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去至今未能破案的英國「開膛手傑克」或迷霧重重的「南大碎屍案」等,目前業已告破、檔案完整的連環殺手,的確大多具有一段扭曲的成長經歷。如號稱蘇聯頭號連環殺手的齊卡提洛(Andrei Romanovich Chikatilo,作案時間1978-1990,確認殺害53名女子及幼童,最大45歲,最小7歲),自幼因尿床受母親打罵,家境貧寒且因父親二戰中被俘而被打入另冊,學業、事業和家庭生活都不順利;號稱「棋盤殺手」的蘇聯解體后俄羅斯頭號連環殺手皮丘希金(Alexander Yuryevich Pichushkin,作案時間2001-2006年,宣稱殺死63人,證實殺死48人),父親在其出生前離家出走,自己一度被母親送入收容所;美國史上第二號連環殺手、「綠河殺手」里奇韋(Gary Leon Ridgway,作案時間1982-1998年,自承謀殺71人,確認謀殺48人,被懷疑謀殺90人以上),父母不和、家暴;有檔案可查連環殺手「世界紀錄」保持者、哥倫比亞的洛佩斯(Pedro Alonso Lopez,作案時間1969-1980,自稱殺死300多人,證實殺死110人,全部為8-12歲幼女)生長在妓女單親家庭,戀童癖,青春期又曾被多次雞姦;美國史上最著名連環殺手之一、「小丑殺手」蓋西(John Wayne Gacy,作案時間1972-1978年,證實殺死33人,其中最小14歲,最大21歲,全部為男性),自由被酗酒的父親虐待、歧視,成年後私生活紊亂……但並非所有連環殺手都是如此,如加拿大史上最恐怖連環殺手「豬場殺手」皮克頓(Robert Pickton,作案時間1983-2002年,證實殺死49人,可能殺死90人以上,全部為底層妓女),就是一個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歷「完美無缺」的世襲農場主;被稱作「最不像連環殺手的連環殺手」、美國人泰德.邦迪(Theodore Robert "Ted" Bundy,作案時間1973-1978,自承殺死30多人,實際殺死人數不詳)則更是一個童年幸福、成長經歷良好的「成功人士」。由此可見,「童年不幸」或「人生悲慘」並非一名連環殺手「養成」的必要條件——就更不必說世上遭遇這類不幸者成千上萬,絕大多數即便不能發憤圖強,至少也會遵紀守法了。
受歧視排擠、本身處於邊緣群體或弱勢地位的連環殺手為數不少。如齊卡提洛據說一直是被同齡人欺負的對象,里奇韋因輕度弱智始終難以融入社會,被稱作「吃人醫生漢尼拔原型」的戴默(Jeffrey L. Dahmer,作案時間1978-1991,殺死17人,都是男性),因長相過於清秀備受同齡男孩騷擾,成年後先後被大學拒之門外、因酗酒被強制退伍,蓋西因體弱而無法參加北美校園最流行的大多數體育運動。但這同樣只是硬幣的一面,許多連環殺手形象「陽光、正面」,如蓋西是著名的慈善家和勤奮的志願者,邦迪積極參與共和黨黨團活動,並因此獲得進入法學院深造的推薦,大學生涯成績優異,且是公認的「大眾情人」,甚至前面提到的蓋西,在大學畢業后也成為一個嶄露頭角的青年政治家和職場成功人士……這些事實表明,不公、歧視固然可以讓人變得瘋狂邪惡,但一個瘋狂、邪惡的連環殺手,是沒道理將自己變成惡魔的責任歸咎於「社會對我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