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進口下降危及新興市場增長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9-20 02: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數據顯示,美國從中國的商品進口總值自3月以來不斷萎縮。專家預計,新興市場出口大國未來的日子將更難過。

  

  英國《金融時報》

  對新興市場出口的需求創下全球金融危機過後的新低,7月美國從中國的進口大幅下降,這是表明全球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引擎出現故障的最新跡象。

  在總體陰沉的全球經濟中,美國迄今是亮點之一,也是新興市場出口大國為數不多的增長來源之一。聯合國數據顯示,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新興市場商品和服務出口去年首次下降。

  美聯儲(Federal Reserve)的數據顯示,美國從中國的商品進口(其中絕大部分是製成品)以價值和數量計算分別自3月和4月起不斷萎縮。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經濟學家艾麗莎•布朗斯坦(Elissa Braunstein)表示,進口下降令人費解,因為其它數據顯示美國需求復甦,而美元強勢應該使進口商品更加便宜,從而提振需求。

  「這是不尋常的,」她說。「對新興市場出口大國來說,未來的日子將會難過得多。要讓出口帶來他們承諾的那種增長,你真的需要外部需求。」

  美國需求低迷在7月特別嚴重;美聯儲數據顯示,該月從中國的進口在12個月滾動基礎上價值下降3.5%,數量下降1.6%。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以價值計算,美國從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進口總值自2013年1月以來不斷下降,主要原因是石油和其它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下降,以及強勢美元。

  作為新興世界出口需求的另一個主要來源,歐盟的情況也差不多,儘管歐洲從新興市場的進口曾在2014年恢復增長,去年再次陷入萎縮。

  「這是一個真正令人擔心的問題,」監測國際貿易政策的組織「全球貿易預警」(Global Trade Alert)的負責人西蒙•伊文奈特(Simon Evenett)表示。「多數人對全球貿易放緩的解釋是,那是由於中國吸收了較少的進口。但美國數據顯示,工業化國家的進口持平或下降。美國陷入的麻煩比人們意識到的更多。」

  他說,顯示美國工厂部門弱於預期的近期數據,加深了人們的擔憂:美國製造業的困境可能正通過貿易渠道向新興市場蔓延。

  「全球經濟中製造業的形勢可能正受到一些宏觀變化(如轉向服務業的趨勢)的打擊,」他說。

  轉向服務業的趨勢今年變得明朗,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稱,自開始記錄以來,2015年服務佔全球貿易增長的比重首次超過商品。

  然而,這種轉向不太可能為苦苦尋覓新的增長模式的新興經濟體帶來顯著好處,因為服務業增長的主要受益者是發達國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15: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