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第一時間看完了李安新片,我含淚給了60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0-21 05: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硨磲大爺 於 2016-10-21 05:34 編輯

  紐約時間10月15日早上八點

  小編來到AMC林肯中心影院

  參加李安新片的媒體場看片

  沒錯,就是你們期待已久的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然而見證這一切的小編

  本以為本片可以9分飛起

  卻含淚默默給了勉強及格

  

  ▲媒體招待會舉辦在紐約埃塞克斯豪斯JW 萬豪酒店

   ▼

  猶記當時這部新片

  還在選角的時候

  就已經成為熱門話題

  甚至提前預約頒獎季

  原因不外乎兩個:

  李安作品和3D+4K+120fps

  對於大眾影迷來說,李安就像一個金字招牌:

  

  其次是那個具有革命性的數字組合。作為「過來人」,小編很負責人地講: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120幀4K畫面和3D組合非常湊效!3D電影中一向模糊的畫面終於被細節豐富地呈現出來,畫面里的一切彷彿更加觸手可及了——無論是戰爭戲里彈出的子彈殼,亦或是士兵從嘴中呼出的寒氣,都為這種浸入式真實感加分不少。

  

  但是像這樣的高幀數的電影(普通電影只有24幀,再高一點的也就是[霍比特人:意外之旅]的48幀),全球卻只有5家影院支持放映。

  即便出品方改造升級部分影廳,接[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回家,也改變不了「供不應求」的市場。據傳票價不便宜,等同於看一場明星演唱會的價錢。

  

  ▲為了李安新片,北京的悠唐博納影院

  進行升級改造預計11月完工

  ▼

  和很多人一樣,小編也很好奇,為什麼偏偏是120幀?!

  

  李安導演親自回答說:「很簡單,因為好看」!

  對,這個年過花甲的老頭還是這麼任性,畢竟從小違背父願選擇電影開始,就沒有停止過任性。

  

  

  ▲[比利·林恩]片場的李安導演

  技術方面的嘗試,李安從[少年派]就開始「預謀」了。

  [少年派]是李安第一次接觸3D,自那之後,就覺得24幀不行,是當時技術水平下「最便宜」的選擇。

  

  ▲但就是這樣的便宜選擇,也能讓小編看得很享受

  李安說他想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連最近賈樟柯也提出明年要拍攝VR電影。

  可見新鮮技術對這些成名后的導演來說確實是噱頭不錯的嘗試。

  

  ▼

  但無論怎樣

  技術只是幫助敘事的工具

  電影最重要的還是故事

  最為擅長小說改編創作的李安,從第一部英語片電影[理智與情感](改編自簡·奧斯汀的同名小說)開始,就讓觀眾感嘆一位東方導演竟能將西方價值觀中,人類情感的細膩與諷刺表現得如此到位。

  

  ▲李安導演的[理智與情感]劇照

  當小編就這樣帶著理所當然的想法看本片的時候,卻發現這次的故事被搞砸了,甚至有媒體用「奧斯卡最佳導演的罕見失誤」來形容本片。

  

  ▼

  [比利·林恩]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電影,講述一個19歲男孩比利·林恩加入美國步兵后,被派往伊拉克。

  為展示作戰成果,感恩節當天,比利一行人被政府召回與娛樂明星同台,不久后重返戰場的故事。

  

  縱觀這些年的奧斯卡熱門,大多都是戰爭相關的影片。

  比如,卡梅隆前妻導演的[拆彈部隊]擊敗[阿凡達],獲得最佳導演;再有老牛仔與小浣熊的[美國狙擊手],也是奧斯卡多項提名。

  所以,[比利·林恩]的故事完全迎合頒獎季,再加上[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編劇,看上去穩操勝券的樣子。

  

  

  

  

  ▲上[拆彈部隊],下[美國狙擊手]

  但現實是,編劇並未過多考慮原著那種「缺乏前因後果」的情節特殊性,導致了文字轉換成畫面的斷層。這個劇本不僅缺乏推動劇情前進的動力,而且存在閃回過多導致情節支離破碎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原著小說只是關於比利在體育場一天內的經歷而已——並不勝在劇情,而是側重通過主人公比利大段的心理活動來渲染反戰的諷刺氛圍。

  

  

  ▲片中拉拉隊員的出現

  頗有幾分[美國麗人](下)的意味

  電影則直接捨棄了採用更恰當的第一人稱敘事來表現內心,轉而通過大段支離破碎的「閃回」戲份來呈現。

  「閃回」堪稱是今年好萊塢新片的一大頑疾,從DC大製作[自殺小隊],再到本片,都被用成了「偷懶無用」的敘事方式。

  

  ▲主角的臉部特寫,連接著一次次故事的閃回

  而[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全片一共有三條線:家庭、戰爭和足球體育館的主線。

  而三條線相互獨立、缺乏時間條理性的呈現方式,不僅容易讓觀眾感到困惑,而且難以達到對角色的移情作用。總體下來,這些閃回線索會帶來一種七零八落的斷裂感。

  

  敘事層面的分散割裂僅是宏觀上的寫照,對於微觀個體人物的塑造本片也缺少說服力。

  編劇犯了角色塑造上最為忌諱的一點:將主人公塑造成了一個極其被動的角色。

  在整個故事裡,比利(很多時候都是被工作人員和隊員所牽著走——去開新聞發布會,參加中場戰事表演等)。就連這個角色也一直被劇情所決定,他要去「做什麼」,而無法作為主角去推動劇情發展。

  

  

  ▲新人喬·阿爾文在國旗敬禮時

  泛紅眼珠留下的淚水和堅毅的神情

  成為本片最精彩的一幕

  同樣令人眼前一亮的還有克里斯汀·斯圖爾特,在一種文藝片的磨練下,美K的演技絕對是出色的。

  

  ▼

  「

  對於本片的結尾處理,李安仍給出了令人滿意的答案。

  他的電影,永遠不缺精品結尾,無論是[斷背山]最後一幕,恩尼斯神情憂傷地輕撫著逝去愛人傑克的牛仔衫,還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提供故事的另一種現實解讀,動容之餘總帶著一絲沉重。

  

  ▲[斷背山]劇照

  這次在[比利·林恩]中,李安對電影結尾的處理也是一如既往地細膩感傷。

  原著小說里比利那略帶絕望和迷茫的情緒交織,被「安式」鏡頭精心包裝之後,呈現出的是夢幻、溫馨帶有一絲「成長」的氛圍,並將比利通篇所糾結的情感升華至了最高點。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並不會成為李安探索120幀的終點。在《看電影》的專訪中,李安表示,如果可以,他依舊希望在下一部影片[拳王阿里]中,繼續使用120幀技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1: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