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關於中國未來的30個大膽思考,越讀越震驚!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9-16 05: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正在通過G20開啟世界下一個世界開端!讀懂中國,就讀懂了世界!

  如今的中國,變換日新月異,甚至可以移步換景。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當你開始關注變化的本質,而不是變換的結果。你就會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其中的那股規律波。

  1、中國未來產業分為三種:

  

  一維世界正在推倒重建,二維世界被劃分完畢(BAT掌控),三維世界正在形成,高維挑戰低維總有優勢。所以網店可以衝散實體店,而微信的對手一定在智能領域誕生。因此,真正的好戲還在後頭!

  2、中國當下的企業分為三個等級:

  

  今後企業的出路唯有升級成平台,平台化的本質就是給創造者提供創造價值的機會!

  3、中國網際網路進化論:

  

  PC網際網路解決了信息對稱,移動網際網路解決了效率對接,未來的物聯網需要解決萬物互聯:數據自由共享、價值按需分配。水木然認為網際網路+的本質就是搭建一個底層建築,使上面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迅速找到目標。無論是找客戶、找戀人還是找夥伴。

  4、中國電子商務進化論:

  

  PC網際網路解決了信息對稱,移動網際網路解決了效率對接,未來的物聯網需要解決萬物互聯:數據自由共享、價值按需分配。網際網路+的本質就是搭建一個底層建築,使上面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迅速找到目標。無論是找客戶、找戀人還是找夥伴。

  5、中國的電子商務正在改變城市格局。

  

  「北上廣深」正在變成「北上深杭」。傳統貿易的衰落將廣州拉下馬,跨境電商的興起將杭州扶上位,未來中國的城市格局應該是「北京的權力調控+上海的金融運作+深圳的智能科技+杭州的電子商務」。

  6、中國經濟結構進化論:

  

  從「按計劃生產、按計劃消費」,到「按市場生產,按利潤分配」,再到「按消費生產,按價值分配」,水木然認為未來中國一定會「按需求生產,按需求分配」,滿足人的一切需求。

  7、中國產業鏈的流向正在逆襲。

  

  因此,傳統經銷商這個群體將消失,而能夠根據消費者想法而轉化成產品的設計師將大量出現。

  8、中國廣告業態的進化論:

  

  傳統廣告總是依靠媒介的力量去影響人,比如央視的招投標。後來的網際網路廣告開始依靠技術實現精準投放,比如按區域、按收入、按時段投放。再後來社交媒體的崛起使好的廣告能自發傳播,而未來最好的廣告一定產品本身,最好的產品也一定具備廣告效應。

  9、中國商業角逐的核心先後經歷了:

  

  房地產經營的就是地段,傳統網際網路經營的就是流量,自媒體經營的是粉絲。而未來是「影響力」和「號召力」之爭,「核心粉絲」的瞬間聯動是未來商業的「引力波」。

  10、中國媒體的進化論:

  

  媒體正在由集中走向發散。自媒體的興起將產生兩大結果,第一激起了很多人的創作熱情,文字作為人的一種基本屬性終於被找回,感性的一面被激發,可以滋潤這個越來越機械化的世界。第二,普通民眾迫切要求參與公共事務的決策權,比如春晚到底該邀請誰。而未來人人都是一個自媒體,信息流的產生讓媒體消亡。

  11、中國將越來越細分:

  

  行業將越來越垂直、協作越來越完善。因此傳統的木桶原理不再成立,以前我們總在彌補自己短板,因為你的短板限制了你的綜合水平,是今後我們將不斷延展自己長處,因為你的長處決定了你的水平。水木然認為你只需要將自己擅長的一方面發揮到極致,就會有其它人跟你協作,這叫長板原理。

  12、新的社會架構講究的是「規則」而不是「關係」。

  

  中國社會的傳統關係網被不斷撕裂,以價值分配為關係、新的鏈接正在形成,每個人都是一個節點,進行價值傳輸。新的社會架構講究的是「規則」而不是「關係」。而你所處的地位和層級,是由你所帶來的價值決定的。

  13、中國人正在由外求變成內求。

  

  外求即就求關係、求渠道、求資源、求人脈,求機會,內求即坦誠面對自己內心最真實的一面,激發起興趣、熱情、希望、理想,當你做好你自己,外界的東西就會被你吸引過來,這就是所謂的求人不如求己。

  14、信用無價

  

  對於未來每個人來說,有一個東西會變的很重要,那就是信用。行為——信用——能力——人格——財富。在大數據的幫助下,你的行為推導出了你的信用值,然後以信用度是支點,能力為槓桿,人格為動力,聯合撬動的力量範圍,就是你所掌控世界的大小。

  15、傳統社會的總財富是這樣創造出來的:

  

  人們依託固定公司,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重複固定的勞動,屬於被動式勞動。未來社會的總財富是這樣創造出來的:人們依靠自身特長,點對點的對接和完成每一個需求,充分融入到社會每一個環節,屬於主動式創造。因此整個社會財富將實現裂變式增長。

  16、中國99%的公司和集體都將消失,各種垂直的平台將誕生。

  

  大量自由職業興起。中國社會的組織結構從公司+員工,變成平台+個人。每個人都將衝破傳統枷鎖的束縛,獲得重生的機會,關鍵就看你是否激發了自身潛在的能量。這才是一場真正解放運動!

  17、未來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經濟體。

  

  即可以獨立完成某項任務,也可以依靠協作和組織去執行系統性工程,所以社會既不缺乏細枝末節的耕耘者,也不缺少具備執行浩瀚工程的組織和團隊。

  18、未來如何擁有自己的產品?

  

  當你有一個想法時,你可以先表達出來,然後在平台上進行展示(這樣的平台會越來越多),然後吸引喜歡的人去下單,拿到訂單后可以找工廠生產(不用擔心量太少,今後的生產一定會精細化和定製化),然後再送到消費者手裡。

  19、中國今後將無工可打。

  

  打工的本質是定價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並不承擔結果。隨著雇傭時代的結束,你必須主動思考和去解決問題,並竭力發揮自己的特長,為社會和他人創造價值,否則你就沒有存在的價值。水木然認為中國人的工作方式正在從「謀生」到「創造」升級。


沙發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9-16 05:24 | 只看該作者
  20、中國今後將無生意可做。

  

  傳統社會只所有生意可做,是因為信息的不對稱使社會的「供給」和「需求」始終是錯位的,這就需要商人的商業行為去對接他們,並從中謀利。而網際網路搭建起的商業基礎會越來越完善,今後兩者可以隨時精準連接。所有的中間環節都沒有了,賺差價的邏輯也就不存在了。「經商」一詞需要再定義,溫州人的那一套思維徹底落伍了。

  21、中國的社會結構將越來越精密細緻。

  

  以前每一個「需求」和「供給」都是由企業完成,今後都是由個人完成,可以做一個這樣的比喻:如果經濟是一場血液循環,那麼今後它的毛細血管會更加豐富,輸送和供氧能量會更加強大。

  22、中國人找回信仰的邏輯是這樣的:

  

  具體來說就是:中國正在建立一套完善而合理的社會秩序,讓每個人都能各盡其才,各取所需。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新秩序,而秩序的運轉將產生新的精神,比如契約精神。精神的碰撞激發起內心的嚮往,一旦我們心有所屬,這就是信仰。

  23、法治的最高境界是人治,人治的最高境界是無治

  

  什麼才是無治?即依靠利益關聯進行互相制衡,在網際網路時代,每個人都與外界有無數個連接點,依靠這些連接點,每個人的處境都將直接綁定自己的行為,貪婪、懶惰、無知作為人性的負面,都將被自然克制。

  24、中國商業未來十年內的主題都將離不開,「跨界互聯」

  

  以網際網路+為基礎,不同行業之間互相滲透、兼并、聯合,從而構成了商業新的上層建築。這就是水木然作品《跨界戰爭》一書所描寫的內容(已出版上市)。不同業態將互相制衡,最終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從而形成新的商業生態系統。

  25、中國未來社會的完善,離不開一批有「匠心」的人:

  

  也就是那些腳踏實地的人。比如工匠、程序員、設計師、編劇、作家、藝術家等等,因為網際網路已經把社會的框架搭建完成,剩下的就是靈魂填充!所以即便是普通的工作崗位,他們的社會地位也將獲得提升,將獲得尊重。

  26、中國精神文明的紅利期正在到來。

  

  傳統的物質文明進展步伐已經開始放慢,因為工業化已經將社會各項硬性設施布局完善,物質的野蠻增長期已經過去,而網際網路又已經把所有的鏈接搭建完畢,柔性內容開始兇猛增長,新文化行業是一個增長點。

  27、中國今後的私有財產會更加神聖。

  

  每個人的行為都會圍繞利益展開,而且目標簡單而明確,財富分配不再需要依靠政府主導,而是一種天然的價值回饋。匯聚大家之私,即成社會之公,此乃民富國強。

  28、中國未來只有三種角色,自下而上依次是:

  

  價值提供者是依靠個體勞動創造直接財富,比如:司機、醫生、律師等等,影響力大了可以靠名聲創富,比如明星、作家、大導演、名主持等等。價值整合者是依靠配置社會資源間接創造財富,主要指的是企業家和各種組織的領導者,他們促進社會資源向最需要的地方流動。價值放大者是依靠平台或財富的力量去撬動企業和項目的成長,他們往往是大平台的擁有者或財團掌控者,比如馬雲、馬化騰、李彥宏、巴菲特、孫正義等等,他們促使社會財富呈爆髮式增長。三個階層不是固化的,而是可以流動的。

  29、中國人的財富形式先後經歷了:

  

  四個階段,未來的財富形式一定是估值或市值,趨於虛擬和抽象,只是一個數字。即:你擁有多少財富,並不代表你就可以隨便花這些錢,而是代表你有支配這些錢的權力,財富多少意味著調動資源的大小。究其本質,是整個社會越來越共享化、公開化、公共化。

  30、中國未來將建立一個偉大的「超級網際網路公司」

  

  將BAT收入囊中,通過高效協作和行業細分,來優化配置社會的各種資源,包括各種大大小小的、邊邊角角的零部件,不浪費一個螺絲、不放棄一個靈魂,將整個社會帶入價值創造和吸收的大循環。

  這樣的未來有沒有讓你心嚮往之?

  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未來充滿了越來越多的可能性!

  但是!

  未來這8種人將被淘汰!

  1.八小時之外不學習的人

  

  人與人的區別在於八小時之外如何運用。有時間的人不能成功,擠時間的人才能成功。八小時之內決定現在,八小時之外決定未來。什麼樣的想法,什麼樣的生活。有學習才有選擇權,沒有知識,要有常識;沒有常識,走進教室。不是社會發展太快,是我們思維反應太慢。為什麼我們思維太慢,是我們沒有跟上學習。人生有兩大悲哀:結婚之後不再戀愛,畢業以後不再學習。拒絕學習,就是拒絕成長。家長不學習,會被孩子看不起,並且和孩子有代溝。夫妻一方不學習,就會有隔閡。學習的人如同長高的樹,自然會有高藤來纏。一個人不學習,就會與社會脫節,跟不上時代步伐,人活在21世紀,思想在20世紀。究竟學什麼?不是學打工的技術,而是學創業的本領。思想觀念40%+人際關係40%+專業能力20%=成功。從這個公式里找自己的短板,缺啥補啥,社會需要啥你就學啥,不只是學感興趣的,而是學有利於社會、有利於成功的。

  2.對新生事物反應遲鈍的人

  

  任何一個新生事物的誕生都與巨大的商機掛鉤。任何一個新生事物的誕生,又都在一片反對懷疑拒絕中悄然來臨。21世紀的新生事物一定和趨勢有關,而趨勢不是用眼睛看的,是要用眼光來判斷的。誰抓住趨勢,誰就抓住了未來。不學習就會把推論當結論,用已知判斷未來,對新生事物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最終一定被社會淘汰。

  3.靠個人能力單打獨鬥的人

  

  21世紀是英雄退位、團隊進位的時代,抱團打天下已是趨勢,誰擁有人群,誰擁有市場。1+1=2叫數學,1+1=11叫經濟學。一根筷子能折斷,十雙筷子折不斷。

  4.玻璃心,心理脆弱容易受傷害的人

  事情發生的大小不重要,而你的想法看法很重要。事情本身不傷害人,而你的想法會傷害你。就像老和尚和小和尚下山的故事一樣,那個小和尚被自己的想法折磨得死去活來。百折不撓、千錘百鍊,是中國人發明的詞。

  5.技能單一、沒有特長的人

  

  就像貓與老鼠的故事一樣,貓說:「什麼年代了,一種技術能活嗎?」沒有危機是最大危機,滿足現狀是最大陷阱。人一定要在得意時給自己找退路,不要等失意時再找出路。

  6.計較眼前、目光短淺的人

  

  計較眼前會失去未來,計較小錢會失去大錢。沒有遠見,必尋短見。全世界最好的投資、最沒有風險的投資就是投資學習,學習可以讓人有遠見,學習才知道未來的趨勢。

  7.情商低下的人

  

  很多人翻臉比翻書快。古人說:小不忍要亂大謀。脾氣來了,福氣走了。IQ是智商高可以找一個好工作,EQ是情商高可以有未來,AQ是逆境商可以變成登峰造極的人。

  見了困難就躲避的人,一事無成。

  見了困難能迎刃而解的人,是成功人。

  打著燈籠找困難的人,將成為登峰造極的人物。

  心理學家總結四種情商的結局:

  1)有能力有脾氣的人——懷才不遇;

  2)有能力沒脾氣的人——春風得意;

  3)沒能力有脾氣的人——一事無成;

  4)沒能力沒脾氣的人——貴人相助。

  8.觀念落後知識陳舊的人

  

  過期的食品不能吃,過期的觀念也不能用。學助人成功的本領。世界上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就是自己。人成功在短板上,人失敗在短板上。人成功在缺點上,人失敗在缺點上。成功是優點的發揮,失敗是缺點的累計。

  六大劣根斷送一生:自以為是,不以為然,倚老賣老,老氣橫秋,格格不入,每況愈下。只要你把人做好,這個世界都屬於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8: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