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進口下降危及新興市場增長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9-20 02: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FT社評:一家智庫認為,全球化對富國中產階層收入衝擊不如預想的嚴重,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是國內政策的結果。

  

  英國《金融時報》 社評

  當政策制定者們下月聚首於華盛頓,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會議時,一個話題將主導他們的討論:如何回應那些感覺被全球化落下的人的憤怒。

  開放市場和自由價值觀的支持者們深切地意識到,他們正面臨一種威脅當前國際秩序的政治反彈。僅在上周,就有IMF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談到,在許多收入、財富和機會日益不平等的國家,都出現了「高漲的不滿情緒」;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主席唐納德•圖斯克(Donald Tusk)在布拉迪斯拉發的歐盟領袖會議上發出警告,稱對那些讓選民「難以承受、不知所措,有時心生恐懼」的事件和進程,有必要恢復控制;還有歐洲央行(ECB)行長馬里奧•德拉吉(Mario Draghi)跨出其技術官僚的角色,告誡政治人士警惕,在一個被證明「漠視」全球化好處是如何分配的世界里,人們產生的強烈焦慮情緒。

  英國投票退歐、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吸引力、仇外和保護主義政黨在歐洲各地崛起,這些現象反映出的這一政治難題是不容置疑的。經濟現實構成了這個政治難題的基礎:20年的全球化一直眷顧著世界上最富裕的那些人,也給新興經濟體日益增長的人口帶來了巨大的福利。但主要由發達經濟體的中低階層組成的另外一批人的處境則糟糕得多。

  然而,在承認這一點的同時,各國政府需要避免讓民粹主義者提出的論調合法化,或者屈服於他們對貿易和移民關上大門的要求。為了構想出有效的回應,政府必須首先儘可能清楚地釐清這個問題的本質。

  正因如此,本周爆發的一場本應小眾的辯論很重要。這一辯論圍繞的是布蘭科•米拉諾維奇(Branko Milanovic)和克里斯托夫•拉克納(Christoph Lakner)有關不平等的研究成果(米拉諾維奇曾在世界銀行與拉克納共事)。他們所謂的「大象圖表」展示了20年來全球收入分配的變化,常被引用為證明全球化導致發達國家普通人收入停滯的證據。

  英國智庫「決議基金會」(Resolution Foundation)的研究人員認為,該圖表所基於的數據並不支持通常根據該圖表得出的結論。他們特別指出,富裕國家中產階層收入所受到的衝擊不如人們通常設想得那麼嚴重,或者那麼平均。

  不同國家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增長的分配在美國尤為不平等,儘管美國經濟對貿易的開放程度遠不如許多發達國家。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表明民粹主義者找錯了怪罪的對象。全球化可能是集中人們憤怒的焦點,但財富和收入的不平等增長,可能在同樣程度上與稅收政策的影響、近期貨幣政策的扭曲、或者政策制定者未能保持生產率增長有關。

  此外,認為各國政府面對全球化時在某種程度上是無力的,這種想法也是錯誤的。決議基金會也適時地提醒,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是國內政策選擇的結果,而非「全球性力量不可避免的結果」。

  政策制定者再度關註解決不平等、讓資本主義更具包容性的必要性,是值得歡迎的舉動。對近期經驗的樂觀解讀是,他們已經擁有許多解決這個難題所需的工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23: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