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毛主席是這部書的忠實讀者,這個人為它傾盡半生心血

[複製鏈接]

77

主題

85

帖子

3439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43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自學成才 冒名求學

舒新城是湖南省漵浦縣人,1893年出生於一個佃農家庭,自幼聰慧過人,讀書過目不忘,而且非常刻苦。可惜因為家貧,上不起學,舒新城只能靠自學。

不過,這並沒有影響他學識的積累。1914年,舒新城打算投考嶽麓高師,但因為沒有上過中學,就拿了他人的中學畢業文憑冒名報考,沒想到,竟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


(舒新城自拍像)

可入學不久,舒新城就被人揭發。幸虧著名教育家、嶽麓高師的校長符定一先生慧眼識才,當他了解到這個年輕人是因為家境貧困才沒有念過中學,學識卻遠超同齡人,不但允許他繼續上學,還讓他恢復了本名。     

後來,舒新城在嶽麓高師以優異成績畢業。

伯樂追馬 初次邀約

《辭海》的編纂最早啟動於1915年,動議人是中華書局的創辦者陸費逵先生。

舒新城後來投入到《辭海》編纂事業並做出巨大的貢獻,正是因為陸費逵不僅伯樂識馬,更是「追馬」,再三延請,還因此成就了一段文壇佳話。


(中華書局創始人陸費逵)

早年,舒新城一直致力於教育事業,僅1924年至1928年秋,他共編著了各類教育書籍17種,20冊,405餘萬言。彼時,已然是教育界的明星。

1922年秋,舒新城在吳淞中國公學任教,陸費逵來校演講,兩人一見如故,陸費逵便提出請他加入中華書局,但沒能如願。

1923年,兩人再次見面,陸費逵重申前請,舒新城以他不願主事管理為由,再次婉言謝絕。


(舒新城在吳淞中學<中國公學>任教時留影)

陷入風波 易容逃遁

到了1925年,曾有「冒名考學」這一「劣跡」的舒新城,又惹上了一段「師生戀」風波。

其實,舒新城除了是著名的教育家和出版家,還是民國時期一位攝影家,出版有攝影專著和個人攝影作品集。


(舒新城1930攝影作品《削蘋果的女人》,柔焦效果不錯吧)

那時,舒新城在國立成都高等師範學校任教。該校預科班有位女生叫劉舫(劉濟群),成績優良,面容姣好,拿今天的話講,可是「校花」。舒新城愛好攝影,劉舫很好奇,漸漸交往日多,兩人「師生戀」的風言風語便傳了開來。

那可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學校方面先拿劉舫開刀,強令她轉學,但遭到了有新思想的學生抵制。結果,4月27日晚,百餘名學生集會示威,要校長收回成命。校方迫於壓力,只能放棄,但又轉而向舒新城發難。

4月28日上午,學校召集全校教職員工和學生開會,以「誘惑女生、師生戀愛」的罪名,宣布緝拿舒新城。校長還去軍署請兵,並派人去到舒新城的住所和街上尋捕,明令「捕得即行毆斃」。

得到消息的舒新城連忙躲避。當時的「風聲」可謂緊張,四川軍警發布了全省通緝令。舒新城在朋友的幫助下,輾轉躲藏。最後,他一改平時西裝革履的裝扮,換上長袍布履,戴上墨鏡,剃成光頭,於5月11日凌晨趁著城門軍警睡眼朦朧逃出了成都,然後又輾轉多日,終於逃離了四川。

不過,這段風波也促成良緣。1931年,舒新城與劉濟群結婚。


(舒新城、劉濟群與孩子上世紀五十年代在上海)

不懼緋聞 再顧茅廬

這場性命攸關的風波,在當時大大影響了舒新城著名教育家的「清譽」,但一直器重舒新城的陸費逵卻對他更加欽佩。

1925年6月,陸費逵和舒新城見面,再次提出邀請舒新城加入中華書局。但舒新城表示,他的理想是個人辦學,至於經費,打算通過編纂詞典來籌款。

無奈之下,陸費逵只能退一步,但建議舒新城編纂百科類詞典,由中華書局幫助出版,並以預支版稅等方式在經費上大力支持。這部《中華百科辭典》最後在1930年由中華書局順利出版。

1928年3月,陸費逵致信舒新城,又一次邀請他主持中華書局早已啟動但擱置已久的大型辭書——《辭海》的編纂。舒新城情誼難卻,勉強應承了下來。於是,4月,舒新城來到上海與中華書局簽訂了主編《辭海》的契約。自此,他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份工作中來,在南京、杭州兩地招募人員,日夜編纂。

但陸費逵還「得寸進尺」,再次提出請舒新城出任中華書局編輯所長一職,舒新城仍不肯爽快答應,推以將來再說。隨後,舒新城將《辭海》編輯室先後設在了南京和杭州。

1928年10月,陸費逵趕去杭州數次,每次見舒新城都老調重彈,鍥而不捨的請舒新城出任編輯所長。在陸費逵反覆說服之後,舒新城終於答應。

1930年1月1日,舒新城走馬上任中華書局編輯所長,同時兼任中華書局圖書館館長,從而正式展開了他人生的另一個階段——編輯出版家的生涯。


(中華書局圖書館)

傾注心血 書就大義

1930年正式入主中華書局編輯所后,作為直接領導,舒新城在《辭海》編纂上繼續傾注大量心血。

和以前著眼收錄歷史典籍中的舊詞不同,舒新城強調把搜集新詞列為工作重點。當時發生的重大事件,如「塘沽協定」、「上海事變」、「甲午之戰」、「山東問題」等均收入在內。

要知道,這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舒新城和中華書局承擔了極大的政治風險。

對有人提出不要收入這些可能得罪日本人的詞條,舒新城嚴加駁斥:「敵人強加我之事實,竟默然不提,未免太不近人情!」

他還說:「再將日人近出之詞典檢錄,即有上海事件之辭目,且敘述甚詳,顛倒是非之處尤多。我以立場不同,絕不能將日人的污衊之詞一一抄入,替政府增罪名,替強鄰造反證。但中華民國國民之觀點萬不可移動」。

舒新城和中華書局在當時國破家亡、民族救亡圖存的背景下,以文化人熱愛祖國、忠於人民、忠於史實的氣魄,以「春秋筆法」對有關涉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條目一一如實作了敘述。如:

「塘沽協定」詞條:「日軍自九一八起,侵佔我國遼、吉、熱、黑四省后,又陸續向關內進兵,威脅平、津……」;

「山東問題」詞條:「民國四年,歐戰初起,日本以對德宣戰為名,佔領膠州青島以及膠濟路……」。



(1936年版《辭海》)

這一版《辭海》於1936年12月出版上冊,1937年又出版了下冊。出版后,即獲得社會廣泛的讚譽。

主席重託 「一定要干」

和所有文人一樣,毛主席也是《辭海》的忠實讀者。

1957年,第一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期間,毛澤東見到舒新城時說:《辭海》我從二十年前使用到現在。在陝北打仗的時候也帶著,後來在延川敵情緊急的情況下,不得不埋藏起來,以後就找不到了。現在這部書太老了,比較舊,希望修訂一下。

其實,舒新城早在1920年就與毛澤東共事過。當時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任教,而毛澤東則在該校任小學部主事。舒新城早年與毛澤東一樣,也參加過「少年中國學會」。

1957年9月17日晚,毛澤東到上海視察,單獨接見了舒新城。舒新城向主席提出編篆《辭海》修訂本和百科全書的建議。毛澤東當場表態:「我極為贊成,到現在我還只能利用老的《辭海》《辭源》,新辭典沒有。你的建議很好,應寫信給國務院。」毛主席又勉勵舒新城:「你應掛帥在中華書局設立編輯部,以先修訂《辭海》為基礎,然後再搞百科全書」。

但人手不夠,經費有限,且自己年紀又大了,這讓舒新城對編纂《辭海》感到很為難。毛澤東風趣地說:「你有兒子嗎?自己幹不了,兒子繼續幹下去。」他鼓勵舒新城「一定要干」。

在毛澤東的支持下,上海很快確定了「百位幹部,百萬元經費,五年時間」強大的人力物力保障。



經過7個月的籌備,1958年5月,中華書局辭海編輯所成立,66歲的舒新城再次出任主任。1959年春,《辭海》編輯委員會成立,舒新城任主編,呂叔湘、陳望道、夏征農、陳翰伯等一大批知名學者和政界官員參與,那可是當時中國出版界最為豪華的陣容。

遺憾的是,1960年,舒新城終因癌症擴散而逝世,未能看到修訂版《辭海》的問世。

舒新城病逝后,陳望道先生接棒主編。1957年版的《辭海》最終於1965年公開發行。

舒新城生前雖未看到修訂版《辭海》的出版,但由於他建國前後兩度主持《辭海》工作,他的名字已與《辭海》共長存。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6 19: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