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並不認為你能靠理財致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9-28 00: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當你看到類似《我終於通過這個理財方程式賺到了第N+1個10萬!》、《做好這幾件事,你能躺著賺錢》等文章標題時,內心是不是很激動?是不是成功地勾起你的理財致富夢?如果你恰好又是一個年輕人,不妨讀一讀本文,對你也許會有幫助。



掙多少錢才可以不工作?



一句「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激發了國人對投資理財的熱情,加上不斷地有雞湯文苦口婆心地教人如何通過理財成為人生贏家。最經典的案例就是年金複利投資帶來的震撼效應,先看看四種情景:



情景一:每年存1萬元,年收益率5%,連續20年,可以得到多少錢?答案是33萬。



情景二:每年存1萬元,年收益率10%,連續20年,可以得到多少錢?答案是57萬。



情景三:每年存10萬元,年收益率10%,連續20年,可以得到多少錢?答案是573萬。



情景四:每年存10萬元,年收益率20%,連續20年,可以得到多少錢?答案是1867萬。



看完四個情景,相信很多人是心潮澎湃的。情景一還沒什麼,33萬元不那麼打動人。為了得到更好的結果,我們幻想著通過節衣縮食、努力工作把年理財金額提到10萬,同時尋找一些高收益的產品,達到情景三,573萬。這是個相當高的數字,很多人已經滿足於此了。然而,貪婪永遠是人的天性,還有一部分人認為自己可以找到收益率更高的項目,從而達到情景四,1867萬元,這樣,20年後可以不用工作了。



當把理財的時間拉長,我們發現收益率的些許差異會被時間放大,激勵著人們不斷去冒險、去尋找高收益的項目。



理財致富的真相在本金



通俗地講,所謂理財,本質上就是錢生錢的過程。理財有兩要素:本金和收益,大家關注的重心在收益,計較於收益率的高和低,孜孜不倦尋找高收益產品,不經意間,忽略了本金的重要性。就像一個人不停地在數字後面加0,一直沒發現0前面原來沒有1。



就絕大多數人而言,會不會理財,體現在收益率上,一般也就差個5%。我們來看看,5%的差異會怎麼改變你的生活。



本金1萬元,一年相差500元,改善不了生活;本金10萬元,一年相差5000元,依然改變不了生活;本金100萬元,一年相差5萬元,算一筆小錢了。很多人認為可以改善生活了,問題是,對於百萬資產的人而言,多了5萬元依然改變不了生活。那些認為可以改善生活的人,恰恰沒有百萬本金,5%的收益率對他們而言,帶來的只是500元或5000元的差異。



看清楚問題本質了嗎?理財致富的真相在本金,本金太低,連複利和高利率都幫不了你。而本金高的人,早就已經致富了。基於此,蘇寧金融研究院認為,理財致富是個偽命題。



本金不夠能用槓桿湊嗎?



本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年輕人而言,最缺乏的恰恰是本金。不過,年輕人不缺冒險精神,本金不足,槓桿彌補,一些人開始嘗試槓桿理財。



理論上,只要負債的成本低於投資的收益,槓桿理財就有得賺。



很多人覺得槓桿理財有點誇張了,但其實現在還挺普遍的。下面簡單舉兩個例子。



P2P槓桿理財。很多P2P平台曾推出「安全標」產品,借款人是平台投資人,以其在平台的投資資產為質押,發出低利率(8%-9%)借款標的。滿標后,借款人不提現,在平台上選擇更高收益率(一般14%以上)的產品進行投資,穩賺利差。然後,借款人還可以以新的投資標的為質押,再次發行「安全標」,重複這一過程,一般可以實現3-4倍的槓桿。



最大的風險是什麼?期限錯配帶來的現金流風險還只是小問題,平台的倒閉才是大問題。3-4倍的槓桿,投資人真的扛得住嗎?



槓桿炒股。這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去年的牛市就是槓桿上的牛市,又稱「槓桿牛」。相對於P2P槓桿理財,槓桿炒股風險最大。但真正弔詭之處在於,很多人明明在冒險,卻自認為資金很安全。當一個人頭腦發熱時,唯有冰冷的現實可以叫醒他們。瘋牛轉瘋熊后,很多人平生第一次體會到什麼是欲哭無淚。



年輕人切莫辜負好時光



理財致富需要有大額本金,年輕人缺的就是本金。槓桿理財的歪主意想想就好,理財帶來的是收益,槓桿借款面臨的則是持續的還本付息壓力,不要高估自己的承受能力。前一陣子因校園信貸跳樓的大學生,是個前車之鑒。



年輕人,趁年輕,做點正經事,莫要因追逐於點滴利息而辜負了大好青春。那什麼是正經事呢?



一是努力工作,提升自身人力資本。道理大家都懂,不再啰嗦。



二是保護好你的本金。少賺5個點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進行高風險投資,把本錢給搭進去。現在,人人想理財,貪婪而無知,滋生出各式各樣的詐騙手段。只要你貪婪,不怕你不中招。



三是正常花錢消費。趁年輕,有空閑,要學會享受生活。很多事情,不要等有錢的時候再做,那個時候,你將沒有時間,而且心境也完全不同了。更不要為了攢錢而過苦行僧的生活,錢是靠工作賺的,而不是靠節儉攢的。當然,鋪張浪費要不得。



最後,再說句明白話。投資理財暴富的機會是有的,房地產就是最好的例子,知名企業的A/B輪融資也是很好的機會(參考趙薇、范冰冰是怎麼投資致富的)。


問題在於,這些投資機會都有很高的門檻,未到門檻前,請踏踏實實做該做的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1: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