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師的幽默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中國著名語言文字學家、教育家錢玄同,1934年在北師大中文系講傳統音韻學,講到「開口音」與「閉口音」的區別。他舉了一個例子——北京有一位京韻大鼓女藝人,形象俊美,特別是一口潔白而又整齊的牙齒,引人注目。女藝人因一次事故,掉了兩顆門牙,應邀赴宴陪酒時,坐在賓客中很不自在,盡量避免開口,萬不得已,有人問話才答話。她一概用「閉口音」,避免「開口音」,這樣就可以遮醜了。有人問她:「貴姓?」「姓胡。」「多少歲數?」「十五。」「家住哪裡?」「保安府。」「幹什麼工作?」「唱大鼓。」
  
  以上的答話,都是用「閉口音」,可以「守口如瓶」不露齒。
  
  等到這位女藝人牙齒修配好了,再與人交談時,她又全部改用「開口音」,於是對答又改成了:「貴姓?」「姓李。」「多大年紀?」「十七。」「家住哪裡?」「城西。」「幹什麼工作?」「唱戲。」學生聽了哈哈大笑。
  
  陶行知先生非常善於演講,他的語言幽默風趣、生動形象,誰聽了都會被他深深吸引,為他演講中強大的邏輯力量所折服。在他一生無數次的演講中,有一次別開生面的演講,更是令人拍案叫絕。
  
  1938年,陶行知在武漢大學作演講。那天大禮堂里擠得滿滿的,不僅全校師生都來聽,連附近學校的師生和各界人士都聞訊趕來,都想來一睹他的風采。
  
  會議開始后,有幾位先生先後上台作了演講。輪到陶行知時,會場上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只見他不慌不忙地拿著一個包走上了講台。他戴著眼鏡,穿著西服,未曾開口,先向全場掃視了一遍。大家屏息凝神,都望著他,等他開口說話。有的人還打開速記本,準備把他講的每一句話都記下來。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陶行知並沒有講話。他從包里抓出一隻活蹦亂跳的大公雞。公雞喔喔地亂叫。台下聽眾一個個目瞪口呆,不知他葫蘆里賣的什麼葯。接著,陶行知從口袋裡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他左手按住雞的頭,逼它吃米。雞隻叫不吃。陶行知又掰開雞的嘴,把米硬塞進去。雞掙扎著仍不肯吃。接著,陶行知輕輕鬆開手,把雞放在桌子上,自己後退了幾步。只見大公雞抖了抖翅膀,伸頭四處張望了一下,便從容地低下頭吃起米來。
  
  這時,陶行知說話了:「各位,你們都看到了吧。你逼雞吃米,或者把米硬塞到它的嘴裡,它都不肯吃。但是,如果你換一種方式,讓它自由自在,它就會主動地自己去吃米。」
  
  陶行知又向會場掃視了一圈,加重語氣說:「我認為,教育就跟餵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們,他們是不情願學的,即使去學也是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麼,效果一定會好得多!」
  
  這時,陶行知把公雞裝進包里,又向大家鞠了一躬,說:「我的話講完了。」他便退下場去了。此時大家恍然大悟,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文學家林語堂素有幽默大師之稱。他不但寫文章幽默,演講時也十分風趣,令人捧腹。
  
  有一回,哥倫比亞大學請他去講中國文化。他從衣食住行談起,一直講到文學、哲學,大讚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美妙絕倫。在座的是年輕氣盛的美國青年,見林語堂滔滔不絕地說中國的好,一個女學生實在忍不住,手舉得老高,語帶挑釁地問:「林博士,您好像是說什麼東西都是你們中國的好,難道我們美國沒有一樣東西比得上中國嗎?」話音剛落,林語堂微笑著徐徐道來:「有的,你們美國的抽水馬桶比中國的好。」舉座喝彩。大家都扭過脖子去看提問的人,女學生怎麼也沒想到林語堂會來上這麼一句,窘得滿臉通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5: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