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反暴大遊行:旅法華人的維權里程碑?

[複製鏈接]

1509

主題

2572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10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貝貝love 發表於 2016-9-6 09: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9月4日,在法近1.5萬人華人華僑,總計約5萬人舉行了一次規模空前的遊行活動,呼籲法國政府保障全民安全,遏制「針對華人的暴力犯罪事件」。這次聲勢浩大的遊行活動,受到了包括《費加羅報》(Le Figaro)在內的多家西方媒體的高度關注。綜合比較來看,媒體們的關注點多集中在一向以「隱忍」、「沉默」著稱的中國人突然「爆發了」。  


這次遊行體現出許多不同以往的特色,比如組織籌劃嚴禁完備,完全依法進行、利用自媒體等新技術途徑進行維權宣傳、長期存在的「針對華人犯罪」問題終於獲得「官方」承認,為華人依法維權提供了前提。


與此相較,一個月前張朝林事件則顯得「不溫不火」。2016年8月7日18時左右,49歲的旅法華人張朝林在前往奧貝赫維利耶市(Aubervilliers)參加同學聚會途中,突遭三名北非裔青年暴力襲擊搶劫,張頭部遭重物直擊當即倒地,昏迷5天後不治身亡。然而這一事件成為全面點燃旅法華人反暴情緒的導火索。


據此,媒體及網民認為,此次遊行可視為華人維權的里程碑。


9.4大遊行中,華人所展示出的剋制、理性、團結的特質,客觀上看是一種進步的表現。由於它的組織完備、程序合法、主題明確,也吸引了當地眾多非華裔公民積極參與其中,大大加強了活動的影響力。


由此來看,稱其是里程碑似乎完全合理,但它有可能只是在時空上佔據了里程碑的形式。





9.4華人反暴遊行


首先,這場遊行並不是瞬間爆發,而是按法定程序,組織、籌劃了一個月之久, 剔除了大部分狂熱基底。


它的組織者應是擁有相當文化水平,並在法國具有一定社會活動能力的個人所組成的團體。


組織者的人員構成使得本次遊行附有一般群眾運動的特點,但在形態上更接近於國際馬拉松賽事,比如參與人員眾多、配套服務完善、安保措施周全,眾人在被限定的時空範圍內進行一次集體「演出」。


爭取一項合法權益要比許諾一個光明前景困難得多,且其宣傳口號所能提供的激情儲備遠不及後者,也欠缺把「口號」 變現的能力。所以這場遊行可視為一次強大的群力展示,同時是一項單薄的群眾運動。


其次,雖然這次遊行讓西方媒體震動,但中國大陸媒體對此的熱情卻並不高漲,在G20的「大背景」下 ,人們的關注點更多地被指向強大和繁榮。


而且,與佛羅倫薩抗警事件中揮舞中國國旗不同,在法的華人華僑在遊行過程中高唱的是馬賽曲,因為這些人就是華人字型大小的法國人,他們的意識形態、價值體系都是西方的。從本質上看,說它是法國民主和法治的一次自我調整也不為過。


在連續遭受多次恐怖襲擊,移民矛盾日益加劇的情況下,華人爭取和捍衛自身利益的方式不得不「小心翼翼」,這場遲來的「爆發」顯示出了華人的智慧與獨特氣質,但媒體所謂「憤怒的公牛」之喻,實際上是限定在中庸的山坳內。


抽釋了狂熱、西化了思維的華人遊行,相當程度上彰顯了文明與進步,有著「大國風範」和精英氣質,它會在短時間內形成巨大的輿論壓力,拉攏部分同情與好感,督促政府做出某些改變,但無法保障立竿見影。就像遊行中人們所訴求的一樣,讓法國政府承認存在「針對華人的犯罪」就已經很不容易了,至於安全保障的全面落實之期更無法預料。


遊行人數的多寡,並不能從根本上左右訴求的落實,華人維權的里程碑不應只限於規模和方式,而在於它提出哪些新的要求,激起了哪些新意識,促成了那些積極改變。


就目前看,這次遊行並沒有新的要求注入,也沒有喚起新的意識,至於改變,也許才剛剛開始。許多要求與意識都藏身在張朝林事件之下,藉由遊行發泄出來,在明確的遊行主題下,有著諸多不甚明確的訴求,而很多人願意用這一主題將自己的訴求明確化。畢竟比起永遠不被關注,投身到一場群體事件中,總會得到某種補償和慰藉。


但就裡程碑的意義來說,這場遊行是一個偉大的開始,但總是令人禁不住期待更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0: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