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Nature:利用實驗室培養的幹細胞再生猴子心臟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6-10-11 23: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生物谷2016-10-11 18:40:25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日本研究人員在實現器官再生中取得重要進展:利用猴子皮膚細胞產生的幹細胞讓5隻患病的獼猴受損的心臟再生。相關研究結果於2016年10月10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llogeneic transplantation of iPS cell-derived cardiomyocytes regenerates primate hearts」。

  

  這一實驗有助實現提供一種巨大的無爭議的再生細胞來源以便將這些細胞移植到心臟病患者體內來治療這些患者的目標。

  這將會緩解從胚胎中或者從移植受者本身收集幹細胞的需求。

  日本研究人員在這項研究中所使用的幹細胞是所謂的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s)。iPSCs經誘導后產生被稱作心肌細胞的心臟細胞。

  iPSCs是通過促進成熟的已特化的人細胞(如皮膚細胞)返回到一種中性的幼年狀態,在此狀態下,它們能夠產生任何其他類型的人細胞。

  在iPSCs技術出現之前,多能性幹細胞是從人胚胎中收集的,在收集時,胚胎被破壞,因而也引起爭議。

  還有第三種類型的能夠直接從人體內收集的幹細胞。「成體」幹細胞存在某些器官(包括心臟)的深處來補充受損的細胞。

  成體心臟幹細胞已在心臟病患者體內實驗性地使用過。胚胎幹細胞療法已在治療嚴重性心力衰竭中表現出成功的希望。

  但是日本研究人員說,他們的研究是首次利用iPSCs修復心臟損傷。

  人iPSCs長期以來被吹捧為一種大有希望的用於心臟修復的細胞來源。

  但是日本研究人員寫道,利用患者自己的細胞產生iPSCs是「耗時費力的,成本高昂的」,同時利用其他人的細胞培養出的心臟細胞可能被受者的免疫系統作為外來物加以排斥。

  在獼猴臨床試驗中,日本研究人員選擇免疫系統細胞中的一種在供者和受者之間相匹配的分子來阻止受者體內的免疫防禦系統識別這些植入的細胞,從而不會對它們作出反應。

  他們也讓這些獼猴服用作用較為溫和的免疫抑製劑藥物,並且監控它們12周。

  日本研究人員觀察到儘管存在心律不齊的問題,但是這些細胞改善這些獼猴的心臟功能。重要的是,這些植入的新細胞未遭受免疫排斥。

  論文通信作者、日本信州大學科學家Yuji Shiba說,「我們仍然有一些障礙,包括腫瘤形成的風險、心律不齊和成本等。」

  但是他對iPSCs產生的心臟細胞將在幾年內用於人類臨床試驗的測試當中充滿自信。

  未參與這項研究的專家們說,它是一項巨大的進步,但是提醒道,前面仍然好長的路要走。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心臟學家Tim Chico(未參與這項研究)說,「我認為利用幹細胞治療心力衰竭不會在多年後成為現實。」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23: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