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准大學生徐玉玉遭電信詐騙后猝死一案,成功告破,主要犯罪嫌疑人鄭某某等3人被抓獲歸案,對於其他犯罪嫌疑人,公安部發布了A級通緝令。
電信詐騙的泛濫,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我們似乎已經對電信詐騙麻木了,對個人信息被廣泛泄露麻木了。直到徐玉玉的死,讓人們明白:電信詐騙不僅是侵財犯罪,更可能是「人命案」。
這次「徐玉玉之死」之所以影響巨大,是公民對於個人信息被長期泄露的恐懼的集中爆發。騙子在電話中能準確地說出你的身份證號碼、剛買過的機票民航班次、你辦過的信用卡號碼,不由得你不上當,更何況很多受騙對象是信息相對閉塞的弱勢群體。
目前,「大數據」的應用談得很多,對於大數據的學理批判、文化批判,也談得很多,資本操縱信息、「老大哥時代」、美劇《疑犯追蹤》(PERSO NO FINTEREST)來臨,等等,但是,這些和中國現實總隔著一層靴子底。
我們的信息到底是從哪裡泄露出去的?是黑客,還是懷著野心的商業帝國?事實上,答案遠沒有這麼高大上,很多時候,信息是被「小職員」「內部人」出賣的!
今年,上海浦東法院判決過一起銀行職工非法倒賣個人信息案,上海某銀行經理楊某利用職務之便,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在央行的信用報告庫里下載了1萬多份公民的徵信報告,對外出售,很多徵信報告流到了電信騙子手裡。
在2015年6月至8月間,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酒仙橋派出所保安隊隊長,私自登錄「公安部人口管理系統」,藉此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4000餘條,對外出售。
前幾天的「王寶強離婚風波」又引爆了明星航班信息、證件信息在網上公開兜售的事:寧澤濤身份證號70元、護照信息50元……有媒體報道直指「中航信」,之前馬蓉、宋喆兩人航班信息被曝光時,顯示的就是一張中航信E T E R M系統(俗稱「黑屏系統」)的照片。這個掌握著無數核心個人數據的「黑屏系統」,居然是可以公開出租的,最低300元每月即可接入。
這是一個讓人尷尬的事實,政府、民航、教育、金融、醫療等公權部門(准公權部門),事無巨細地掌握了天量的公民個人信息,但是,相關保護遠遠沒有跟上,甚至在系統內部根本就沒設防火牆。只要你是「內部人」,不需要有業務上的特定需求,不需要有特別授權,你叫一聲「芝麻開門」,數以億計的不特定人群的個人隱私信息,就這樣「裸奔」在你面前。
比如,前述的上海某銀行經理,在央行的信用報告庫里下載1萬多份徵信報告,遠遠超過了一個營業部的需要量,但無論是銀行還是央行,都沒能主動發現這個問題。再比如,個別警察甚至保安員都可以通過「公安部人口管理系統」出賣公民個人信息牟利。
按理說,查閱公民的個人信息、徵信報告,應該根據案情、業務「一事一授權」,做到步步留痕、事後可追查,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對內部人「敞開供應」,這個誘惑實在太大了,很難保證「內部人」不會藉此謀私斂財。
在現代社會中,公民的個人信息其實和貨幣一樣都是財富。很多機構對現金管理非常嚴格,但對於公民個人信息管理卻幾乎不設保護措施,「內部人」可以肆無忌憚複製公民信息。於是,在很多人印象中本該安全地躺在教育、銀行等機構中的信息,卻徹底裸奔在了電信騙子的面前。
其實,2009年侵害公民個人信息已正式入刑,當時《刑法》規定:金融、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公民個人信息出售,就可能構成犯罪。顯然,核心問題是怎麼才算「違反國家規定」?這個罪名在當時就被認為缺乏必要的行業規範、技術規範作為基礎。而當時《個人信息保護法》立法工作就被提上了議程,但是,如今7年過去了,法律還沒出台,以致如今「內部人」泄露公民個人信息的問題愈演愈烈。
希望徐玉玉的死,能促進這部法律的出台,公民有權免於信息被泄露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