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馬克思、恩格斯們該不該從德國地圖上消失?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9-15 23: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施慶華 十五言

  前東德城市中的許多地名都帶有社會主義時期的色彩,但是最近,德國基民盟(CDU)經濟事務委員會秘書長沃爾夫岡·施泰格(Wolfgang Steiger)提出,應該「徹底清理前東德的殘留」。他為什麼這麼說?這樣做又是否合理呢?

  

  德國基民盟沃爾夫岡施泰格的提議

  在柏林、德累斯頓、羅斯托克、埃爾福特等前東德城市,你都會找到卡爾馬克思大街、恩格斯大道、盧森堡廣場等等地名,提醒你這裡曾經屬於社會主義陣營。挂名馬克思的最多,目前共有550條街道或廣場以其命名。

  近日,有人對這些馬克思大街們有意見了。德國基民盟(CDU)經濟事務委員會秘書長沃爾夫岡·施泰格(Wolfgang Steiger)對《圖片報》(Bild)表示,是時候徹底清理前東德的殘留了——例如馬克思等被他稱為「共產主義的替代聖人」(Ersatzheiligen des Kommunismus)。

  在東德的政治和經濟制度破產四分之一個世紀之後,現在是時候了,我們應該把新聯邦州(即前東德併入聯邦德國的幾個州——筆者注)街道名牌上的共產主義的替代聖人抹去。 (沃爾夫岡·施泰格,2016.08.25)

  施泰格的理由是,兩德統一證明東德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失敗了,西德的市場經濟模式成功了。統一后,西德模式的「社會的市場經濟」(Soziale Marktwirtschaft)給整個德國帶來榮景。與其遍地都是馬克思大街,還不如在街名上掛上他心目中更好的人選——例如路德維希·埃爾哈特(Ludwig Erhard)。

  埃爾哈特是阿登納總理內閣任職十四年的經濟部長,1963-66任聯邦總理,被認為是「社會的市場經濟」模式和西德經濟奇迹的奠基者之一。施泰格認為,所有德國人(包括前東德地區的)都應該更感謝埃爾哈特,而不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後者為前東德長達四十年的壓迫統治奠定了意識形態基礎,並導致了其經濟體制的破產。

  街道名牌上的馬克思以東柏林為例

  令施泰格不滿的馬克思大街們是冷戰時期兩德分裂的產物。民主德國的建立給城市的建築風貌帶來了巨大改變,伴隨著戰後重建進程的是一波地名更迭潮。以東柏林為例,有三個街道或廣場以馬克思命名:卡爾·馬克思廣場(Karl-Marx-Platz)、卡爾·馬克思大街(Karl-Marx-Straße)以及卡 爾·馬克思大道(Karl-Marx-Allee)。

  最早把馬克思的名字漆上去的路牌是柏林市新克爾恩區(Neukölln)的馬克思大街(Karl-Marx-Straße),命名於1947年。這條大街由原先的柏林人大街、伯格大街以及維力·華爾特大街的一部分合併而成。馬克思大街緊鄰的廣場原先以普魯士王室家族命名,叫霍亨佐倫廣場(Hohenzollernplatz),1950年被改為卡爾·馬克思廣場(Karl-Marx-Platz)。原因是顯然的:霍亨佐倫家族是壓迫無產階級的封建帝王,與代表無產階級的民主德國的意識形態太相違背。

  

  卡爾·馬克思大街(Karl-Marx-Strasse)(來源:原圖為谷歌地圖拍攝並儲存的2008年街景,圖片編輯出自筆者。)

  而東柏林最著名的街道當屬卡爾·馬克思大道(Karl-Marx-Allee),命名於1961年。只不過這一回,馬克思取代的不是封建殘餘,而是斯大林。

  1949年12月21日,東柏林決定把大法蘭克福街、法蘭克福大道、法蘭克福大道合併改稱為斯大林大道(Stalinallee),契機是為斯大林七十周歲慶生。1950年,斯大林大道正式命名。1953年8月,這條大道上豎起了4.8米高的斯大林銅像。

  

  斯大林雕像(來源:Bundesarchiv, Bild 183-19119-0001 / Weiß, Günter / CC-BY-SA 3.0)

  斯大林大道全長2.3公里,寬89米,馬路筆直,氣派恢弘。在東德政府的戰後重建規劃中,這條大道是社會主義的樣板工程,後來逢五一和國慶這裡都會舉行慶典或遊行。

  

  在柏林電視塔眺望馬克思大道(來源:德語維基百科用戶Sansculotte於2004年上傳共享/cc-by-sa-2.0協議)

  如今這條大道成為東德懷舊風的地標。人們可以看到東德時期標誌性的建築風格和變化。五零年代的建築融合了啟蒙運動時期柏林建築大師申克爾(Karl-Friedrich Schinkel)的古典主義風格和斯大林式的「社會主義的古典主義」(Sozialistischer Klassizismus),可謂既繼承了本民族傳統文化,又開創了社會主義新風貌。代表性的建築是赫爾曼·亨瑟爾曼(Hermann Henselmann)設計的法蘭克福門(Frankfurter Tor)。

  

  華燈初上的法蘭克福門,遠處是柏林電視塔。(來源:原圖由維基百科用戶Dnsob於2005年上傳無條件共享,圖片編輯出自筆者。)

  六零年代的標誌性建築是大型混凝土預製裝配住宅(Plattenbau),經濟而實惠,像火柴盒的樣子,沒有斯大林式建築那樣費工。代表性的建築是貝羅琳娜旅館(Hotel Berolina)以及國際影院(Kino International)。

  

  建造中的貝羅琳娜旅館(左)以及開張前夕的國際劇院(右),攝於1963年(來源:Bundesarchiv, Bild 183-B1029-0005-001 / Brüggmann, Eva / CC-BY-SA 3.0)

  1961年,社會主義陣營國家開始去斯大林化。亞歷山大廣場到法蘭克福門之間的這一段斯大林大道被更名為卡爾·馬克思大道(Karl-Marx-Allee)。那一年的一個月黑風高夜,斯大林銅像被東德政府秘密剷除。

  

  卡爾·馬克思大道(來源:原圖由德語維基百科用戶Nicor於2005年上傳/CC BY-SA 3.0協議,圖片編輯出自筆者。)

  為何馬克思大街們應該被保留

  回到施泰格的提議本身,筆者試著答題,馬克思該不該從街道名牌上被抹去?

  首先,如果施泰格對馬克思的名字不能忍,我們不如看看其它被忍了的「歷史殘留」。柏林最豪華的商業大街是選帝侯大街(Kurfürstendamm),這可是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封建殘留。又例如德國各地最爛大街的街名——弗里德里希大街(Friedrichsstraße)和威廉大街(Wilhelmstraße),普魯士王室霍亨佐倫家族留下的印記。還有興登堡大街(Hindenburgstraße),全德國有二十幾條以此為名。不是說普魯士軍國主義導致納粹罪行什麼的么,這就能忍?

  

  前東德「不能忍,所以我們在戰後五零年代把柏林市中心擁有500多年歷史的霍亨佐倫皇宮徹底給剷平了吼吼。」

  

  霍亨佐倫家族第N代掌門人「其實我們想低調些啦……老祖宗的皇宮最近德國政府在出錢給修呢。不過我們沒法住回去就是了,說多了都是淚…… 」

  

  興登堡大街們「我們也不好過啊,二戰結束后好幾個城市把我們給改名兒了,例如法蘭克福、慕尼黑等。不過現在前西德地區還有至少二十幾條興登堡大街,唉老有人嚷嚷要把我們滅了。」

  

  選帝侯大街「我很為我高貴典雅的名字自豪,一直以來我就是西柏林高大上地段的代名詞。不過聽說你們中國人管我叫褲襠?」(德語縮寫Ku』damm)」

  其次,施泰格制度自信地聲稱統一后聯邦德國的經濟模式給前東德地區帶來了一片榮景(blühende Landschaft),這恐怕是沒有問過前東德人民感受。而他顯然也沒有認真對待馬克思的思想遺產,更沒有緊跟近些年來世界經濟的新趨勢和意識形態新反思。2003年,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Thomas Piketty)發布了《二十一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人們意識到,十九世紀的馬克思並沒有過時,現在正是閱讀他的《資本論》的好時候。施泰格認為馬克思是過氣的經濟學家,必須為前東德的經濟體制破產負責,卻忘了馬克思仍然可以給當代資本主義批評重要的啟示。

  

  圖左:馬克思攝於1875年 (John J. E. Mayall攝)|圖右:皮凱蒂於2013年出版的《21世紀資本論》

  

  萬峰來電「有些人就是不讀書不看報。」

  最後,施泰格的提議欠缺對公眾歷史記憶的批判性反思。這對一個政治人物來說令人遺憾卻也不意外,他把轉型正義理解為把「前朝」的痕迹全部抹去,卻忘了保留一些歷史遺跡對於批判地記憶這些過去的重要性。馬克思的名字不該是轉型正義過程中應被抹去的「前朝的不義」,而是該留給後人的歷史記憶。馬克思的理論為何在前社會主義陣營被轉化為那樣的意識形態?這是他原本的理論嗎?他的資本主義批判是否還有當代性?這些應該是留給當代德國人的思考習題,比起抽走考卷本身,讓其保留在公共空間是更好的選項。

  

  台灣民進黨

  「一看到這題目就很激動趕緊撥電話了,終於輪到我們了吼!想說我們就是把中正紀念堂改成台灣民主紀念館然後把『大中至正』牌匾改成『自由廣場』啊。施泰格的提議棒棒噠!」

  

  台灣國民黨「就說一句哈,改名字花錢啊!」

  施泰格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對前東德地區五百多個馬克思大街們有意見的人。但願未來的政治人物能超出意識形態的成王敗寇以及壟斷意識形態想象的天然衝動,對構建公眾歷史記憶的過程有批判性的思考和理解。保留這些馬克思們又何嘗不是把前東德歷史化(historisieren)的一部分?

  原標題:歷史的政治:前東德留下的馬克思大街們該不該更名?

  本文由作者授權十五言微信公眾號(www15yancom)發布

0

主題

968

帖子

339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92
沙發
西部華人 發表於 2016-9-16 07:47 | 只看該作者
邪教教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4: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