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慶幸的是,十八世紀的雍正皇帝可以在國內控制文獻記錄,卻無法清除域外史料。英國醫生約翰·貝爾(JohnBell)的《從俄國聖彼得堡到亞洲諸地的旅行記》(Travels from St.Petersburgh in Russia to Various Parts of Asia,1806年版),讓我們有機會從其他來源審視康熙去世前北京城內出現的有關皇位繼承的動態,從新的視角思考誰是康熙選定的繼承人。
貝爾在自己的旅行記中清楚記錄了在北京聽到的有關皇位繼承人的消息,「十四皇子勇猛善戰,正在指揮和卡爾梅克人(當日西方人對準噶爾在內的漠西蒙古諸部的稱呼)的戰爭,據說皇帝想讓他繼承皇位[it is said,he intends the fourteenth for his succeffor(successor)]」(頁342)。值得注意的是,貝爾儘管記錄了這一信息,但落筆非常謹嚴,採用「據說」的方式。這與康熙去世前夕,一方面繼承人選未定,繼承問題諱莫若深,另一方面各派爭奪加劇,有關消息紛飛的複雜詭異的政治形勢十分吻合,這些都從另一個側面說明貝爾記錄的可信性。不過,貝爾的記述也引出更多的問題,一個從未到過中國,不通任何中文的英國人,僅僅在北京呆了幾個月,何以會注意到繼承人問題,何以會對中國政局,尤其是康熙去世前夕的複雜多端的皇位繼承問題有如此準確的把握和了解?誰敢向一個不通中文,不明底細的外國人,談論大清國最敏感的權力傳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