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聊天少問「在嗎」,多學習這5種聊天方式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0-13 05: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天中,我最討厭別人問「在嗎」或者發「微笑」表情。

  對於那些問我「在嗎」的人我都不回,因為我相信如果你有急事,你會打電話給我,或者發了「在嗎」后的幾分鐘時間裡,你會接著說找我的原因。

  不過,我所收到的「在嗎」,大部分都是對方發了「在嗎」后,有時候等了十幾分鐘、一兩個小時、一天時間也沒見對方繼續說明來意,多半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既然沒什麼事,我又何必耽擱時間與你閑扯,畢竟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

  

  

  

  有事叨擾別人,想麻煩別人幫忙前,比起冰冷又顯套路的「在嗎?」或一個讓人感覺帶有虛情假意的「微笑」表情,不如給「在嗎」的前面加上對方的名字或昵稱,後面開門見山說主題,這樣顯得近人情有溫度,收到信息的人也會回復你,當對方回復你后,你再態度和藹的說明自己需要對方幫助的原因。

  一、耽擱時間,也影響溝通效率

  前一段時間,時常有一個讀者問我「在嗎」,看見留言時過去了十分鐘,我回復說在的,五分鐘后她回復在幹嘛?我問有什麼事,過了幾分鐘她又說沒事,隨便聊聊。

  讓人愉悅的聊天或者說會聊天,不一定你非得幽默風趣,通曉各種典故軼事,有啥說啥,別拋下「在嗎」的魚竿把別人釣出來了,結果自己又沒有什麼特別重要的事情。

  

  從溝通角度來說,沒事隨便聊天非常浪費時間,而且也會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我工作那會兒有一個同事就喜歡發「在嗎」,這件事讓我記憶猶新的原因是因為她

  的「在嗎」讓我開會遲到。

  她問我「在嗎」,我沒能第一時間看見,過後回復說在,等了一會兒她說之前發信息是想告訴你3點去開會,然而當她發這條信息給我時已經3點過了,開會遲到了。我忍住內心的鬱悶心情,說了一句麻煩以後有事說重點,要不然耽擱工作效率。她回復了一句:哦。

  忘了說,「哦」這個詞無論是職場還是生活中都不要隨便用,不但會讓別人覺得你高冷,不易近人,而且也會讓別人產生「我一腔熱情,你一個『哦』字把我打發了」的失落感,既會讓友情受到傷害,也會讓你工作中的溝通變得很吃力。無論在職場中抑或生活中,一針見血就能解決的問題,不要拖泥帶水。

  二、學會說重點,少套路別人

  我在班級群里問過同學,大家對於聊天中發「在嗎」有什麼看法?大汪第一個訴說自己的「辛酸史」。

  大汪說,有一個關係普通的朋友總喜歡給他發「在嗎」,由於好奇心作祟,大汪就問怎麼了,然後套路如下:

  「在嗎?」

  「怎麼了?」

  網上買了1件小東西差幾元錢,借給我零錢等會還你。

  於是,大汪借給了對方,也不抱希望能收回這錢。幾天後,女生又問「在嗎?」他依舊說怎麼啦,女生說手機欠費了支付寶沒錢,交20塊過幾天還他。於是,大汪依舊接受對方的套路,想著錢不多,別人困難時能幫忙就幫幫。

  接下來時間,女生總會問大汪借幾元零錢或10塊充話費,他把這事情說給他哥們后,他朋友讓他別借了,救急不救窮,而且關係又不是特別好,對於這種平時不聯繫不交流的普通朋友,關鍵時刻問你借錢買東西,多半只知道索取,不懂得珍惜與感恩。

  經過這次后,女生每次問「在嗎」,大汪直接刪聊天信息不理,只要不理,她就不會再問。

  

  大汪說,他發現通常問「在嗎」的人,其實也沒有多大緊急的事,反正發「在嗎」給他的人,他回復后,對方要麼就是問你在幹嘛,要麼就是問借錢或者幫忙。如果你需要借錢需要幫忙,直接說內容留言,看見會回復。

  無論你是缺錢還是需要別人的幫助,都學會說重點,而不是扔出「在嗎」后開始套路別人。你的套路別人都懂,沒有直說是因為還把你當朋友。

  三、開門見山的聊天是給對方留有餘地

  說話別說得太滿,這道理誰都知道,因為是給人留有餘地。聊天談事情時,也同樣得給別人留有餘地。

  工作中,如果你發「在嗎」,接著又沒再繼續詢問而是等著對方回復,這時,別人會想同事找我有什麼事?難不成加班?或者工作沒做好?被領導批評了?

  這樣的聊天氛圍很緊張,也不利於同事之間健康良好的關係發展。如果你開門見山說明找同事有什麼事,對方看見后,他會有時間來思考該怎麼回答你的問題,不會讓對方陷入「同事找我准沒好事」的自我恐慌中。

  對於日常生活中的聊天也同樣如此,有話就直說,不管好事還是壞事,對方看見后都有時間來考慮回答你問題的思路。

  

  如果你覺得開門見山談正事太生硬了,那麼你可以在前面加上對方的昵稱,對於並不是需要用嚴肅語氣來表達的談話內容,可以在聊天里加「啦、呀,嘿嘿」,最好避免「哦、喲、呵呵」這類讓人感覺皮笑肉不笑的陰冷語氣。

  四、用對方容易接受的說話方式

  身邊有一個同學小蘭,初中時沒發現她口才好會說話,到了大學后平時放假聚在一起玩時,才發現原來她那麼會說話。她的會說話不是假惺惺地奉承巴結,而是懂得察言觀色,然後根據不同類型的人用對方喜歡的說話方式交流。

  有的人說話語氣傲,有的人說話笨,也有的人說話口吐蓮花,她都能應付得了,而且不會讓人覺得很虛偽,而是真心讓對方認為和你聊天我很開心,認識你我很有收穫。

  人際交往中,用對方喜歡的方式交流可以較為順暢的打開溝通主題,至少當你站在對方角度思考溝通內容時,你會發現如果別人用我喜歡的方式和我交流,我會感到愉悅,也能促進加深彼此的友情。

  五、有「溫度」的聊天幫你拉近彼此的距離

  細心的人會發現,「在嗎」兩個字顯得很有距離感,無論是親密朋友還是普通朋友,發「在嗎」都不易拉近彼此間的距離,至少我個人覺得「在嗎」兩個字顯得沒有「溫度」而且「不近人情」,像是陌生人之間的溝通交流。

  我們聊天、談工作、業務,無非是想促進溝通的有效性,達到雙贏的目的,但如果你發送的聊天內容「冷冰冰的」,很不利於雙方達到共贏局面。

  有溫度的聊天不是虛情假意或者全是客套話,也不是明明不熟悉的朋友非要裝成老友對你噓寒問暖,讓聊天與溝通變得有「溫度」,少問「在嗎」,少發「微笑」表情,少用「呵呵」,按照你平常交朋友的方式真誠、真心對待即可。

  一個人的說話方式雖然不能代表作這個人的情商高不高,但影響著這個人為人處世方面的發展。

  我並不需要你說話的方式有多麼完美無瑕,甚至像演說家一樣語驚四座,我只希望你的說話方式真誠一點,少點套路,多點像你微笑時那麼美麗的溫度。

  

  

  

  本文作者沈善書,年輕新銳作者,用文字的溫暖渡每一個心有千千結的你。微博@沈善書,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公眾號:沈善書(ID:zz8023712)。LinkedIn經授權轉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2: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