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這部電影里的動物們,演技秒殺了今年的百花影帝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0-12 00: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條姐 電影頭條

  

  說到動物紀錄片,你第一個想到什麼?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又到了動物們交配的季節。」

  趙老師和《動物世界》簡直是童年經典。

  但是,如果一輩子只能看一個自然紀錄片系列,這個系列一定不是《動物世界》,而會是雅克·貝漢的《自然三部曲》。

  前兩部,都是豆瓣九分神作。

  

  

  其中,《海洋》號稱是史上投資和票房都是最高的紀錄片電影。火爆到什麼程度呢,我年紀小(······)沒見過當年的盛況,但@胤祥 是這麼說的:

  「今年法國影展,北京開票第一天《海洋》被哄搶,第二天即已售罄。法國文化中心第二輪,聽說不少人寧可站著也要看。8月12日《海洋》配音版上映,到這一周,華星UME從第一周的每天一場加到每天四場。去看的那場12:05,滿場。我不知道除了《周恩來外交風雲》,內地影院里還有木有過這麼火爆的紀錄片。」

  

  時隔多年,這個系列終於迎來了終章。天上飛的水裡游的都拍過了,陸地的故事名叫:《地球四季》。

  

  鏡頭的記述,從八萬年前的歐洲大陸開始娓娓道來。八萬年前,是廣袤而荒涼的冰原——

  

  後來,迎來了森林的黃金年代,動物與植物和諧共處,畫面美好得讓人懷疑是電腦特效——

  

  而現代的歐洲,已經成為人類的耕地、鄉村和城市。

  

  這次配音的是黃曉明和蔣雯麗,旁白一如既往、非常克制。(有人調侃過姜文《海洋》的配音有種即將罵街的既視感,這次終於不會了!)

  動物紀錄片往往流於科普的事實羅列,但雅克·貝漢生產了屬於自己的套路。

  「科普的事實羅列」系,就像《動物世界》——人類高高在上,看破季節的變化和動物的一切天性和命運,自詡為一個溫柔的天神。

  而《地球四季》繼承了《海洋》和《遷徙的鳥》的那種更為本質的溫情。借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老話,就是萬物生靈,情同此心。

  

  這是所有出鏡的動物,但你幾乎不會在旁白里聽到任何關於名字和習性的解說。

  全片一個半小時,除了寥寥的幾句關於歷史進程的人話,就只有動物聊天、動物吵架、動物教育小動物、動物狩獵、動物做鬼臉。

  藉助嫻熟的鏡頭剪接和充滿溫情的配樂,你會發現你不僅能聽懂獸語,還能看懂它們的微表情。······夭壽啦!動物變成人啦!

  

  動物們沒有經過訓練的自然反應絕對是我看過最「清新脫俗」的演技。

  這是雅克·貝漢一貫的魔法,他能將管你是哪個國籍的觀眾都變成通獸語者。

  在影院的一個半小時,足夠讓你忘掉你身處城市縱深之處,忘掉你是人。

  你是森林裡的精靈,你陪伴母鹿分娩、雛鳥出巢、小狼狩獵、野馬飛奔、棕熊打架。

  

  這種「不是人」的體驗,真的太棒了。

  而最有衝擊力的看點,可能也許大概還應該是「萌」······

  

  影院里坐在我身後的女孩,不時發出輕輕的「可愛」、「好可愛」、「太可愛了吧」的驚呼······也為我的觀影體驗增加了很多暖呼呼的感情色彩······

  

  就像雅克·貝漢在《海洋》的旁白里說的:「一個小男孩問你,海洋到底是什麼?你可以告訴他很多數據和拉丁語學名,但答案並不在書里。想真正知道海洋到底是什麼,你必須親眼見到它。」

  森林也是。雅克·貝漢給了我們一個見到森林的機會。

  《地球四季》的呈現很貴。

  光拍攝就用了五年,在拍攝的過程中,製作團隊必須研究氣候變遷、地域生態的發展軌跡、物種繁衍,必須研究上千種動物、必須為這些動物輾轉多地。

  

  鏡頭的捕捉也很難搞——攝影機要怎麼近距離地拍攝憤怒的大型食肉野生動物、怎麼以80mile的速度去追拍一頭急速奔跑的羚羊、駿馬、野狼或野豬、怎麼拍攝轟然崩塌的冰山?

  

  而令人悲傷的是,《地球四季》最終呈現給我們的、非常昂貴而美好到近乎虛假的影像,本該是人類司空見慣的美景。

  這就是《地球四季》的後部試圖講述的——隨著人類社會發展,森林資源被飛速消耗。曾經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都成為被狩獵者,棕熊離開森林的背影,怎麼看都有點敗走麥城的味道。

  森林的黃金時代結束了,不知道地球上現存的幾片原始森林還能撐多久。

  這段「說教」,卻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

  @徐若風 說:「立意毫無突破,淺且散,最後竟然還有「現在保護還來得及」這樣猝不及防的雞湯....」

  

  其實呢,雅克·貝漢今年75歲了,他的作品在豆瓣過9分的就有八部。

  

  

  

  他比任何人都懂得如何討好觀眾和評論家的趣味。

  但也許正是因為他見過真正的自然美景,才會寧願頂著「說教」的名頭,為「可持續之美」的理念振臂一呼。

  最近,第三屆「中法環境保護月」(9/27-10/27)的活動正在中國25座城市分別進行著。《地球四季》是本屆環境保護月的開幕影片,正中本屆環境保護月「生物多樣性」的主題。

  為了支持本屆環境保護月,9月28日,歐萊雅中國還特地招募了粉絲組成觀影團,在上海靜安嘉里中心免費觀影,不知道有沒有幸運的朋友到場。

  這部描述了動物和自然之美的環保電影所傳達的保護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歐萊雅集團一直以來都踐行的#美麗,與眾共享#承諾不謀而合。

  歐萊雅以持續創新的配方工藝,可再生的原料和環保包裝來提高環境效益。從綠色生產到綠色運輸,歐萊雅將每一個產品對環境的影響足跡降到最低,其中,蘇州尚美工廠近期還榮獲了LEED鉑金獎,成為全中國第4家獲得鉑金級認證的製造業工廠。

  同時,歐萊雅一直倡導可持續生活方式來提高消費者的環保意識,鼓勵消費者做出可持續消費的選擇。不僅在供給方作出保護環境的表率,也不斷努力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鼓勵與員工、供應商、社區,共同分享可持續發展。

  美不只是粉飾后的自我陶醉——保護環境,就是在保護美麗的動物、美麗的地球、美麗的我們。而作為傳遞美的使者,歐萊雅不僅僅製造美麗,更關注美的可持續性。

  唔,廣告打完了我會死遠點的,大家要記得支持美的使者歐萊雅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1 17: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