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路加福音》第五章:耶穌帶來的改變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16-8-28 11: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主耶穌關心每一個人。祂向大眾講道,但信息卻總是針對個人的;祂也花時間去幫助一些個人,為的是改變他們的生命,然後差他們出去,與其他人分享神赦罪的福音。這裡路加描述了四個人與主相遇,以及他們因著信靠主而經歷到的改變。

1. 彼得:從失敗到成功(5:1-11)
四本福音書都講到耶穌召門徒,考慮門徒們原先的關係,和被呼召的先後,還有記載的內容,可以推斷耶穌曾經呼召過彼得,約翰等人,他們也曾與主同工(可1:21-39),但隨後又回來重操舊業。這裡,主耶穌要呼召他們過一種全時間事奉的門徒生活。
主耶穌的門徒中至少可能有七個是漁夫。請思想一下,漁夫通常有著能成功地事奉神的潛質:勇氣,膽量,忍耐,決心,信心,合作同工。如果你看過「老人與海」的小說,對於前五個質量都是有體會的。
當主耶穌把彼得的船當作講台,引發麥吉博士的感動:「每個講壇都是漁船,是一個釋放神的話語,努力去得魚的地方」。然而主借用彼得的船,還有另一重意義:這樣彼得就成了一個「被俘虜的聽眾」,再過片刻,主預備他實踐自己的信仰。主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如果彼得不聽從,他就永遠無法參與這個神跡了。
主耶穌是木匠,不是捕魚的專家,總所周知,在加利利海捕魚要在晚間的淺水處,而不是白天的深海里。主耶穌的吩咐完全違背彼得所受的訓練和經驗,但彼得卻聽從,完全是之前主的教導帶著權柄。今天教會的問題是:傳道人講道的時候,是否帶有聖靈賜下的權柄;另外,是否挑戰會眾活出信仰,而信仰有時與我們的common sense常識不同,我們願意選擇哪一個?
有同工與我分享,有人找他買兩年期的保險,結果3個月就自己推掉了,保險公司把傭金全部拿回去,花了很多時間,結果顆粒無收,他很生氣,同事也慫恿他寫個email去教訓對方,他在主內反思,還是沒有做。結果有一次他在主日上台代禱,正巧那個人也偶然來我們教會看看,結果崇拜后就去找他,雖然什麼都沒有發生,至少在人前有一個基督徒的見證。

2. 從疾病到健康 (5:12-16)
這裡有一個人「需要被改變」,他是個大麻風病人。不管現代醫學有多麼昌明,全球估計任有一千萬的麻風病人。這種病毒會攻擊神經系統,是患者不感覺疼痛,並感染全身,使身體組織衰退,四肢變形而最終脫落。
麻風病像罪一樣,藏在皮膚更深的地方(利13:3),僅靠表面上的治療是幫不上什麼忙(耶6:14)麻風病也像罪一樣會擴散,使人沾染不潔;得病的人要被隔離在營外,而失喪的人,有一天也有被隔離在地獄里。
這個麻風病人渴求改變,他不顧律法的禁止,靠近主耶穌,也謙卑地懇求主的憐憫。借著神的恩典和能力,這人改變了!事實上,主耶穌甚至伸手摸這個人,這意味著祂自己也不潔凈了。這是一幅美麗動人的圖畫,刻畫著主為失喪的罪人所做的一切:祂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得著潔凈。(林后5:21)

3. 從罪咎到得蒙赦免(5:17-26)
路加第一次提到法利賽人和教法師,這些官方的宗教領袖有權利調查主耶穌所做的事,因為猶太律法規定長老們有責任阻止假先知誤導百姓(申命記13章)。「法利賽」的意思是「隔開,分離」,文士和法利賽人可能是從祭司階層分離出來的,因為當時的祭司,為了聖殿的緣故,已經與羅馬政府妥協了,所以法利賽人的最大願望就是,明白和高舉神的律法,並把它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人起初的想法是好的,但很快變得非常律法主義化,宗教領袖自己假冒偽善,把太多的重擔加在百姓身上。主耶穌反對這種宗教的膚淺,教導說,真正的義在乎人的內心,而不僅僅是外表的宗教儀式,所以跟法利賽人的對立日益加增。
因為他們在場,耶穌對求醫的癱子,不是先命令行走,那是先說:「你的罪赦了」。因為主耶穌有治病和赦罪的雙重權柄,這是神的權柄。耶穌用這個神跡挑戰法利賽人和其他眾人對祂的認識,並且用舊約以西結書中「人子」的稱呼,一個彌賽亞的稱號。人子在路加福音里出現了23次,第一次在這章出現,伴隨著神跡,主耶穌揭示有關救恩的重大屬靈教訓:人若信靠神的兒子,神就能為他們成就大事。

4. 從舊的到新的(5:27-39)
主耶穌呼召利未,一個在猶太人眼中的罪人,因為他效力羅馬人,剝削本族人,玷污了自己;不但如此,主給他起了新名字馬太,意思是」神的禮物「,馬太用他的筆記載了福音,沒有辜負神的恩寵。
施洗約翰已經明說,收稅本身不是犯罪,但從中撈外快,以飽私囊就是罪。(路3:12-13)沒有證據顯示馬太是盜賊,但猶太人指責他和他的罪人朋友,甚至耶穌與他們坐席也受到質疑。為了幫助他們明白道理,主耶穌用了四個比喻來說明祂正在做的事。
醫生:主耶穌視馬太和他的朋友是靈性上有病的「患者」,需要醫生的說明;祂也暗示文士和法利賽人可能不是在肉體上犯罪的「浪子」,但肯定是在靈性上犯罪的「大兒子」。醫治罪病的第一步,是承認自己有醫治的需要,我們必須對付罪。
新郎:猶太人的婚禮要持續一周,這是個歡欣慶賀的日子。主耶穌用這個婚禮的象徵,是要對批評祂的人說:「我來,是要使生命變成一個婚宴,而不是一個喪禮;你們若認識新郎,就能分享祂的喜樂了。」主耶穌常經憂患(賽53:3),但仍然充滿喜樂(路10:21)。
新衣:主耶穌不是要來縫補舊衣,而是要將新衣賜給人。法利賽人也承認猶太教不夠完全,也許他們期望主能與他們合作,復興這箇舊宗教,但耶穌用新舊衣的比喻,來顯示這個想法很愚昧。
聖經中,衣服有時會被用來象徵品格和行為(西3:8-17)以賽亞也提出「以公義為袍」(賽61:10)。今天教會中很多人擁有自製的「七拼八湊」的宗教百衲衣,卻從不來完全信靠基督,得著祂所恩賜的救恩義袍。
酒皮袋:若將未發酵的新酒倒進沒有彈性的舊皮袋裡,那麼發酵而生的氣體就會把皮袋撐破,於是酒和皮袋都壞了。我們也不能硬把聖靈生的新生命塞進猶太教的舊皮袋中。耶穌基督成全了律法中的禮儀性條規,因此今天我們不需要祭物,祭司,聖殿以及各樣儀式。摩西的法版已經被人的心板所取代,神的靈在人心裡寫下祂的話,使我們更像耶穌基督(林后3:1-3)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6: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