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電信詐騙「黑色鏈條」追蹤:信息怎麼泄露的?偵查技術跟得上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9-9 04: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華社記者許晟、高亢、邵琨

  近日,多地電信詐騙事件引發廣泛關注。「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電信詐騙之所以容易得手,首先是通過高校、政府平台以及商業活動中的各個環節,大量個人信息被肆意買賣,另一方面是虛假的來電顯示號碼具有極強的欺騙性。

  業內專家稱,目前的網路偵查技術已經足夠應對個人信息泄露、電信詐騙等案件。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對虛假詐騙電話進行重點源頭整治,要求電信企業確保主叫號碼的合法性和真實性,及時中止和阻斷不法信息的傳播。

  

  高校信息泄露嚴重,企業泄露的個人信息與個人資產結合最緊密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網際網路技術發展至今,個人信息特別是身份證號、住址、電話等基礎信息,在流動過程中的多個環節均有以不同方式泄露。「我們也許早就成了信息『透明人』。」一位網路安全專家說。

  「個人信息泄露嚴重的當屬高校。」獵豹移動安全專家李鐵軍說,有些部門和單位自身又因數據管理意識薄弱或資料庫安全防範較弱,很容易泄露信息。一旦黑客發現一個漏洞,便可以利用這個漏洞攻擊所有同類型網站,造成大面積信息泄露。

  因管理人員意識薄弱引起的泄露,在大學表現得特別突出。其中,QQ群可以說是最沒有技術含量但「有效」的渠道。記者通過QQ聊天軟體輸入「藝術」等院系簡稱,未受到任何阻攔,便直接加入一個名為「12級藝術設計」的QQ群,從群內信息看,該群屬於煙台大學。

  

  記者在群內找到3份直接標明「名單」的文檔,在「建築特困和助學貸款畢業生名單」中,姓名、畢業院校、身份證號、手機號、貸款金額等詳細信息暴露無疑。另一份畢業生還款確認名單中,還能找到同一個人的還款金額、疑似還款日期等。

  企業泄露的個人信息也不可小覷,這些數據與個人資產結合得更緊密。如京東、淘寶等購物平台掌握客戶網購訂單,中航信等公司掌握航班機票信息,各種手機理財APP擁有個人金融賬號等。哪怕只有一條信息被詐騙分子利用成功,都會造成財產損失。

  深圳前海徵信公司信息安全總監戴鵬飛曾梳理網購訂單的4大環節,發現有13種信息泄露的可能,包括商家環節的內部倒賣、病毒攻擊、信息被監聽,用戶環節賬號被盜,物流環節被「內鬼」倒賣,電商平台環節的內部倒賣、系統漏洞等。

  記者8月20日在百度貼吧中搜索數據相關的貼吧,發現不少疑似交易個人信息的帖子。記者隨後在「數據資源」吧中隨意加了2個QQ號碼,對方均表示,可以交易網購訂單等各種數據。記者從一個賣家手中獲取了300個一周前的訂單后,確認是真實發生過的網購訂單。

  以「對詐騙是否有幫助」為定價標準,百元以下的生意不屑做

  「泄露的個人信息大多用於詐騙。」李鐵軍說,黑客或內鬼拿到最新數據后,會通過QQ群、論壇等途徑倒賣給使用者,或經過掮客注水加工后,倒賣給下游的詐騙者或其他使用者,已經形成了「黑產業鏈」。

  記者向數據倒賣者詢價發現,個人信息會以「對詐騙是否有幫助」為標準定價:一手的、隔夜的京東網購訂單數據可賣到每條7元以上,但10天後只能賣每條3角錢,「時間久了,貨都到客戶手裡了,就沒法行騙了」。

  「個人身份證、住址等基礎信息最不值錢,有時打包出售的幾千萬條身份信息,平均一條只需幾厘錢。」李鐵軍說,這些基礎信息可以從不同渠道獲得,泄露得多,被轉賣得也多,很多基礎的信息甚至可以在網上搜索到並打包下載。

  數據掮客還可以反覆倒賣個人信息,或注水加工再次出售。據記者了解,1000元買入的批量賬戶數據,只需倒賣兩次,就可以收回成本;不同時間段的老數據注入最新數據列表,便可實現更高回報;不同類型的數據拼在一起,也可以實現更高的價值。

  記者採訪發現,低於百元的生意數據倒賣者是不屑做的,「還不夠麻煩的」。

  

  偵查技術足以應對詐騙案,關鍵是多地多部門協作

  調查數據顯示,僅今年二季度,獵網平台就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網路詐騙舉報5509起,涉案總金額高達4524.8萬元,人均損失8213元。

  記者調查發現,大量個人信息被售賣後用於詐騙,受害者損失在百萬元、千萬元的不在少數,如中國裁判文書網今年3月披露的一宗電信詐騙案中,受害者損失達3800萬元。

  工信部信息中心工經所所長於佳寧認為,應儘快出台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律,明確個人隱私數據的邊界,明確數據存儲、處理、查詢、使用的規則,明確數據保護的主體責任,明確數據泄露和濫用的處罰方式等。

  業內人士認為,對於電信詐騙中最常見的虛假來電顯示號碼應加強監管。據了解,目前,篡改來電顯示或虛假電話號碼產生的渠道主要包括:一是電信企業開展的語音專線業務對主叫號碼未經核驗,給不法分子篡改電話號碼提供了可乘之機;二是不法分子非法經營VoIP電話並提供改號服務,可以隨意設置來電顯示號碼;三是國際來話中的虛假主叫號碼;四是通過偽基站發送簡訊息並隨意設置虛假的發送號碼。

  工信部9月6日表示,將對虛假詐騙電話進行重點源頭整治,要求電信企業確保主叫號碼的合法性和真實性。同時面向全國手機用戶提供國際來電的甄別和提示服務,以提高用戶防範意識,降低受騙上當的幾率。依法加大對利用「偽基站」等開展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的懲戒力度。

  業內人士認為,防範電信詐騙需要公安、金融、電信、司法等多部門參與,統籌協作,從強化個人信息保護、推進電信卡、銀行卡實名管理、規範身份證件使用管理,提升個人防範意識和公安機關偵破能力等方面建立長效機制。

  「目前的網路偵查技術已經足夠應對個人信息泄露、電信詐騙等案件,關鍵是要多部門、多區域聯動。」李鐵軍說。徐玉玉案中,犯罪嫌疑人在福建,受害者在山東,但經多地、多部門協作,從立案到抓捕犯罪嫌疑人歸案,僅用了數天時間。 

  參與記者:朱基釵、劉碩

  

  轉載請註明  新華每日電訊  草地周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0: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