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用熱水燙餐具真的能消毒嗎?事實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9-8 06: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許多人在外就餐的時候,都會用熱茶或者熱水把餐具燙一遍,希望可以殺菌清潔。

  尤其是廣東人,「開水燙碗」幾乎可以說是吃飯前的儀式。

  撇開儀式感不談,這開水燙碗,真的有用嗎?

  熱水燙碗,並不能殺菌

  的確,如果餐具沒有充分的清洗和殺菌,或者清洗殺菌之後有二次污染,那麼有可能會存在一些致病細菌。

  想要靠加熱來殺滅細菌,一般而言,至少需要七八十度,並保持幾分鐘。

  通常情況下,餐廳提供的熱茶熱水也就是七八十度,倒在涼的餐具里,溫度立刻降低,通常都降到了五六十度,對於細菌,就沒有什麼殺傷力了。

  當然,用水涮一下餐具,多少會有一些細菌跑到水中被倒掉。這跟水熱不熱沒有什麼關係,就是簡單的清洗。

  簡而言之,在餐廳就餐時,用茶水或者熱水洗一下餐具,沒有什麼壞處,但也不要指望能有明顯的消毒殺菌效果。

  

  塑料包裝好的餐具更安全?

  很多人都發現,現在不少餐廳用的都是塑料包裝好的餐具。

  這是一種集中清洗消毒餐具的方式:

  餐廳把用過的餐具送到餐具清洗企業,由他們清洗消毒之後,用塑料膜包好,再送回餐廳使用。

  理論上來說,這樣能讓餐具更衛生。這是因為:

  餐具清洗企業可以建立完善、專業的清洗消毒流程。比如清洗之後,一般都會用蒸汽、煮沸等方式充分的滅菌,或者用適當的消毒劑規範地消毒。因為集中和規模化,政府監管起來也相對要容易一些。

  一般而言,開放式的餐具是餐廳自己清洗的,用塑料膜包裝好的餐具是集中清洗的。理論上,經過集中清洗的餐具比自己清洗的還要衛生。

  不過,現實是否符合理論,取決於餐具清洗消毒企業是否規範運作——而這,恰恰是消費者無法知道的。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也明白了,對於消費者來說:

  保障餐具衛生的靠譜方法,大概就是——挑選靠譜的餐廳。

  靠譜的餐廳,自己清洗也可以保障餐具衛生;

  不靠譜的餐廳,集中清洗也可以選用不靠譜的企業。

  餐具的衛生需要由餐廳來保障

  餐廳運營的基本要求是衛生,而餐具的清潔衛生是其中一部分。

  在現實中,餐具的衛生是靠良好的操作規範來保障的:

  餐具如何清洗、如何消毒、如何乾燥,都有規範的行業指南。在管理規範的大型餐廳里,用什麼洗滌劑、用什麼溫度的水、用什麼消毒劑、處理多長時間等等,都有詳細的操作流程。

  只要按照規範操作,就能保障餐具的衛生。

  但是,小餐館、路邊攤等就餐場所,往往是監管的盲區。

  餐具的清洗,只能參照家庭廚房的做法。能否認真清洗,就只能依靠攤主的「道德」了。

  不過,這類「蒼蠅館子」,食物本身存在問題的可能性更大。相比而言,餐具的問題反倒是細枝末節了。

  

  食物的安全,更重要

  要知道,跟食品本身的安全與衛生相比,餐具的風險要小得多。

  細菌的繁殖,需要水和營養成分。而餐廳的餐具,如果不是現洗現用的,一般也都會晾乾。

  也就是說,在餐具上,缺乏水和營養成分,並不適合細菌生長。如果一家餐廳的餐具上都有大量的細菌,那麼生產出來的食物,其衛生狀況就「細思極恐」了。

  如果對餐具不放心,用茶水或者熱水洗,更多只是一種聊勝於無的心理安慰。

  市場上也有一些所謂的 「餐具消毒濕巾」,宣稱可以很有效地殺菌消毒。殺菌消毒並不難做到,麻煩的是用它擦拭餐具之後會有消毒劑殘留,這可能有安全風險。

  丁香醫生的建議是:

  在外就餐時,與其糾結於如何折騰餐具,不如把心思花在挑選餐廳上。

  如果一個餐廳的環境和工作人員看起來乾淨衛生,衛生等級評定也至少在 B 以上,那麼餐具有問題的可能性就很小;

  如果餐廳環境看起來就髒亂差,衛生等級評定也只有 C,那麼餐具是不是衛生就不值得糾結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0: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