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麼一身肥肉怎麼也減不掉?科學家:這都是「命」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6-10-27 10: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6-10-27 09:49:14  出處:網易科技  作者:陳思 編輯:萬南  

  10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一項研究表明,大腦白質結構更完善的人更易抵制美食的誘惑,在節食時也更易堅持,也就是說,節食減肥所需的意志力或許是內置於人腦中的固有機制。肥胖者或許可以自我安慰一番,原來瘦不下來不是因為自制力不足,而是天生使然

  

  肥胖已成為一種全球現象,飲食行業收入頗豐。減肥歷程和體重管理都不是件易事。減肥者需要持續抵制現代世界的諸多誘惑,對市面上各種美味的加工食品說「不!」真是件難事。

  事實上,維持均衡體重的自我調節機制與人腦密不可分。

  大腦中的執行控制和獎勵機制之間的聯繫是本文要探討的核心。人類大腦中與減肥相關的結構究竟是什麼?

  發表在《認知神經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來自達特茅斯學院和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利用fMRI設備檢查了36名長期節食者。接著,他們研究了參與者大腦中執行控制和獎勵機制之間的聯繫。他們發現,身體脂肪百分比較低的參與者擁有著更完善的白質通路(white matter pathway),這一通路連接著大腦中的執行控制和獎勵機制。

  這篇文章寫道,「白質完整性較低的人可能更難抵禦自我獎勵的誘惑,因此相較白質結構更完整的人,他們成為肥胖者的幾率更高。」

  這樣看來,節食減肥單靠自我剋制還不夠,還與人腦的內在構造有關。一些節食者容易堅持,因為他們大腦中的白質通路更順暢。

  而對於一部分人而言,很不幸地是,他們更容易在節食期間對是否該吃點東西這類外部獎勵線索做出極端反應。一旦失去認知控制能力,他們就會開始暴飲暴食,食用高脂肪、高糖和偏鹹的垃圾食品,最終造成減肥失敗。

  

  36名長期節食者的平均體脂比例為29.6%。研究者要求他們對一些圖片進行重新評估,以轉移他們對手頭任務的注意力。這一過程中,研究者使用了與食物相關的提示和MRI掃描。

  MRI掃描結果清晰地表明,面對食物線索,這些節食者的大腦中心會迅速活躍起來。研究者也使用了擴散張量成像(DTI)技術來分析實驗結果。

  體脂比例低的人更容易保持節食習慣。而體脂比例較高的人由於大腦已對食物上癮,因此抵制誘惑的能力較弱,在保持節食習慣上不容易堅持。

  還有一些證據表明,反覆節食會導致體重管理能力下降。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6-10-27 10:26 | 只看該作者
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種新興的神經影像學方式,其原理是利用磁振造影來測量神經元活動所引發之血液動力的改變。由於fMRI的非侵入性、沒有輻射暴露問題與其較為廣泛的應用,從1990年代開始就在腦部功能定位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目前主要是運用在研究人及動物的腦或脊髓。

由於神經元本身並沒有儲存所需的葡萄糖與氧氣,神經活化所消耗的能量必須快速地補充。經由血液動力反應的過程,血液釋出葡萄糖與氧氣的比率相較於未活化神經元區域大幅提升。這導致了過多的帶氧血紅素充滿於活化神經元處,而明顯的帶氧/缺氧血紅素比例變化使得BOLD可作為MRI的測量指標之一。
血紅素氧化狀態(帶氧血紅素)的時候為抗磁性的,相對於缺氧血紅素為順磁性的。[8]根據血液中血紅素的氧化比率可輕易的分辨出不同的磁共振訊號。血液中帶氧血紅素的濃度上升,相對的BOLD信號也會隨之加強。藉由MRI搜集這些血氧濃度相依比訊號可以得知腦部中的血流與氧氣消耗量值。雖然這些訊號是極小量的,但仍可以表現出腦部中腦區的活化程度。當腦部正思考或做動作或是接受一種經驗過程,可以利用一系列嚴密的測量來確定哪些腦區是負責思考、運動、經歷經驗。

幾乎大部分的功能性磁振造影都是用BOLD的方法來偵測腦中的反應區域,但因為這個方法得到的信號是相對且非定量的,使得人們質疑它的可靠性。[9]因此,還有其他能更直接偵測神經活化的方法(像是氧抽取率(Oxygen Extraction Fraction, OEF)這種估算多少帶氧血紅素被轉變成去氧血紅素的方法[10];或偵測神經訊號造成的電磁場變化[11])被提出來,但由於神經活化所造成的電磁場變化非常微弱,過低的信雜比使得至今仍無法可靠地統計定量。

神經信號與血氧濃度比之間的關係目前正在研究中。一般來說,血氧濃度比跟血流量有一定程度的關聯,近幾十年來有許許多多的研究指出血流量與代謝率之間的關係[12],也就是說,為了提供養分給神經的代謝所需,血流供應的地點跟時間被嚴密的控制。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 12: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