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冷知識丨古代的盜版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0-5 22: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鳳凰歷史

  吳中鏤書多利,而甚苦翻刻。俞羨章刻《唐類函》將成,先出訟牒,謬言新印書若干,載往某處,被盜劫去,乞官為捕之,因出賞格,募盜書賊。由是《類函》盛行,無敢翻者。

  ——明·馮夢龍《智囊·雜智部》

  別以為盜版書是現在才有的事,其實至少在明朝的時候,就有了盜版書的現象,這個和出版業的發達,以及市場的需求有很大的關係。據《七修類稿》記載,當時的盜版書坊,一旦聽說哪本書暢銷,價格賣得高,立即就跟風印刷,並以低於正版書的價格賣出去,因此購買的人很多,搶走不少正版書的市場和利潤。然而,價格低是以降低成本為代價的,而要降低成本,就得偷工減料。所以,往往一本書的目錄跟正版書是一模一樣的,但實質內容卻減去不少。買書的人拿回去一看,大呼上當。

  明朝盜版書最集中的地方,是福建的建陽,當時很多盜版書坊集中在那裡,不僅偷工減料,而且紙張、油墨和校對的質量都很差。

  明朝的江蘇吳中一帶,文化發達,不論是小說還是科舉參考書,都賣得很好,於是,盜版也如影隨形,跟風而上,攪亂市場,弄得正版書商苦不堪言。

  

  當時有個叫俞羨章的文化人,編纂、印刷了一本名為《唐類函》的書。在書還沒進入市場前,俞羨章就先琢磨怎樣才能杜絕盜版現象,同時又能帶動銷售。最終,讓他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先到官府預警,假裝說自己印刷的若干卷《唐類函》,在運往某處銷售的時候,路上遭人搶了,請求官府下令抓捕搶書賊,同時還懸賞民間,如果誰能舉報搶書的人,就賞他錢。

  俞羨章的這一招很管用,一來借著新書失盜炒作,且驚動了官府,起到了很好的廣告作用,書還沒出來就已在市場上紅起來了;二來借著官府的威力,震懾那些企圖盜版的書商,因為一旦有盜版書出現在市面上,就會有搶書的嫌疑,極有可能被舉報,面臨法律的懲罰。書還沒有出來,法律的震懾力就已經覆蓋到市場上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23: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