘋果手機的。比如說,另外一個安卓手機有一個新的金融服務,但是你要放棄你的蘋果手機,換成另外一個手機才能用,你會換嗎?不願意吧。但是如果蘋果說,我有一個新的產品,不完美但是會越來越好,你今天不用,可以一個月後用,一年後用。它已經有你的身份、指紋、賬號,你現在去銀行不就是做這三件事么? (判斷這個事情)我們先不用過去的經驗,找到這個事情的根本,什麼叫金融服務,你的蘋果手機可能是未來蘋果銀行的ATM。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0: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