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微信即將推出應用號,或將掐死App!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9-7 21: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應用號大猜測

  

  入口

  

  

  

  微信內搜

  

  

  

  

  底部Tab

  

  

  

  

  通訊錄列表頁

  

  

  

  

  界面

  

  

  

  

  功能

  

  

  

  

  技術

  

  

  

  訂閱號、服務號、應用號關係

  

  

  隨著應用號的推出,微信公號擁有訂閱號、服務號、應用號三種模型,二師兄大膽猜測他們的關係如下:

  應用號的衝擊相比於App,Wap產品有著以下優勢:

  

  門檻低

  

  推廣Wap產品,只需要用戶掃碼即可,不管是流量環境還是wifi環境,都不是問題。

  Wap產品也非常便於線上推廣,一個按鈕即可進入,最大程度減少了用戶的耐心損耗。

  

  不受設備影響

  

  App為了保證用戶體驗,必須將一些頁面寫死。這樣,如果遇到大的版本更替,或者增加新功能,就必須想辦法引導用戶更新App。另外,針對不同的操作系統,屏幕大小,App都必須做到兼容,而Wap產品則完全存在於瀏覽器,隨時都是最新版本,並且很容易適配。

  

  不佔內存

  

  對一些用戶來說,過多佔用手機內存簡直不能忍。如果你的蘋果手機是16G的,我想你明白我在說什麼。他們的手機只會留下一些高頻使用的App,而那些低頻的,比如火車票軟體,則是用時下載,用完刪。

  而Wap完全基於瀏覽器和伺服器,不佔用手機內存,簡直是他們的福音。

  

  能跨平台

  

  Wap本身就是網頁,可以在群里被轉發,可以搭建到公眾號上,傳播起來非常方便。不同的Wap產品甚至可以拼裝成一個新的Wap,可謂是來去自如,只要有瀏覽器,就有它的立身之地。

  所以Wap會對服務號、聚合平台和App造成衝擊,當然直接產生衝擊和影響最深的應該當屬App了。

  

  衝擊服務號

  

  應用號作為服務號的升級,一旦推出相對完善的功能將會對服務號造成衝擊,但應用號不推送信息,只提服務功能,服務號推送信息的功能依然有用。

  

  衝擊聚合平台

  

  微信應用號的推出,以後買東西就關注一個品牌的應用號行了,然後直接下單購買,受到衝擊最大則是百度「直達號」,微信對應用號進行官方認證,保證是官方旗艦店,這也是「去中介化」,而電商本身就是中介,商家如果做了應用號,可能會對京東天貓等電商平台造成衝擊。

  

  衝擊App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微信已經成為用戶高頻使用的社交軟體,應用號推出的消息其本身的定位就會對獨立App造成衝擊。

  從用戶來看,絕大多數產品其目標用戶同時也是微信用戶,在微信里開發產品,產品也更容易觸及用戶。

  從產品來看,應用號不需要佔用用戶過多內存,只需關注即可,即便更換了手機,之前安裝的應用也不會重裝或者丟失。

  從營銷來看,因為微信強大的社交功能,應用號的到達率和留存率都比App好。

  從成本來看,應用號的開發成本和適配成本以及推廣成本都比APP要低。

  對於開發者而言,應用號節省開發成本,維護更新簡單。只需研發出一款適用於瀏覽器應用的產品,即可滿足不同操作系統的使用需求。並且App的推廣成本實在是太高,公眾號能夠實現獲得用戶,並且獲得的成本和傳播的速度會更好一些。

  對於用戶而言,應用號的出現使手機更加清爽,無需再下載安裝App,許多App的功能都可以通過關注應用號來實現,釋放手機內存的同時也可以避免隔三差五地下載更新包。另外應用號可跨平台應用,即使手機丟失,也不需在新手機重新下載,只需登錄微信即可。

  應用號的選擇

  微信應用號的推出,對精益創業創業者來說可謂又是一大紅利。在創業初期,基於微信應用號起步相較App有不少的優勢。

  精益創業簡單來說指的是小規模試錯,然後迭代,然後再試錯,再迭代,最後成功。這是現今網際網路創業的基本方法。

  對於創業型公司來說,前期可以進軍應用號,之後如有需要,隨著發展繼續開發獨立App。

  但也不是所有的應用都適合應用號,是不是適合應用號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功能

  

  比如Touch ID,用iPhone指紋解鎖mac電腦,功能單一,完全可以做出微信內嵌的應用(假如微信提供藍牙介面)。

  

  使用頻率

  

  對於訂火車票、團購等非高頻次的功能需要,通過微信錢包其實已經能解決,不過入口還是比較繁瑣,未來應用號關注之後就能像裝了App一樣,方便用戶需要時就能便捷操作更容易找到。

  

  使用時間

  

  以滴滴出行為例子,叫車5分鐘內打開,下車5分鐘內打開支付,使用時間極短,不需要長時間佔用手機空間。

  

  穩定操作場景

  

  如果是一些特殊的App,例如:遊戲、視頻、音樂、專業類工具等,可能需要App作為穩定的操作場景。但一般輕度的應用,有應用號就夠了。

  

  緩存

  

  比如網易雲音樂和側重離線觀看的視頻App並不適合,現在微信就因為體積越來越龐大而被吐槽,所以應該不會開放本地儲存介面給到其他類似應用的。

  

  總結微信並非應用號的首創,之前不管是百度應用號,還是搜狐快站,都在Wap產品形態上做了很多嘗試,卻都沒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這次微信應用號究竟是顛覆性的產品,還是雷聲大,雨點小?請持續關注,我們會為你送上第一時間的動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22: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