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喝牛奶的人」,做了許多年斯大林副手的莫洛托夫這樣形容斯大林的核心集團。 「列寧之後,沒有人做到斯大林所做事情的十分之一。」在莫洛托夫看來,列寧死後,是斯大林的組織能力,他的勇氣,再加上他的狡黠拯救了布爾什維克革命。另一些人則持不同的看法。無論對他有何種看法,斯大林之所以能夠對人產生吸引,部分來自於以下這種鮮明的對比(尤其是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一邊是圍繞他組成的小圈子裡溫暖、友愛、親昵的氛圍,而外面的世界則常常很殘酷;另一邊是對那些不信服他的曾經的朋友和同志,他會從容不迫地將他們一個個處死。斯大林拔除異己起來很有一套。「必須端掉李可夫和他的團伙,但是目前這件事你知我知就好了。」他在1929年對莫洛托夫若有所思地這樣說道。根據不同的時間表,「李可夫團伙」的成員被一個接一個整肅。「毫無疑問的是,這種循序漸進的方法源自於斯大林的謹慎,」希拉·菲茨帕特里克(Sheila Fitzpatrick)在《斯大林的隨從們:蘇聯政治中的危險歲月》(On Stalin』s: Team The Years of Living Dangerously in Soviet Politics)中指出,「同時它還帶有某種虐待狂的味道:那些被打倒的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不知道自己會有怎樣的結局,他們為之遭受了很大的精神上的痛苦,他們乞求得到寬恕、官復原職......直到他們最終被徹底拋棄,有些人經此過程后變成了語無倫次的精神錯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