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產品經理,如何建立自己獨特的產品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9-14 05: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導讀:喬布斯的極簡主義就是複雜的技術流說NO,以產品設計為第一驅動導向。張小龍的微信封閉的熟人關係對陌生人說NO,以簡單極致的社交關係為產品第一設計導向。所以一個產品經理建立自己的獨特的產品觀何其重要。

  正文

  喬布斯的蘋果手機帶有他極強的「極簡主義」的思想,讓產品附上了他的靈魂。張小龍對微信建立了極其封閉式社交關係,這來他自己對於社交產品多年來的思考。這些偉大的產品經理們都是在做產品的時候,有著自己的「捨得」之道。喬布斯的極簡主義就是複雜的技術流說NO,以產品設計為第一驅動導向。張小龍的微信封閉的熟人關係對陌生人說NO,以簡單極致的社交關係為產品第一設計導向。所以一個產品經理建立自己的獨特的產品觀何其重要。

  初入產品經理崗位(自身不斷的學習)

  初入產品經理崗的新人,對我們來說真正的考驗才開始。你單單通過上班累積的經驗是遠遠不夠的。產品經理本身方面就有很多方面。從交互埠來說,就有PC端、移動端、TV端。PC端又分為C/S、B/S結構。移動端又分為web APP、Hybird APP與Native APP的區別。TV端又分為盒子端、電視端。從行業分來說:社交、電商、搜索、工具、旅遊、醫療、教育、遊戲、視頻、音樂等等。幾乎每一個細分領域都需要不同的知識架構進行擴建。從溝通來說,就要有設計師、程序員、測試、運營、市場、客服、領導等。設計師又可以分為UI\UE。程序員又可以分為前端、後端、移動端。測試又分為白盒測試和黑盒測試。運營又分為數據分析師、用戶運營、新媒體運營、BD、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等等。你手上需要懂得東西必須足夠多,才能跟他們無縫對接交流。而通過上班經驗可能只能獲得少許知識。所以只能通過自身學習加快自己的成長。

  1、培養每周至少閱讀一本書的習慣。作者每周至少二本書進行閱讀。看什麼書?這個作者以後歸結推薦一下。這裡推薦幾本對產品經理知識架構最好的書本。這些書只是產品經理方面的,別的方面,如:產品設計、數據分析、創業類讀物都對自身有幫助,這裡不做整理了。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個大家都懂的!)《產品經理修練之道》《經*理》《產品經理的20堂必修課》《產品經理第一本書》、《產品經理第二本書》《啟示錄》《結網》《神一樣的產品經理》《YES!產品經理》(上下二冊)《產品心經》

  2、每天關注行業動態,關注幾個公眾號增加自己見聞和能力提升。(資訊類:36K、虎嗅。數據類:艾瑞、易觀。還有設計、運營等類公眾號。)

  產品類公眾號推薦: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網際網路de早讀課、91運營

  3、學會自身時間管理。上班路上,思考今天一天的工作內容,安排優先順序。上午上班,學會一坐下來就看數據,監控不合理的數據進行分析。接下去就是開會,做自己的事情。晚上下班路上,利用碎片化時間看書、總結一天的工作內容。產品經理一定要學會自身管理,總結一天得失,便於第二天更好的工作。

  1到3年之後產品經理(通過用戶反饋和累計工作經驗)

  通過自我學習和工作經驗累積之後,我們開始對產品工作有了很強的認識。能力已經達到了真正的產品經理,不在是產品助理了。產品助理可能更注重會議記錄,產品原型設計,執行層面的工作。這個階段的產品經理已經要開始對運營負責,對自己的產品功能負責。完成一些KPI績效。此刻我們對於產品認知,完全通過數據分析的結論和用戶反饋為導向。作為產品經理現在要學會一些做事方式方法了。

  1、產品經理對於產品設計的功能本身沒有對錯,對錯全部取決用戶。我們產品上線的時候,經常會做A\B測試,原因就是在這裡。產品是以用戶為導向設計的。用戶喜歡的使用功能就是對的。用戶不喜歡的使用功能就是錯誤的。

  2、產品經理對用戶反饋要有更深入的認知。用戶所說的投訴都是解決方案。比如,我想在這裡添加什麼功能。又如,我覺得這裡應該這樣做。我們對於用戶反饋要有自己認知。把問題歸納整理。最後發現它的問題共性。可能只是這個功能操作太繁瑣了,我們只要把它稍加修改,用戶就會覺得很好用。

  3、不在開始閉門造車。誠然我們產品經理很多功能和需求都是拍腦子想出來的。但是這個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用戶是你自己的角度和你是上帝的角色。(上帝就是產品自己角度。)這個層面的用戶理解會弱一些。第二層次,你是用戶的角度和你是上帝的角色。只有學會站在用戶角度思考問題才能成功。我們常說的KANO模型,我們這個階段不要指望做到興奮型需求。通過累計的經驗做到期待型需求,然後量變成為質變。

  3年到5年之後的高級產品經理(根據自身特點愛好建立自己風格產品觀)

  我們看到喬布斯對於素食主義的追求。我們會看到張小龍對於產品商業化極度的控制,還有張小龍先生具有文藝氣質的另一面。其實我們每一個產品經理都有自己的特點。除了自己本身工作外,我們每個人通過自己的特點和愛好去深入挖掘。比如很多產品都有那個產品經理自身特質融入進入了產品裡面。比如網際網路界奇葩產品,豆瓣。它的文藝就是創始人自己的特質。我們的產品也會深深打上自己的印記。

  1、我們深度挖掘自己的愛好,了解自己愛好所在的行業。行業情況如何。有哪些產品讓你正在使用,是不是產品上可以深入改造該產品。比如女生喜歡買東西,我們會去京東和淘寶。但是那些垂直電商也能活的很好,蘇寧、蘑菇街、美麗說、小紅書、寺庫、唯品會、聚美優品、禮物說等等。挖掘那個層次的時候,其實是對產品和愛好進行深度融合的過程。逐漸養成自己的產品觀。

  2、出門在外,已經喜歡站在產品角度考慮所有事物。養成一種職業病。這個用戶體驗太差,我們是不是可以改造一下,或許這樣的想法更好。一直處于思考的產品經理成長的速度非常驚人。

  3、根據自己的愛好,開始做一款自己喜歡的產品。兼職讓產品上線,運營。這樣可以深入探究你現在工作中所力量所不能企及的知識面。自己做和公司做情感上也會不一樣。

  到這個時刻我們的產品經理能力已經開始管理一條產品線,手下會有幾個產品經理。這個階段我們需要培養自己協同工作能力。

  學會制定總目標,分解任務給每一個產品經理。

  讓手下產品經理完成自己所擅長的領域,挖掘潛力。

  知道完成每一步小目標,最後把小目標都完成後,就能完成大目標了。

  5年以上的產品總監(對自己的產品觀不斷升華,形成自己的產品方法論)

  手下開始有好幾個產品線進行管理,每一產品經理都需要向你協調開發資源。我們開始按產品線任務優先順序進行安排任務。遠離原先靠自己一個完成工作,而是讓團隊每個人去發揮自己能力一起完成現在工作。

  工作上更會想辦法讓團隊發揮出最大潛力。

  開始學會傾聽各種聲音。

  對產品上線預期有了很強的預判能力。

  此刻我們有了很多實踐經驗方法論。而在這個時候,通過愛好培養,我們產品有了自己的風格。當愛好和經驗形成融合之後,方法論和實踐形成融合之後,用戶對與錯和自己的價值觀進行融合之後。量變終於發生質變。我們通過大量經驗和方法論構建了自己一套產品方法論。

  產品設計上對用戶體驗有著自己風格。比如,這樣的產品設計習慣已經培養很多的忠實的用戶。

  需求挖掘上角度更準確。可以通過自己的判斷覺得這個需求是產品剛需。

  數據上具有敏銳觀察能力。數據上對於未來趨勢分析越來越強大。

  推動項目前進更有自己有效的方法。

  產品副總裁(通過更高的大趨勢和大數據維度做產品)

  此刻有了自己產品方法論之後,就會對行業有著更高的認知能力。通過數據行業分析的大趨勢和自己所擁有的各種大數據進行預判未來。對於這個行業需求,轉化為用戶需求、轉化為產品形態、轉化成最終上線形態,上線之後的預期。都會有一套很完整的過程。此刻產品經理就是真正神一般的存在了。通過自己的方法論和直覺做事。其實人類最強大就是直覺。我們通過一萬小時的不斷訓練自己的產品觀,最後形成自己的產品直覺。到那個時候,做產品已經是手到擒來了。

  最後

  建立自己的產品觀。

  首先,先要學會產品的對與錯全部取決於用戶。

  然後,重要的一條就是有自己的特點和愛好。

  最後,二者之間融合產生了自己的產品方法論。方法論的建立就是對自己產品觀的建立。

  作者:曉翼,微信公眾號:上海人在北京。專註於電商、O2O的產品經理。會IOS開發、會P圖、會運營的逗比一個。常關注社交、旅行類產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3: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