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康熙大帝PK彼得大帝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9-30 22: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夏秋 時拾史事

  1672 年初夏,剛過十八周歲生日不久的康熙皇帝,鬥倒權臣鰲拜、正式親政已經三年。眼下他正在紫禁城憋大招,準備磨刀霍霍、團滅三藩。在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連續夭折之後,十九歲的康熙皇帝又有了兩個皇子和一個公主,不過此時這位小爸爸並不知道,他的這三個孩子後來還是夭折了倆,只有皇長子胤褆存活下來。

  

  康熙皇帝戎裝像

  此時,萬里之外的莫斯科,一個健康的男嬰在克里姆林宮出生,他是沙皇阿列克謝一世與第二任皇后的獨子,在十六個皇子公主中排行十四,也是六個皇子中的老幺。按俄羅斯以父親之名做中間名的傳統,這個羅曼諾夫王朝的小皇子取名為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

  

  刀光劍影親政路

  假如可以選擇的話,玄燁與彼得恐怕都不願意小小年紀就沒了爹,他們喪父的時候,一個七周歲不到,另一個四周歲不到。這兩個命運相似的小小少年,在懵懂無知時便被推向了血與火鋪就的帝王之路。

  與玄燁被遺詔直接內定為繼承人不同,彼得本來是沒可能繼承皇位的,他上頭還有兩個存活下來的異母哥哥費奧多爾和伊凡。起先是費奧多爾繼任沙皇,但是六年以後他無子而亡。剩下的兩位兄弟伊凡和彼得誰該繼承大統,得由縉紳會議來決定。這個縉紳會議,英文譯名稱作「Boyar Duma」, 由大貴族(領主貴族)、小貴族(服役貴族)、高級僧侶和官吏等代表組成,某種意義上是當今俄羅斯國家杜馬的前身。

  

  俄羅斯國家杜馬是俄羅斯聯邦會議的下議院,有450個議席。參加議員的資格為21歲及以上的公民,原任期為4年。

  玄燁被內定繼承人很大原因是他熬過了天花,比其他兄弟更健康。十歲的彼得被縉紳會議推上皇位,理由也差不多,他比病秧子哥哥伊凡健壯多了。奈何伊凡有個厲害的同母姐姐索菲亞.阿列克謝耶芙娜,這位強悍的公主表示對縉紳會議推舉彼得的決定不滿。在近衛軍的幫助下,公主發動政變,大開殺戒,殺了彼得的兩個舅舅,強行把體弱多病的伊凡也塞上沙皇的寶座,兩皇共治,公主自己幕後攝政。

  《鹿鼎記》里描述的這位羅剎公主索菲亞是醬嬸兒滴:「只見那女子一頭黃金也似的頭髮,直披到肩頭,一雙眼珠碧綠,骨溜溜地轉動,皮色雪白,容貌甚是美麗,只是一個鼻子卻長得未免太高了一點,身材也高,站在當地,比韋小寶幾乎高了一個頭,約摸二十來歲年紀。」

  然鵝(胡建普通話),索菲亞的油畫顯示,她看起來更像個五大三粗的地主婆。

  

  由於索菲亞有意將彼得隔離於政權之外,小沙皇和他母親沒有住在克里姆林宮,而是呆在離莫斯科不遠的一處村莊,只在重大慶典時才出現在公眾視野里。但彼得也因禍得福,在相對自由的氛圍里發展全面的興趣愛好,比如木工、鐵匠、防禦工事、航海和數學。在興趣愛好廣泛、重視西學這方面,康熙和彼得倒是有著共同之處,他在紫禁城裡對天文、地理、幾何、醫藥都有涉獵。

  轉眼彼得到了大婚的年紀,這也意味著支持沙皇親政的勢力與攝政公主的勢力,即將展開正面對決。這一次,索菲亞跟鰲拜一樣失敗了,下場也都是囚禁終身。不過索菲亞比鰲拜還作(念一聲),中間她趁彼得考察遊歷西歐的時候,試圖翻盤,重新發起叛亂,再次失敗後於1698年被迫出家。

  彼得真正獨攬大權,是在他母親去世、哥哥伊凡病死、姐姐索菲亞出家之後,那會兒他已經26歲了。康熙在他這個年紀,平三藩都已經快接近尾聲,而收復台灣將要被擺上議事日程。

  

  彼得大帝戎裝像

  

  開疆拓土帝王業

  早在彼得他爸阿列克謝一世當政時期,俄羅斯就打中國的主意,一直到索菲亞攝政時,俄軍與清軍在黑龍江流域圍繞雅克薩城已經打過好幾次爭奪戰了。第一次雅克薩爭奪戰結束后,幾十名俄裔哥薩克人留在了中國,並被編入八旗軍隊,這些人的後裔,後來漸漸被歸類到滿族或中國境內的俄羅斯族。東正教信仰也是隨著這些俄裔開始進入中國。

  

  


  1689年,女攝政索菲亞派特使與中國議和,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中俄東北邊境線,即從外興安嶺(俄語稱斯塔諾夫山脈),到鄂霍次克海沿岸。一些中國學者認為清朝這次吃了虧,《尼布楚條約》是「不平等條約」的鼻祖;而俄羅斯這邊也一直覺得明明是自己吃了虧,將雅克薩城拱手相讓。也有其他中國學者認為,《尼布楚條約》中國談不上吃虧,畢竟劃出去的地算無主之地,中國並沒有實行過有效統治,而且條約一簽,保障了東北邊境百餘年的安寧,對後來西北西南邊境的平叛,以及內地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索菲亞攝政時期,俄羅斯就與臣服於奧斯曼帝國的克里米亞韃靼人時有衝突。1696年,彼得大帝如願以償獲得亞速海,伴隨著強大海軍的建立,這個小小勝利,只是他向黑海、裏海、波羅的海進軍的開端。

  

  此時的康熙皇帝也沒閑著,同年他御駕親征準噶爾,清軍大敗噶爾丹於昭莫多。在這場決定性勝利之後不久,與沙俄勾結並襲擾西北邊疆多年的噶爾丹服毒自盡。

  1700年彼得大帝發動針對瑞典的北方戰爭,這場持續21年的戰爭使俄羅斯從瑞典手中奪取了波羅的海出海口,佔領了芬蘭灣、里加灣一帶和卡累利阿的一部分。1703年,彼得大帝迫不及待在剛搶來的涅瓦河至芬蘭灣的入海口沿岸,建造聖彼得堡,並最終於1712年遷都於此。300年後的今天,仍難以想象,這樣一座明明在邊疆,卻充當沙俄都城兩個世紀之久的歷史名城,最初不過是一片沼澤。

  

  美麗的聖彼得堡

  這21年間瑞典人喪失的土地,其面積比現在瑞典的國土還大,瑞典從此變身歐洲二流國家,而俄羅斯向波蘭邁進的道路,也將暢通無阻。

  

  當今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表示躺槍

  差不多同一時期,俄國還一路向東,佔領了堪察加半島和千島群島。當然,這期間彼得大帝也不可能一直順風順水,他在土耳其那兒就碰了釘子,非但沒打進黑海,還把之前佔領的亞速海給吐了出來,虧得土耳其人並未向沙俄要求更多。

  而比這更大的挫折,要屬他與長子阿列克謝.彼德羅維奇的不和,這種父子失和直接導致了阿列克謝從皇太子變成階下囚。1718年皇太子以叛國罪被處以死刑,就在行刑前不久,他死於獄中的暴力折磨。彼得大帝並非第一個殺死親生兒子的俄國沙皇,還記得親手打死兒子的伊凡雷帝嗎?

  

  伊凡雷帝:聽說你們想我了?

  1722年至1723年,俄國趁波斯與土耳其開戰的當口,趁火打劫從波斯手中奪取了裏海西岸地區。在彼得大帝執政期間,俄羅斯還完成了對西伯利亞大部分土地的征服和兼并。僅僅用了兩個世紀,俄羅斯就從一個小小的莫斯科公國華麗變身成了下面這個龐然大物。

  

  把這圖裡的地名換成中文,作者眼睛都要鬥雞了好嗎

  彼得大帝狼奔豕突的這段時間,康熙皇帝正為「九子奪嫡」而苦惱。從雅克薩爭奪戰來看,康熙的對外政策似乎是「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六年,應皇帝要求,在法國傳教士主持下,清政府對中國及其毗鄰地區進行測繪,編製了《皇輿全覽圖》。這是中國首次用西方測繪技術繪製的地圖,此後,清政府以該圖為基礎,繪製而成《雍正十排圖》及《乾隆十三排圖》,形成清朝三大實測地圖。

  

  《皇輿全覽圖》

  清朝的疆域不只是明朝統治的版圖,而且包括了蒙古、東北、青海、西藏、哈密等地以及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不過在康熙年間《皇輿全覽圖》的繪製過程中,今新疆地區的準噶爾蒙古與西南一些遊離於中央政權之外的部落,因其未完全形成穩定疆域,而被畫成空白地帶。這些地方要到康熙的兒子雍正、孫子乾隆分別在西南「改土歸流」、在西北最終征服準噶爾和平定天山南路大小和卓叛亂之後,才得以納入清朝版圖。

  

  找不到《乾隆十三排圖》,倒有個《中國和日本全圖》,望地圖大神告知年代版本

  就在彼得大帝於1722年向波斯宣戰意圖奪取裏海西岸時,平定三藩、北拒沙俄、收復台灣、西征準噶爾、冊封七世達賴、六次南巡的康熙大帝,已經油盡燈枯,12月駕崩於北京暢春園,享年68歲。

  

  電視劇中的康熙大帝們

  1724年秋,一些士兵在芬蘭灣因擱淺而溺水,年過半百的彼得大帝目睹之後毫不猶豫地跳入冰水中救人。不出所料,他受了寒,當年冬天病勢越發沉重。儘管如此,他在病中仍然不忘計劃讓丹麥人維塔斯.白令探查亞洲至美洲的水域通道。彼得大帝終究沒有熬過這個漫長的冬天,他於1725年2月去世,享年53歲。後來當俄羅斯終於越過白令海峽,入侵北美阿拉斯加的時候,彼得大帝已經長眠十來年了。

  

  電影與油畫中的彼得大帝還是挺相像的

  

  國策殊途,時運各異

  通過青年時期在西歐的遊歷考察,俄羅斯的落後與對出海口的強烈渴望,使彼得大帝在獨攬大權后發起了旨在發展經濟、為戰爭做準備的一系列改革。

  在中央政府層面,縉紳會議權力過大而沙皇掣肘的問題得到改善,皇權進一步集中。由於彼得大力引進西歐的先進科技和人才,發展貿易、造船、冶金、國防工業和工場手工業,市場對於勞動力的需求增加,也使俄羅斯的農奴製得以鬆動。同時大批市民階層受惠,資產階級開始形成,新興資產階級也被允許參與到地方行政管理中去。

  彼得大帝雖然經過一系列改革和擴張,奠定了俄羅斯近代工業和廣袤版圖的基礎,但由於窮兵黷武,底層百姓特別是農奴苦不堪言,在十八世紀初俄羅斯國內發生過多次叛亂,都被強力鎮壓下去。

  

  那麼中國是個什麼情況呢?

  1712年,康熙皇帝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包括後來雍正的「攤丁入畝」,用的是明朝「一條鞭法」的創意,算是「清承明制」的一種體現吧。康熙執政時期,停止圈地、獎勵墾荒、減輕賦稅、興修水利等與民休息的政策,使明末以來動蕩的社會經濟秩序走上正軌,人口輕鬆破億。

  在收復台灣前,清朝沿用了明朝的「海禁」政策,收復台灣后,康熙隨允許民間對外貿易並徵收關稅,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使貿易局限於生活奢侈品,而非出於對生產資料和先進科技的迫切需求。

  同時,康熙也鼓勵江南手工業者擴大經營,允許民間開採銅礦鐵礦以及經營鹽業。只是無論從官方還是民間,受重農抑商思路影響兩千年,手工業和商業在農業社會中不可能自發成為經濟的主導力量。那麼,將西方的先進科技運用於工商業的發展,乃至資產階級的形成,也就無從談起。

  康乾盛世,所謂「經濟總量世界第一,大城市數量第一」,不過是迴光返照。兩個大帝去世后,中俄實力從勢均力敵到此消彼長,僅僅用了一百多年時間。

  鴉片戰爭后的事,不提也罷。但歷史總有弔詭的地方讓你嘆為觀止,不可一世的沙俄在清王朝覆滅后不久,也分崩離析,末代沙皇的命運,比起清遜帝,更慘烈百倍。前傳寫了這麼久,下篇就該輪到女沙皇們了,她們有的出身民間、身份卑微,有的是金枝玉葉的公主,還有的乾脆是外國人。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嚴肅閱讀後的八卦娛樂,請勿拍磚

  

  歡迎對於「假如沒有清軍入關,明末是否能發展成為資本主義社會」以及「明朝和清朝,哪個朝代更先進」這類常見的爭議問題發表意見。朝代粉們還等什麼?

  參考文獻:

  【1】大英百科全書,《俄羅斯皇帝彼得一世》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Peter-the-Great

  【2】韓昭慶,《康熙與西方對中國歷史疆域認知的成見》

  【3】胡海,《彼得大帝與聖彼得堡》

  【4】王義全,《「康乾盛世」施政措施與彼得大帝改革之比較》

  【5】楊秀傑,《俄羅斯國家疆土變化》

  【6】張丹卉 ,《清初雅克薩戰役之始末》

  http://jds.cass.cn/Item/7874.aspx

  【7】趙爾巽、柯劭忞等,《清史稿.聖祖本紀》

  【8】朱寰,《彼得與康熙對外政策淺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5: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