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盛宣懷:被資政院判處死刑的國家級領導人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0-1 03: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雪珥 鳳凰歷史

  

  盛宣懷

  1911 年10月27日,大清國「資政院」通過了一份特殊的決議,要求朝廷對郵傳部部長盛宣懷「明正典刑」。堂堂國家立法機構,天天高喊憲政與法制,卻越過了立法與司法之間的基本界限,在證據闕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憲政」的名義,以100多人投票表決的方式,判處一位國家高級領導人死刑。這當然是世界議會史上的一個奇觀。

  消息一出,震撼世界。當天,英國公使朱邇典、美國公使嘉樂恆、德國公使哈豪孫、法國代理公使斐格威緊急覲見大清國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對盛宣懷的人身安全表示極度的關注。

  慶親王保證,朝廷絕不會處決盛宣懷,其生命安全完全有保障。但各國公使根本就不相信,認為軟弱的大清政府完全可能犧牲盛宣懷作為替罪羊。當天深夜,四國使館各派遣2名軍人,在美國公使館漢文翻譯丁家立及英國公使館翻譯率領下,組成一個全副武裝的國際特混衛隊,護送盛宣懷前往天津租界。

  呼風喚雨的盛宣懷黯然發現,自己終於走入了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絕境。曾經在官商兩界的左右逢源,成了左右為難,裡外不是人……

  得罪既得利益者

  

  保路運動舊照

  你砸別人的飯碗,別人就有可能砸你的鍋,區別並不在於道理,而在於實力。

  作為一位精通顯規則及潛規則的政治高手,盛宣懷顯然不可能不知道有很多高壓線是不能碰的,比如鐵路國有,雖然大可作為,但是,絕對不能得罪既得利益集團。大清國本質上並不是一個講理的國家,如果不能「花花轎子人抬人」,那就只能講究叢林原則,店大欺客,客大欺店,你砸別人的飯碗,別人就有可能砸你的鍋,區別並不在於道理,而在於實力。

  盛宣懷通常是只講實力的,而這回,碰巧實力和道理都在他的一邊,他自然更是得理不饒人。當年,載澤、端方等考察歐美憲政歸來,認為立憲政治「利國利君利民,唯一不利官」,這和如今的鐵路國有政策幾乎完全一致,唯一不利的,就是之前寄生在鐵路上的既得利益集團。盛宣懷乃至整個大清朝廷,唯一的錯誤就是:仁政所能惠及的廣大民眾,都是沉默的大多數,而改革所要傷害的少數既得利益者,卻是掌握了資源、話語權、以及鬥爭技巧的富有戰鬥力的團體。

  川路公司的國有化進程,既得利益群體為了獲得政府對300萬兩違規炒股損失的認可,不惜高高舉起民族主義的大旗,無中生有、激化矛盾。而各級政府官員,抱著自己的小九九,試圖渾水摸魚,利用民眾運動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顛覆勢力加緊滲透,離間官民。這三種力量,最後導致保路運動失控,而盛宣懷成為矛盾的原點和焦點。

  顛覆勢力的介入,令一池渾水變得更為渾濁。隨著四川各地暴動紛起,連遙遠的南京也在9月份出現寫給盛宣懷的公開信。這封署名為「革命右軍雷行」的匿名恐嚇信,洋溢著「革命英雄主義」的酷烈寒光,信中說:「汝坐擁高官,只知剝削民膏以肥其身。今川民之變,汝激之也。川民恨不食汝肉而寢汝皮矣。本軍指日北上,定取汝首級,以謝川民。」

  顯然,這樣的「革命右軍」肯定不是「被代表」了的「人民」之一。那些被租股所困多年的貧困川民,即使認為他們的血汗錢被人剝奪,需要拚命,也會更為直接地找遍及各鄉的租股局算賬,而不是遙遠的京城中一個他們毫無所知的大官。只有那些「重大利益」受損的人,或者唯恐天下不亂的人,才會把靶子確定在一個高級幹部身上。

  盛宣懷對此,保持了充分的自知之明。9月30日他在發給岑春煊、解釋川路國有補償方案的電報中,就說自己「於此事,已為眾矢之的,即犧牲身命,何裨絲毫?」

  但是,武昌城頭一聲槍響,天下烽煙四起,把責任推給辦實事的盛宣懷,成為最為簡捷有效的卸責方式,如同甲午戰爭之後,責任都必須由唯一幹事的李鴻章來承擔。

  10月16日,御史史履晉彈劾盛宣懷,一方面承認鐵路商辦出現大量問題,另一方面卻認為盛宣懷的方案是為了滿足其「獨攬利權、調濟私人」的目的,並且「未經閣議,遂將先朝諭旨,一改取銷」。盛宣懷的因省制宜的補償政策,則被指控為導致「人心憤激、大起風潮」的原因。這位顯然沒有理清基本事實脈絡的言官,提出的解決方案就是:鐵路依然商辦,已開工者照常動工,未開工者迅速趕造,股款不足,則由國家補足。這一方案,與晉惠帝聽說百姓無糧,卻質問「何不食肉糜」相差無幾,然而,晉惠帝是為了躲避權臣而裝瘋賣傻,這位御史莫非是為了扳倒權臣也在裝瘋賣傻?

  10月26日,又一位御史范之傑上奏,認為川鄂動亂主因並非「趙爾豐之操切羅織、瑞澂之棄守潛逃」,而是「橫絕中外」的「神奸巨蠹」盛宣懷。他指控,盛宣懷之所以對不同地區採取不同補償方式,是為了進行股市的內幕交易:在鐵路國有宣布之前,盛宣懷已經派人到廣州低價收購了大量的粵路公司股票,所以粵路商股十足償還,盛宣懷大撈一把;而川路公司的股票,盛宣懷未能收得,因此才不斷打壓。這位御史提出,盛宣懷目前只是一個部長,如果他處在副總理的位置上,「盜玉竊鈞,何事尚不可為?」

  窮途末路

  

  川路公司股票

  盛宣懷破了不少人的財,他們準備要取盛的人頭作為補償……

  御史們的指控,盛宣懷自然可以當做幾隻蒼蠅嗡嗡叫,幾聲凄厲,幾聲抽泣。但來自資政院的攻擊,則是直接而致命的。

  10月25日,資政院第二次會議,盛宣懷將成為會議討論的主題。在操控之下,議會指控盛宣懷四條罪狀:違憲之罪、變亂成法之罪、激成兵變之罪、侵奪君上大權之罪,這幾條罪,「按律當絞」。

  全體一致通過對盛宣懷的彈劾案。

  當日(10月25日),前去列席議會的下屬,從資政院帶回了會議記錄,盛宣懷「展讀之下,不勝疑詫」:「幹路國有不交閣議,謂為侵權;借債簽字不交院議,謂為違法;借日本1000萬元,謂為賣國;擅調兵隊,謂為跋扈;革黨陷城,由於路款,謂為禍首」,幾乎每項罪名,他都無法接受。於是,盛宣懷在當日及次日,用兩天時間寫就了答辯狀:

  ——張之洞生前所訂合同,年初時由四國銀行向外務部催促批准,而批准之前,必須先完成鐵路國有,取消商辦,否則中央政府既非鐵路所有者、借款又無法獲得抵押物。郵傳部與外務部、度支部多次商議后拿出了鐵路國有方案,總理、副總理均簽字同意,然後報請攝政王以聖旨名義下達。因此,「侵權」的指控不能成立;

  ——對外借款協議,張之洞生前即已簽字,只是還需經過朝廷正式批准認可,而郵傳部的任務就是修改其中的一些條款,這本是前任部長唐紹儀的未竟工作,等盛宣懷接手時,資政院已經閉會。當資政院召開臨時會時,攝政王以上諭這一最高文件的方式,解答了資政院對這筆借款的任何疑慮,明確表示不必在資政院臨時會上討論,各部門只需將相應文件準備妥當,在10月份(農曆九月)的資政院常會上提交表決即可。因此,郵傳部毫無「違法」之處;

  ——至於日本借款1000萬元,因日本未被包括在四國銀行團內,「稍予體面,以顧邦交」,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而且,此事細節已經交付閣議,並轉咨資政院,請歸入「四年分」(宣統四年,即1912年)特別預算,資政院本有全套文件,一查可知,「賣國」之控毫無理由;

  ——至於擅自調兵,盛宣懷辯解,郵傳部無非是為軍方準備交通工具、轉遞電文通訊而已,無權也無可能介入軍隊調動,「跋扈」之說,也不成立;

  ——至於川路補償款項細節,因四川方面一直未能查明細賬並申報中央,一致未能最後落實,絕非「一概不予承認」;而至於川路公司在上海違規炒股的巨額虧損,經宜昌分公司總經理李稽勛做工作,中央也已同意承擔,這在公開文件中有詳細記載。至於川省動亂,已經查獲的叛亂文件及接濟軍火等文書,顯示動亂另有原因,並非鐵路引發,「禍首」的罪名,也不能接受。

  盛宣懷在否決了全部指控后,自請解職,以避嫌疑。但是,政治遊戲和權力博弈,從來不需要真相與真理。盛宣懷的認真辯解,顯得有些幼稚和可笑,對手根本不屑一顧。令人寒心的是,資政院彈劾案已上,巨大的壓力居然迫使攝政王載灃和內閣當天(10月26日)就宣布:「盛宣懷受國厚恩,竟敢違法行私,貽誤大局,實屬辜恩溺職」,「著即行革職,永不敘用。」同時,內閣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副總理(「協理」)大臣那桐、徐世昌,「於盛宣懷矇混具奏時,率行署名,亦有不合。著該衙門議處。」

  

  攝政王載灃

  「辜恩溺職」的罪名並不重,但「雙開」的處罰是極其嚴厲。問題在於,議會對此結果並不滿意,他們還想要盛宣懷的命。英國公使朱邇典在發給倫敦的電文中記載道:「近來盛宣懷因爭鐵路政策以救危亡,於北京腐敗政府各大員中,實為傑出之人……資政院未知詳情,而嘩然爭辯之彈劾,盛決不料其結果,遽至革職。因資政院已傳布印就之決議,請速殺此年老之大員。」於是,在美國公使倡議下,四國公使進行干預,將盛宣懷轉移出北京。對於資政院的決議,英國公使朱邇典嗤之以鼻,他認為資政院要求鐵路國有及借款應交其決定,雖然沒錯,「但其結果,不過亂事繼續不絕而已」。

  其實,在25日資政院發出彈劾奏章之後,盛宣懷就已經搬入了橫濱正金銀行支店長的宅邸,躲避風頭。隨即,美國銀行團代表司戴德出面,動員美國使館,才策動四國公使出面保護。四國及日本,為了爭奪盛宣懷,還發生了一場平靜的角逐,從盛宣懷離京赴津的火車選擇、奔赴青島的輪船安排等,都互相較勁。

  而盛宣懷最初選擇日本的庇護,就是相信只有日本才能幫助中國恢復秩序,並幫助他本人脫離困厄。日本也認為盛宣懷關係到日本的在華利益,其首相山縣有朋親自要求外務大臣:「盛宣懷與日本有特殊關係,此時帝國政府即應採取切實措施予以保護。」日本政府特派三井物產公司北京支店長高木陸郎,伴隨盛宣懷,「不論其前往何處,均將隨行到底。」10月30日,盛宣懷乘德國商輪「提督」號,由天津經大連轉往青島,但日本人經過積極的工作,以盛宣懷必須去日本治病為理由,將盛宣懷從德國庇護下轉移到日本內地。

  與權力走得過於接近的盛宣懷,成也權力,敗也權力。1911年11月5日,蘇州和平光復,江蘇都督府成立,新政權就趕緊將盛家的財產查抄,革命的錢包一下子就豐滿了起來。後來,盛宣懷也學乖了,趕緊熱心贊助革命。盛宣懷主動為革命捐款,新政權就又發還了他的家產。

  「走狗」與「狡兔」,最終是懷著不同的夢想,躺到了同一張秀才娘子的寧式大床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20: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